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谋略思维方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谋略思维方法是中国的经济术语。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词解释

所谓谋略思维,是指在竞争或对抗中构思策略与计谋的思维活动。在混沌—创新思维、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思维等各种思维方法中,思维对象均是相对静止的,而谋略思维的思维对象不但是自己,更重要的是竞争对手,其思维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变化运动。

谋略思维的渊源

在中国,谋略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汉代以前就诞生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鬼谷子》、《太公兵法》、《三略》,其中,以春秋时期吴国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最著名,对东西方的影响颇大,尤其是美国、西欧和日本。《孙子兵法》早已不仅限于军事指挥作战,其思想已广泛应用于商业、政治、社会等领域。事实证明,谋略是竞争各方胜败的决定性因素,正如孙武在《孙子兵法?计篇》中所言:“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夫未战而庙算不生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不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谋略思维的用谋方法

谋略思维的用谋方法古往今来有很多种,但对企业领导者而言主要有知己知彼、把握先机、阴阳谋略、虚实谋略、奇正谋略。

1、知己知彼。

很多企业领导者重视调查研究,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使企业能够正常有序地发展。但也有很多企业领导者不重视“知己知彼”谋略原则,一切靠“想当然”决策,给企业带来灾难。知己知彼是对领导者主观臆断的直接批判,企业领导者应培养和坚持知己知彼的竞争观念。《孙子兵法?谋攻篇》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败;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败。”孙武把知己知彼作为决定胜负的最高原则。《鬼谷子》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必得其情,乃制其术。”鬼谷子说的是认清规律、了解情况,而后再制定解决方案。

2、把握先机。

把握先机,就是把握竞争或对抗过程中的主动权。竞争或对抗中有两个关键因素,即主体双方的整体实力与主客形势。占“势”的一方就是占据先机、主动权较大的一方。《孙子兵法?势篇》云:“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把握先机,要做到“先发制人”,但并非一定采取主动进攻的方式。企业领导者应根据实际情况既善攻又善守,应如《孙子兵法?形篇》所言:“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3、阴阳谋略。

《易传?系辞》云:“一阴一阳之谓道”,表明阴阳是宇宙万物最基本的存在状态,阴阳变化是万事万物永恒的原则。《鬼谷子?捭阖篇》云:“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表明阴阳思想是谋略思维的精髓。实际上,阴阳谋略的核心思想是“谋于阴而成于阳”。运用阴阳谋略的关键是把握全局,设置一真一假的计谋,并使一真一假浑然一体,既使被领导者满足了意愿,又使领导者功成于不显,制人于无形。

4、虚实谋略。

对企业领导者而言,掌握虚实谋略是至关重要的。领导者能不能避实击虚是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此,避实击虚也就成了企业竞争或对抗过程中的指导原则。《孙子兵法?虚实》云:“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强调击败对手的最有效的方式是打击对手的虚弱之处。《管子》云:“攻瑕则坚者瑕,攻坚则瑕者坚”,也强调避实击虚的指挥作战思想。

5、奇正谋略。

奇正谋略是古代兵法思想中的重要法则,在企业领导工作中也有其突出的地位。《孙子兵法?势篇》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意思是说大凡作战,要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奇与正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正是正兵,奇是偏师,正兵是从正面与敌方对垒,偏师则是不合常规的策略。“奇”的用兵令人难以捉摸、不可思议,常常取得奇效。这是在军事作战上的奇正谋略。奇正谋略思想已广泛应用于现当代的商业领域里。商业领域的用奇表现在产品、营销、广告宣传等诸多方面。如中国商界有一句名言,即“一招鲜,吃遍天”,表明企业经营要学会用奇。

谋略思维主体的条件

谋略思维的主体条件,是指进行谋略思维的人或谋略思维主体应该具备的条件。就是说,不是任何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随意间都可以进行谋略思维,做到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相反,只有具备了某些条件的人才能够创造性进行谋略思维。谋略思维主体的条件有如下几方面。

(1)主体性。

谋略思维主体的主体性,是指进行思维的人应该有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能够维护和遵从自己的自主选择。

主体性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加强的。在原始社会,人类的思维刚刚处于萌芽状态,谈不上自主性,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和谋略思维,只是到了奴隶社会,才有哲学,人类的思维才得到一定发展,人类也在主体--客体两极世界中担任起应有的角色,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才由消极直观发展到积极能动的反映,并能通过实践加以改造。主体性的成熟和确立,是进行谋略思维的必要条件。

理论上对主体性的强调,往往表现为实际中的对实践的自觉,即一个人越是强调和训练其主体性,就越是能自觉的参与实践,在不经意间发挥着谋略思维的作用。例如,土耳其总理厄扎尔为本国争得巨额经济援助的例子。1984年初,厄扎尔率领本国代表团赴瑞士参加国际会议,会议期间,他巧妙穿梭于其他国家领导人、银行家、企业家之间,并同他们举行会谈,在短短的3天内,瑞士银行就做出为其提供100亿瑞士法朗的为期19年的低息贷款的决定,世界银行和欧洲住宅基金会也分别同意为其提供4亿和1亿元贷款。这件事说明,虽然厄扎尔总理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参加国际会议,但是他能够利用会议机会,主动地与其他与会者接触,并说服他们为其提供贷款。所以,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在圆满完成此行的任务之外,获得了也许比参加会议本身更重要的成果。如果说,厄扎尔总理没有主体性意识,不能依客观情境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仅仅完成了出国前预定的计划和会议上的安排,那么,厄扎尔的此行只不过是他当政期间无数次出访、出国中的一次,而不会被人再提起。

