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道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谢道清 | |
---|---|
[File:1476089888706010109.jpg 谢道清 | |
原文名 | Daoqing Xie |
出生 |
1210年 天台 |
逝世 | 1283年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尊号圣福 |
职业 | 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 |
谢道清,谢道清(1210~1283)南宋女政治家。临海人。宰相谢深甫孙女。 谢道清,即历史上有名的谢太后、南宋女政治家。临海县(今临海市)城东下渡人。宰相谢深甫孙女,17岁入宫为通义郡夫人,1227年(理宗赵昀,宝庆三年)册封为皇后。度宗赵禥即位,尊为皇太后,1275年(德佑元年)恭帝赵显即位,尊为太皇太后。时恭宗5岁,应众大臣屡请,随恭宗垂帘听政。
人物简介
谢道清(1210~1283)南宋女政治家。临海人。宰相谢深甫孙女。 17岁入宫为通义郡夫人,19岁册立为皇后,57岁尊为太后,65岁又尊为太皇太后。时恭宗5岁,经"大臣屡请",随恭宗垂帘听政。谢道清胸怀豁达,顾全大局,50年间后宫一直和睦稳定。开庆元年(1259)忽必烈首次渡江攻打鄂州(今武昌),理宗准备迁都南逃,皇后首次参与朝政,以"恐动摇民心"劝谏皇上,说服众大臣,并率先尽力俭省,以资军需。咸淳十年(1274)忽必烈第二次进犯,京城官员怕死,太后命令朝堂告示:凡坚守岗位的,尚书省记上一功;叛国逃亡的,由御史查明情况上报。 号召全国起兵勤王。后元军临城迫降,太后誓不出走避难,沉着安排宋室后嗣,升任文天祥为右丞相出城谈判,谈判未成文天祥被扣留,元军进入临安城,太后等被掳往大都,挂个寿春郡夫人虚衔,7年后病故,享年73岁。 谢道清(1210-1283) 南宋理宗后,亦即谢太后。南宋天台(今浙江省天台县,位临海县西北)人。1227年(理宗赵昀,宝庆三年)册封为皇后。度宗赵禥即位,尊为皇太后1275年(德祐元年)恭帝(赵显)即位,尊为太皇太后,乃垂帘听政。当年,贾似道兵败于丁家洲,陈宜中上疏请正其罪,她不准,遂削其官,并徙贬所。时丞相王爚老病,而陈宜中、留梦炎又庸懦无能。致使前线屡败,又加元兵长驱直入,而陈宜中及文武百官皆逃。二年初,九军进逼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她屡遣使臣赴元营奉表称臣求和。元统帅伯颜未互,遂上传国玺降表,南宋亡并下诏令扬州李庭芝等投降八月至大都。今北京市降封寿春郡夫人,越七年死。 父谢渠伯,祖谢深甫。后生而黧黑,翳一目。渠伯早卒,家产益破坏。后尝躬亲汲饪。“旋病疹、良已,肤蜕,莹白如玉。医又药去目翳”。因谢深甫为相时,有援立杨太后之功,太后德之。遂选入宫,十七岁封通义郡夫人,宝庆三年九月,进贵妃,十二月,册为皇后。咸淳三年(1267年),度宗立,尊为皇太后,号寿和圣福。进封三代:父渠伯,魏王。祖深甫、曾祖景之,皆鲁王。宗族男女各进秩赐封赏赉有差。度宗崩,恭宗继位时只有五岁,尊为太皇太后。谢道清乃经“大臣屡请”,垂帘同听政,实际上掌握了朝廷的最高统治权。 她生下来就有一只眼睛患先天性的角膜云翳,而且皮肤很黑,一只眼有角膜云翳,自然不能算眉青目秀。由于她小时家庭已经很贫困了,所以谢道清经常自己作饭,操持家务。 谢道清的祖父谢深甫曾经当过宰相,有援立杨太后(宋宁宗皇后)的功劳。所以杨太后很感激他。