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谒文公上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谒文公上方》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谒文公上方》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作品原文

《谒文公上方》[1] 野寺隐乔木,山僧高下居。石门日色异,绛气横扶疏。

窈窕入风磴,长芦纷卷舒。庭前猛虎卧,遂得文公庐。

俯视万家邑,烟尘对阶除。吾师雨花外,不下十年馀。

长者自布金,禅龛只晏如。大珠脱玷翳,白月当空虚。

甫也南北人,芜蔓少耘锄。久遭诗酒污,何事忝簪裾。

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愿闻第一义,回向心地初。

金篦刮眼膜,价重百车渠。无生有汲引,兹理傥吹嘘。

作品鉴赏

黄鹤编在宝应元年梓州内。《维摩经》:汝往上方界,分度四十二恒河沙佛土。《前汉·翼奉传》云:上方之情乐也。

野寺隐乔木,山僧高下居。石门日色异,绛气横扶疏①。窈窕入风磴②长萝纷卷舒。庭前猛虎卧③,遂得文公庐。

俯视万家邑,烟尘对阶除①。吾师雨花外②,不下十年余③。长者自布金④,禅龛只宴如⑤。大珠脱玷翳⑥,白月当空虚⑦。

(此赞文公道法。登堂俯视,烟尘即在目前,文公说法之外,久不下接尘世矣。施金者至,而禅心不动,外忘物也。中无所翳,而虚明常在,定生慧也。)①《杜臆》:俯视二句,便知上方所由名。《国策》:韩康子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王粲《登楼赋》:"循阶除而下降兮。"②《续高僧传》:法云讲《法华经》,忽感天花,状如飞雪,满空而下,延于堂内,升空不坠。又胜光寺道宗讲大论,大雨众花,旋绕讲堂,飞流户内。③一说以不下为不减十年,恐于上文外字、本句余字,俱未安耳。④《西域记》:昔善施长者,拯乏济贫,哀孤惜老,时号给孤独。愿建精舍,请佛降临,惟太子逝多园地爽垲,具以情告。太子戏言金遍乃卖。善施即出藏金,随言布地,建立精舍。⑤陈何处士诗:"禅龛八想净,义窟四尘轻。"《广韵》:"龛,塔下室。"嵇康诗:"与世无营,神气晏如。"⑥《唐书》:天竺国王尸罗逸多,献火珠、郁金、菩提树。洙曰:佛书有牟尼珠及水月之说,言其性之圆明也。⑦《楞严经》:白月则光,黑月则暗,《法苑珠林》:西方,一同分为黑白,初月一日至十五日名为白月。十六日已去至于月尽,名为黑月。

①《檀弓》:"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②王勃诗:"诗酒间长筵。"③孔鱼诗:"吾子盛簪裾。"④鲍照诗:"同尽无贵贱。"《李斯传》:"国为丘墟。"⑤《楞严经》:"所说自然成第一义。《涅盘经》:出世人所知,名第一义谛,世人所知,名为世谛。《广弘明集》:昭明太子答问二谛:一真谛,曰第一义谛。二俗谛,亦曰世谛。⑥《华严经》:菩萨摩诃萨,有址种回向。《华严论》:有心地法门。【钱笺】佛说心地者,以心有能生可依止义喻之。如地佛菩萨,发心修行,最重初心。如《华严》云: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是也。故曰心地初。旧引《楞严》初地,不切。⑦《涅盘经》:如盲目人为治目,造诣良医,是时良医即以金篦决其眼膜。⑧《法华经》:或有行施金银、珊瑚、珍珠、车渠、玛瑙。《广雅》:"车渠,石之次玉。"《广志》:车渠,出大秦及西域诸国。⑨《楞严经》:是人即获无生法忍。《疏》云:真如实相,名无生法,无漏真智为忍。江总《栖霞寺碑》:"汲引之常。⑩《老子》:"嘘之吹之。"《东坡志林》云:子美诗:"知名未足称,局促商山芝。"又"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愿闻第一义,回向心地初。"知子美诗外,别有事在也。

王嗣奭曰:"王候与蝼蚁,同尽随丘墟",不过袭庄、列语。"愿闻第一义,回向心地初",亦禅门恒谈。东坡以此四句,许公得道,此窥公之浅者。余读公诗,见道语未易屈指,而公亦不自知也。非以学佛得之。平生饥饿、穷愁,无所不有,天若有意煅炼之,而动心思性,天机自露。如铁以百炼成钢,所存者铁之筋也,千古不磨矣。《西铭》云:"富贵福泽以厚生,生无不死。贫贱忧戚以玉成,成者不坏。"君子不以此易彼也。

张表臣曰:予读"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功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叹其含蓄如此。及云"虎气必腾上,龙身宁久藏","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则又骇其奋迅也。"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经心石镜月,到面雪山风",爱其清旷如此。及云"退朝花底散,归院柳边迷","君随丞相后,我住日华东",则又怪其华艳也。"久客得无泪,故妻难及晨","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嗟其穷愁如此。及云"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笑时花近靥,舞罢锦缠头",则又疑其侈丽也。至读"谶归龙凤质,威定虎狼都","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则又见其发扬而蹈厉矣。"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圣图天广大,宗祀日光辉",则又得其雄深而雅健矣。"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则又知其许国而爱君也。"对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谐","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则知其伤时而忧民也。"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斯则隐恶扬善,而《春秋》之义耳。"巡非瑶水远,迹是雕墙后","天王守太白,仁立更搔首",斯则忧深思远,乃诗人之旨耳。至于"上有郁蓝天,垂光抱琼台","风帆倚翠盖,暮把东王衣",乃神仙之致耶?"惟有摩尼珠,可照浊水源","愿闻第一义,回向心地初",乃佛来之义耶?呜呼!有能窥其一二者,便可名家,况深造而具体者乎。此予所以稚齿服膺,华颠未至也。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视频

诗圣杜甫的故事

参考资料

  1. 《谒文公上方》 诗词古文网;
  2.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