谋略思维的运用不是从外面强加给思维主体的,而是主体长期锻炼和培养的一种内在思维能力的自觉体现。离开了主体的自觉自主,就不会有谋略思维。因而,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处于领导岗位的人,就应该加强和培养自己的主体性,培养自己对工作、职业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这对于我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调解人际关系和调动其他人的积极性,以及在对外活动中维护本集团利益等,都具有很大帮助。

(2)独立性。

谋略思维主体的独立性,是指思维主体在各种场合要具有不受外界和他人的干扰,独立作出判断的能力。任何人在思考问题、采取行动时,都会遇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有的是来自竞争对手,有的是来自环境的不适应或突然变更环境下的心理不安。思维主体需要暂时抛开不利因素,既不受他人诱导,也不为不适环境所困,独立地、专心地作出判断。否则,就或是为人所利用、围着他人转;或者因环境而心浮意燥,作出错误决策。例如,任何一位国家领导人都会有很多顾问,在他周围形成"智囊团",向他献计献策,然而,在对待某一问题上,"智囊团"成员不可能意见一致,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也有持保留意见的。尤其是在西方议会制国家的议会的听会上,各位议员你一言我一语,多种声音在议会大厦上空回响。此时,就需要领导人有独立性,也最能表现领导的独立性。不敢想象,如果一个领导人被其顾问的多种声音撞击得不知所措,这将是一个集体的不幸。所以,西方议会制国家的元首都拥有最后的否决权。这与其说是赋予元首的权利,不如说是要求他具有独立作出判断的能力。

思维主体的独立性又离不开思维主体的应变性。应变性,即思维主体在遇到某些预料外的情况时,需要随机应变。不顾情况的变化,一味强调独立性,只会使独立性走向僵化、模式化。强调这一点,对我们的思维活动和实际工作都很有意义,例如,古今中外的军队中都流传这样一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就是说,在外作战或执行任务的将领,遇到意外或紧急情况时,可以依客观情况,做出决定,不用按正常程序,先报请总部讨论、批准,否则,在外将领没有应变能力或总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授予在外将领这种权力,那么,迎接他们的只有失败。因为,只要事物是动态的、发展的,就随时都有新情况发生,任何伟大的军事家都不敢夸口说,他能够在战前预见到战争过程将要发生的一切情况。所以,应变性非常重要。而从这个例子的分析可以看出,应变性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独立性,二者相通。

应变性不是主观随意性,不是任意地滥用权力。应变是有条件的应变,是在分析客观情况基础上的应变。还是以上述例子为例。在外将领是依据变化了的情况作出新的判断,即他的新判断反映了新情况,是对原计划的补充,而不是一旦情况有变,就随意地改变原计划,随意地搞一点新花招。这是对原计划的破坏,是一种儿戏,是抽象地理解和运?quot;变",即只要与原来的不同便就是"变",而不问客观实际。所以,应变也是有规则的应变,是以客观条件为转移的。

(3)自控性。

谋略思维主体的自控性,是指思维主体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情绪、好恶,以及事物发展的进程的能力。如果思维主体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影响对事物作出正确判断,影响谋略思维的进行。这方面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例如,希特勒不能控制自己的好恶的例子。1939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烟云密布之际,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发现了中子裂变现象,并预见到利用中子裂变产生的连锁反应,可以研制出一种威力巨大的毁灭性武器。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当时美国、苏联和德国的关注。美、苏两国首脑罗斯福和斯大林相当认真,批准本国迅速开展研制。而德国元首希特勒一向性情古怪,情绪暴躁,以自己的好恶为判断事物对错的标准。当独具慧眼的德国邮电部长召集了一批物理学家,为研究作准备,并向希特勒提供了大量材料时,却遭到希特勒的嘲讽,致使德国没有开展研制工作(注:在此只是作为例子而已,没有为之惋惜之意)。所以,仅就事论事的话,希特勒不能自控,给他自己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但是从今天来看,希特勒的失误却是成千上亿人的幸事)。

相反,能够自控才能使谋略思维获得成功。例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说:"手里拿着大棒而又和颜悦色地谈判是对付苏联人的有效办法"。这意思是指,同苏联打交道,自己必须要有实力,且要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实力,但又不能以此自傲、自恃,这才有助于使一切问题经过心平气和的谈判来解决。这种有实力而不自恃就是一种自控力。否则,只会引起两虎相斗,最终是两败俱伤。另一例子是,美国另一位前总统里根1988年访问苏联时说过一句话,即"足月分娩,不要匆忙催生",就是说美苏之间的友谊要慢慢建立,不能急于求成,要控制进展的速度和节奏。这也是强调自控性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