理宗即位后,议论选皇后事宜,太后命令一定要选谢氏诸女。谢家只有谢道清没有出嫁,她的兄弟欲把她纳入宫中,她伯父谢攑伯认为不可以,说:“即使是奉诏纳女,也必须花很多钱准备资装,按谢道清的条件,到头来不过就当个老宫女,有什么好处?”正赶上正月十五上元之夜,有喜鹊来灯山营巢,大家都认为这是谢道清能当后妃的吉祥征兆。谢攑伯不能阻止这件事,于是只好送谢道清上路,不幸谢道清途中得了皮疹病,好容易痊愈了,皮肤尽都脱落,她的黑皮肤竟然因此而变成了莹白如玉的好皮肤,又让医生治好了她的先天性的角膜云翳,谢道清从丑小鸭竟然变成美女一个。
封为皇后
当时贾涉的女儿特别漂亮,同谢道清一同候选。入宫后,宋理宗一眼就看中了贾小姐。杨太后说:“谢女端重有福,宜正中宫。”左右也都窃语说:“不立真皇后,乃立假皇后吗?”理宗没有法子,只好策立谢道清为后。开始封她为通义郡夫人,宝庆三年九月,进封贵妃。绍定三年(公元1230年)12月,由杨太后作主,谢道清被理宗册封为皇后。 谢道清虽然是皇后,还是竞争不过贾贵妃,理宗专宠贾贵妃一人。贾贵妃死后,阎贵妃又因为漂亮而受宠幸。谢道清从来不计较理宗喜欢谁,所以杨太后很器重她,理宗虽然不爱她,对她却很敬重,礼遇有加。 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元军大举进犯南宋,包围鄂州(今湖北武昌),大有顺长东下,消灭南宋之势。南宋朝廷一片慌恐,宦官董宋臣向宋理宗建议从临安迁都到四明(今浙江宁波),以避元军锋芒。谢道清坚决反对迁都,对宋理宗说:“如果迁都,军心,民心必然动摇,后果不堪设想。” 宋理宗这才没有迁都。 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宋理宗病逝,16岁的宋度宗即位,尊谢道清为皇太后。由蟋蟀宰相贾似道专政。贾似道声色犬马,使得朝政昏暗。襄阳受到元军围攻了2年,形势危急,他却隐匿不报,也不派兵增援。谢太后眼看南宋气息奄奄,忧忿于心,却无能为力。
尊为太后
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尊谢道清为皇太后,号寿和圣福,进封三代:她父亲谢渠伯为 魏王;祖父谢深甫、曾祖谢景之,都封王。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七月,宋度宗病逝,年仅3岁的宋恭帝即位,尊谢道清为太皇太后。因恭帝年幼,由谢道清垂帘听政。时蒙古军已经占据襄阳,又于12月攻占鄂州,正沿长东下。谢道清命贾似道率军13万迎敌。次年二月,结果贾似道在丁家州(今安徽芜湖)被元军击溃,南宋主力尽丧,蒙古军乘势长驱东下。贾似道兵败误国,朝野震动,群情激愤。宰相陈宜中奏请诛杀贾似道,谢道清没有答应,只是将贾似道罢官放用逐。在途中,贾似道被监送人郑虎臣所杀。 贾似道死后,南宋已经没有精锐军队可用,京都的那些醉生梦死的官僚们纷纷逃离,连招呼都不打。谢太后没有好办法,只好命令在朝堂上张挂榜文:“我国家三百年,待士大夫不薄。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小大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时艰,内则畔官离次,外则委印弃城,避难偷生,尚何人为?亦何以见先帝于地下乎?天命未改,国法尚存。凡在官守者,尚书省即与转一次;负国逃者,御史觉察以闻。” 德祐元年六月,发生了日食,当时认为这是凶兆,谢太后只好削“圣福”(即节约皇室开支)以应天变。丞相年老多病,不能理事,陈宜中、留梦炎等人庸懦无能,每天只能在朝堂互相指责。当将军张世杰兵败于焦山后,陈宜中弃官逃跑,谢太后累召不来。