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谒天福山(周其伦)

​​ 谒天福山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谒天福山》中国当代作家周其伦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谒天福山

文城东去三十里,有天福山,山势不高,却很有名。公元1937年12月24日,这里爆发了震惊胶东的天福山起义。

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大众日报》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刊登了由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提供的《山东抗战大事记》,我在其中搜寻到如下内容:

1937年

10月3日 日军第十师团大举入侵山东,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在山东各地发动抗日武装起义。

12月24日 中共胶东特委在文登县天福山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

12月26日 姚仲明、廖容标等率领长山抗日志士在黑铁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宣布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

1938年

1月1日 山东省委在泰安徂徕山大寺举行武装起义,宣布成立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洪涛任队长,黎玉任政治委员。

1月26日 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在大汶口至新泰间伏击日军,打响了起义部队抗日第一枪。

2月13日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和特务队在理琪率领下,一举攻克牟平县城。理琪牺牲。雷神庙战斗打响了胶东武装抗日第一枪

在抗战初期,山东境内未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正规部队之前,这些事件是极具亮色的,而天福山起义因为最先发起,格外引人注目。特别是随后攻克牟平城和激战雷神庙,毙伤日寇五十余人,在黑云压城之际,极大地鼓舞了胶东军民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关于起义部队的[[下落],《文登市志》中有如下记载:

4月底,“三军”主力到达蓬、黄、掖一带,建立抗日根据地。这支抗日武装后来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五十五团、六十一团和六十三团,成为胶东人民武装的基础。此后,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七、四十一、三十一、三十二等4个野战军,为抗日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史笔。我叹为惊奇,也在心底堆起了无限景仰。

为此,我曾数度拜谒天福山。

有一年春天,山上草色青黄。我站在老崮峰下烈士墓前,听风从草尖上掠过,似是天籁。

有一年夏天,山上树木葱茏。我登上竖旗亭,一只鸟从林中扑掕棱飞起,刺入云中。

有一年秋天,山上层林尽染。我在起义旧址推开风雨侵蚀的门板,目光漫过胶东特委的人物泥塑像。

但是,我一直不能进入起义者的内心,不能进入当年战斗的场景,不能用语言显扬这其中蕴藏的精神热力。惘然之下,我找来有关天福山起义的文字反复翻阅,字里行间渐渐浮现出一个个身影,连缀成一段传奇。

那年冬天的那个黎明,天福山风急雪大,道路迷失了踪迹。一些人从四面八方踏雪赶来,在一轮红日跳出铅云包围的一刻,树起了一杆红旗。从此,他们被定格成历史永恒的记忆,定格成一群英雄的雕像,矗立着,鲜活着。

六十八年后的这个冬天,一场雪扬扬洒洒下个不停,平日热闹的公园里极显空寂。没有风,雪花在昏黄的路灯下忽隐忽现,然后稳稳地落下来,落在树梢上、草地上和天福山起义主题雕塑上。

[1]

作者简介

周其伦,品诗文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