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任遵圣光禄惠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谢任遵圣光禄惠诗》是北宋著名画家、诗人文同的作品之一。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1]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
常念文选诗,最爱颜光禄。 君今作此官,诗亦颜之躅。 寻常得君诗,如隼饥见肉。 凡当忧愤际,不可不取读。 我自山南归,幽居值炎溽。 六月久不雨,万物蒸煮熟。 正在墨君堂,流体汗可掬。 单𫄨与圆素,岂解疗烦毒。 闻君有诗至,猛起捧大轴。 拆开得累纸,半日了一幅。 使我困病除,如药清头目。 把诗坐前轩,愤惋几欲哭。 君也实高才,径庭无骫曲。 六十尚为县,不自耻碌碌。 近闻移小麾,所用愈局促。 安得长康庄,走此老骥𫘧。 哲士甘藜藿,鄙夫厌梁肉。 天理不可问,长吁倚乔木。 |
” |
— [北宋]文同 |
作者简介
文同/文与可(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进士[2],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
绘画成就
文同以善画竹著称。他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又称之为"文湖州竹派"。"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是起源于他画竹的思想[3]。
文同对竹子有深入细致的观察,故其画竹法度谨严,同时作为文臣,其作品又有着区别于职业画家的新意。《图画见闻志》说他的墨竹"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宣和画谱》则进一步指出其作品"托物寓兴,则见于水墨之战"。
看到了文同墨竹画中所具有的特质。可以说文同这类作品的出现,是文人画开始兴起的标志之一。文同的墨竹作品给当时苏轼、金代王庭筠父子、元代李刊等诸多画家以重要影响,墨竹逐渐成为中国文人画的一个重要题材。
文同主张画竹必先"胸有成竹"。所写竹叶,自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洋州有筼筜谷,多竹林,时往观察,因而画竹益精。与表弟苏轼诗词往来唱和,确立了四君子题材。其画竹,"深墨为面,淡墨为背"。其后画竹者多从其学,世有"湖州竹派"之称。至元代画墨竹蔚为风尚,如李衎、赵孟𫖯等名家,皆湖州派之继承者,对后世影响极大。也喜作古木老槎,并写山水。
四川仁寿县黑龙潭石壁有一铺所谓的隐形碑,灰白色的石面光滑无迹,泼水后却呈现出一枝墨竹,当地人相传是文同作品。苏轼:《苏东坡集》卷三二《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署名吴镇的《文湖州竹派》一文,列举文同之后的墨竹画家二十五人,画派形成于文同的亲朋好友中,如文同的妻侄、子女、外孙以及表弟苏轼等。湖州竹派在宋以后的八百多年间,影响一直不衰,其中最著名的受惠者有元代高克恭、赵孟𫖯、李衎、柯九思、吴镇,明代王绂,清代郑燮等。
视频
谢任遵圣光禄惠诗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司马光的诚和迂,郑州日报数字报,2019-01-16
- ↑ 秀才举人进士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 ,搜狐,2020-08-12
- ↑ 苏轼喜竹“宁可食无肉” 文同绘竹“胸有成竹”,人民网,20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