由于无人可用,谢太后只好写信给陈宜中的母亲,让她劝陈宜中以国事为重。十月,陈宜中才回来。谢太后又亲自写信召夏贵等发兵勤王,信中说:“即使我母子不足念,难道不报先帝之德吗?”夏贵等也罕有来勤王的。 当月,元兵攻破常州,谢太后遣陆秀夫等请求议和,元方不同意。陈宜中带头同大臣一起建议迁都,谢太后不同意,陈宜中痛哭固请,不得已而从之。第二天当启行时,而陈宜中在仓卒中没有安排好,宫车已经驾好,天都晚了陈宜中还不来,谢太后在怒气中下令不迁都了。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谢太后命令陈宜中出任议和特使,到元军中谈判,可以用臣礼,陈宜中很为难,太后哭着说:“只要能保存社稷,还计较什么臣不臣的称呼。”不多久,元兵前出到皋亭山,陈宜中又逃跑了,文武百官也都纷纷逃走。 二月,元军进驻钱塘,南宋全然失去了抵抗能力。恭帝和谢太后都当了俘虏,忽必烈为了瓦解南宋残余势力的斗志,对谢太后和恭帝都很优待,封恭帝为瀛国公。谢太后有病,也允许她留在杭州养病。这一年年八月,谢太后来到元朝的京师,忽必烈封她寿春郡夫人。七年后,即公元1283年,南宋亡国太后谢道清,默默地病死于异国他乡。
执政风格
1275年,贾似道兵败于丁家洲,陈宜中上疏请正其罪,谢道清不准,遂削其官,并徙贬所。时丞相王爚老病,而陈宜中、留梦炎又庸懦无能。致使前线屡败,又加元兵长驱直入,而陈宜中及文武百官皆逃。二年初,九军进逼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她屡遣使臣赴元营奉表称臣求和。 德佑元年六月,发生了日食,当时认为这是凶兆,谢太后只好削“圣福”(即节约皇室开支)以应天变。丞相年老多病,不能理事,陈宜中、留梦炎等人庸懦无能,每天只能在朝堂互相指责。当将军张世杰兵败于焦山后,陈宜中弃官逃跑,谢太后累召不来。由于无人可用,谢太后只好写信给陈宜中的母亲,让她劝陈宜中以国事为重。十月,陈宜中才回来。谢太后又亲自写信召夏贵等发兵勤王,信中说:“即使我母子不足念,难道不报先帝之德吗?”夏贵等也罕有来勤王的。当月,元兵攻破常州,谢太后遣陆秀夫等请求议和,元方不同意。陈宜中带头同大臣一起建议迁都,谢太后不同意,陈宜中痛哭固请,不得已而从之。第二天当启行时,而陈宜中在仓卒中没有安排好,宫车已经驾好,天都晚了陈宜中还不来,谢太后在怒气中下令不迁都了。 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谢太后命令陈宜中出任议和特使,到元军中谈判,可以用臣礼,陈宜中很为难,太后哭着说:“只要能保存社稷,还计较什么臣不臣的称呼。”不多久,元兵前出到皋亭山,陈宜中又逃跑了,文武百官也都纷纷逃走。二月,元军进驻钱塘,南宋全然失去了抵抗能力。恭帝和谢太后都当了俘虏,忽必烈为了瓦解南宋残余势力的斗志,对谢太后和恭帝都很优待,封恭帝为瀛国公。谢太后有病,也允许她留在杭州养病。
政界事迹
稳定朝政 开庆初年,蒙古兵渡过长江,把鄂州(今湖北武昌)团团围困,军情十分紧急,朝野震动。这时,理宗皇帝召集文武百官议事,一些大臣乘机提出要将国都从临安东迁,以避开敌人锋芒,理宗举棋不定。谢皇后得知此事,万分焦急,她力排众议,指出这是“动摇民心”的下等策略,请皇上留跸。理宗权衡得失,终于听从了谢皇后的明谏,放弃了迁都的念头,稳住了军心民心。 景定五年(1264),理宗驾崩,他的儿子赵接位,即度宗皇帝,改元咸淳,尊谢皇后为皇太后。时年54岁的谢道清,一面经受理宗皇帝死别的伤痛,一面挑起了协助新君初政的重任。在那内忧外患的危难时刻,她又十分艰辛地扶助度宗熬过十一个春秋,使风雨飘摇中的半壁江山得以残存。 