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谢超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谢超杰
]
出生 1965年
国籍 中国
职业 乒乓球运动员


谢超杰, 男,1965出生于中国广西南宁。乒乓球运动员,世界冠军获得者。1981年进广西乒乓球队。1988年入选国家乒乓球集训队。先后获第十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团体金牌,第十一届亚洲锦标赛团体金牌和男子单打冠军,第四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混合双打银牌。1991年在第二届世界杯乒乓球赛中获团体金牌。同年被授予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技术特点是直拍正胶快攻

谢超杰是上世纪90年代初乒坛的一员猛将。1993年退役后,他迅速销声匿迹。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赶上出国潮,到后来搭上经商潮,再到2008年金融危机,碰上工厂倒闭潮——不做冠军好多年,谢超杰的人生却同样赶上了潮流,同样充满传奇。

出国淘金

谢超杰,南宁人,1987年进入国家队,与邓亚萍乔红是同一批。在那个“国球”一枝独秀的年代,中国乒乓球队是许多运动员梦寐以求的神圣殿堂。谢超杰,这个古灵精怪的南宁仔,硬是在竞争激烈的国家队占得一席之位,并帮助中国队夺得1991年的世界杯男团冠军。

1993年第43届世乒赛,谢超杰早早即遭淘汰,这让他萌生退意,离开了国家队。

上世纪90年初,是中国人出国留学的热潮期。在体育圈内,很多高水平的运动员退役后,工作暂无着落,就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在这股出国淘金潮中,谢超杰选择了德国。为什么?因为德国的工资高。 “当时,国内一般人的工资也就几百元。而在德国俱乐部打球,一个月的工资就是3500美元,还包吃包住,而且赢一场,有200美元的奖励,一年有48场比赛,奖金十分丰厚。”谢超杰说。 据他介绍,当时德国的职业联赛建设已经十分规范:无论是足球联赛还是乒乓球联赛,比赛有赞助、选手有工资、赛场有观众、场馆有收益。“乒乓球馆虽然不大,但是氛围非常好,一个场馆也就能容纳三五百人,但是每次比赛,都是爆满。”

在德国,打球是很惬意的,但是因为语言不通,谢超杰感觉十分寂寞。于是,他选择去中国的近邻日本打球。这一次,在东京,他一待就是6年。这6年,他学会了日语,也接触到了所在俱乐部公司的运作情况,开始为转行做准备。

转战商场

谢超杰说,日本的乒乓球俱乐部一般是隶属于某大型企业,如丰田、本田、日产等,而队员基本都是业余的。他们的生活规律一般是:上午在公司上班,下午4时之后在俱乐部练球,周末四处打比赛。在这种十分宽松的环境中,谢超杰一面打球,一面学日语,同时学习日本公司的运作模式。他所在的公司,是一家经营印刷包装设计的企业。如某化妆品公司需要包装盒,他们就负责设计、印刷并批量生产。

在东京待了6年后,日本公司因为要在广东开设外包工厂,于是,既熟悉日本业务又熟悉中国国情的谢超杰,被委以重任,成为该公司在广东的总经理。

21世纪初的中国,朝气蓬勃,飞速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更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受到这股创业潮的影响,谢超杰帮日本人打了两年工后辞职,自立门户。

公司成立后很快就进入了正轨,谢超杰也赚了一点钱。但是,与帮别人打工不同,自己给自己打工,“事情更多,心更累,十分辛苦”。就当公司准备扩建、上规模的时候,2008年金融危机来了。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中,那些处于行业链最底端的小公司像大海中的一艘艘小船,暴风骤雨一来,纷纷沉没。而已经做得身心疲惫的谢超杰,也果断关闭了工厂,彻底解脱。

叶落归根

从1987年进国家队起,谢超杰便开始了一次次的告别之旅。他离开湿润的南方去干冷的北方,他离开熟悉的中国去陌生的德国,他离开安静的西方回到躁动的东方,他离开繁华的东京回到忙乱的广州。每一次离开,都是一次尝试,每到一地,都是一次艰难的改变。

假如谢超杰喜欢陈奕迅的歌,他一定对《今天等我来》这首最有感触。这首歌写的是,一个少年背井离乡,出门闯荡的故事,“纵使风吹得多猛,仍然要去闯怎都不怕”。如今,那个游子回来了,在漂泊了20多年后,谢超杰回到了故乡南宁。如今的他,饱经沧桑,心态平和。

目前,谢超杰在体育园的职位是教练总指导,负责教一下业余队员,管理一下教练,“每天的工作,简单而轻松,十分享受”。

离开赛场那么多年,又有多年海外生活的经历,使得他早已看淡金牌,看淡名利,“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在日本,大家首先谈的是兴趣、爱好,但现在中国人,开口就谈钱”。

如今的他,说起乒乓球,更愿意做一个全民健身的普及者和倡导者。比赛成绩倒在其次,他说重要的是“全民乒乓,快乐健康”[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