咸淳十年,度宗驾崩,与理宗皇帝安葬于绍兴富盛攒宫(南宋有六位皇帝皇后归葬于此,后人称“宋六陵”)。度宗的儿子恭宗即位,谢道清被尊为太皇太后。恭宗此时年仅4岁,众大臣奏请谢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时年65岁的谢道清虽推辞再三,最后还是应允众大臣的奏请,毅然挑起扶幼理政的重担。当时,南宋王朝国力衰微,诸事棘手。谢道清处变不惊,沉着冷静地应对连年战乱和巨大的军费支出,诏令“汰冗员,节费用,蓄国力”,以其所能致力于变革朝政,蓄养国力的各项主张。当时,“内除奸,外御侮”,是谢道清面临的最大难题。 德祐元年初,20万元兵破鄂州,沿长江东侵。谢道清命丞相贾似道领兵御敌。贾似道畏惧元兵,无心作战,竟去巴结元军头领伯颜,送去黄柑、荔枝等礼物,但伯颜不卖账。宋兵在鲁港被元军击败(今安徽芜湖西南),贾似道躲避到扬州。这件事激起公愤,大臣陈宜中面奏太皇太后,请求斩贾似道以谢天下。谢道清深知贾似道权倾朝野,专权误国,罪孽深重,天怨人怒,但贾似道乃“三朝元老”,其姊是理宗皇帝的宠妃,谢道清与贾似道还是台州同乡。即便如此,谢道清还是以国家社稷为重,于1275年三月罢了贾似道的相,与此同时,尽改以往贾似道不恤百姓之弊端,清除贾的同党,平反被贾似道诬陷的冤案。谢道清作了如此一系列处理,还是难以平民愤,大臣谴责贾似道“既不死忠,又不死孝”,谢道清思虑再三,决定放逐贾似道到漳州。在押解途中,贾被监官处死。 垂帘听政 幼主恭宗在位时,谢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先后两年时间,朝廷内部清除了像贾似道这样的奸相,内部得到一定程度的整治。然而,此时外部边报似雪片飞来,烽火连天,南宋王朝危若累卵。“面对元军铁桶似的合围攻势,临安城内人心惶惶,南宋朝臣纷纷弃官逃跑,连左丞相留梦炎也弃官循逃,令主持朝政的谢太后心寒不已,忍无可忍,她愤而起草一份诏书,张贴于朝堂,诏书曰:‘我大宋建国三百余年,对士大夫向来优礼有加,眼下我与新君多难,大小朝臣无一人一语号召救国,以平日所读圣贤之书,所许谓何!于此作此举措,生何面目对人,死何以见先帝。” 谢道清虽有心回天,力挽狂澜,但赵家的南宋王朝到了度宗、恭宗时期,已是强弩之末。面临残局,谢道清御侮之志依然不移,她几番亲书急诏,调集各路军马奋力抗敌。“强敌压境,社稷将倾。谢太后要各地起兵‘勤王’”。一批英雄豪杰,奋起与元军苦战。赣州知州文天祥招募数万义兵赶来护卫临安;台州杜浒招募义兵四千奔赴临安,江南大地涌动抗击入侵的风云。但是,与锐气旺盛的元军抗衡,宋军明显寡不敌众,加上南宋上下人心浮动,主和派势力抬头,对于谢道清的抗敌诏令,响应者逐渐减少。此时,传来了元军攻陷常州的消息,临安门户独松关也危在旦夕,京城为之震荡,在抗战失败,朝廷一片主和声中,谢太后无可奈何,委曲求全,派遣大臣陆秀夫前去请和,但元军统帅拒绝请和,并挥师直逼临安。面对强敌将临,谢太后提升文天祥为左丞相,派他与元军统帅伯颜谈判。在谈判中,文天祥严词斥责元军的入侵,元军头领恼羞成怒,将文天祥扣押。急难中,谢皇后让陆秀夫等旧臣携幼主出逃南方,企望赵氏一脉得以延续。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元丞相伯颜率领的元军云集临安城下,陈宜中请谢太后逃出临安。谢太后不同意,陈宜中再三请求,谢太后才同意,但到整装待走之时,陈宜中、留梦炎等人又不知去向。谢太后忿怒之极,她所下的最后一道任命,是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要他与元军接洽。不过文天祥前往元营和谈时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无奈,只得向伯颜奉上传国玉玺和降表,开城投降,并按照伯颜的命令下诏要坚守扬州的李庭芝等将领投降,为李庭芝所拒。同年二月,元军进入临安,三月,掳走恭帝等南宋君臣押往大都,谢道清正患病在床,由元兵监视,暂时留在临安。八月,元军将她从宫中抬出,押送到大都(今北京市),降封为寿春郡夫人。七年后,即公元1283年,南宋亡国太后谢道清,默默地病死于异国他乡。 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为保全临安城,使黎民免受兵火洗劫,谢道清派仙居籍的左丞相吴坚等,赴元大都(今北京)将降表进呈给元世祖忽必烈,南宋至此基本告亡(后赵昰、赵昺从临安逃亡闽、广,组建赵宋流亡政权,并使用景炎、祥兴年号,直到兵败崖山,陆秀夫抱帝昺投海而尽,这一流亡政权才彻底垮台)。是年八月,谢道清被元军从临安押往大都居住,降封寿春郡夫人。又过了七个年头,谢道清74岁那年,遗憾地离开了人世,归葬于家乡,墓葬邻近其父亲的陵室。
后人评论
宋朝历代的皇后、妃嫔,基本上没有在史册上留下她们的名字,有的只知其姓不知其名。唯独这位谢道清,史籍上作了较为详细记载。说明谢道清其人其事,确非平常皇后可比拟。对于谢道清最后下诏降元,后人非议颇多,认为她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其实,我们从历史观实际出发,对于南宋末期孤儿寡母式的残破局面,降元实在是一种必然的大势,太皇太后谢道清实在有太多太多的无奈,我们实在无法苛求其率兵抗战到底。 有关谢道清的是非功过,后人自有不少说法。不以成败论英雄,刘邦是英雄,难道项羽不是?在某种程度上,舍半壁江山,求一统天下,这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况且,谢道清制止迁都、惩办奸相,尤其是几度组织抗击元军,重用宋末“三杰”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更是可圈可点的政绩。在中国历史上,诸如文天祥这样彪炳千秋的英雄人物,就是谢道清提携起来的,实在令人赞叹!谢皇后其实是一位被历史烽烟埋没的女中豪杰,她恐怕比后来的那位慈禧太后,要可敬可爱得多。
民间传说
有关谢道清入宫封后,民间有不少传说。谢道清祖居临海东郊(一说邵家渡下渡村),村头有小溪、石桥、河埠。谢道清虽出生名门望族,但她却不愿在深闺养尊处优,而是常常与女佣一起上桥头溪边洗菜。 据说每当道清临水照影,但见自己头戴凤冠,身穿锦衣,艳丽无比,这连谢道清自己也深为惊异。还有一个传说,有一次道清身上染了疥疮,她不想让自己身上的疮疖被人瞧见,所以洗菜时连衣袖也不卷起。一次,朝廷的选美钦差路过水边,见这位光艳女子洗菜不卷袖,就问缘由,谢道清随机应道:“真龙不露爪么!”钦差见她既明艳又出言不凡,就立即让她上轿进京。奇怪的是,谢道清的轿子一到天台,面容从颇为憔悴到容光焕发;到了嵊县,全身痂痕褪尽;到了临安进宫时,谢道清成了国色天姿的佳丽。进宫后,理宗皇帝见她端庄秀丽,十分欣喜。与之叙话,谢道清应对如流,皇上龙心大悦。 传说仅是传说而已,自然不可当真,然而,谢道清从洗菜女到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确实富于传奇色彩。据《宋史》记载,谢道清“绍定三年(1230年)九月,进贵妃;十二月册为皇后。”可谓一步登天。时年道清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