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

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汉江湿地公园位于谷城城关镇东,汉江以西,北河和南河之间,三面环水,引规划区所濒临汉江段长约10公里。湿地内水系发达,植被繁茂,鸟类资源丰富,总面积为21.88平方公里,生态系统完整,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旅游价值。

目录

基本内容

中文名称:汉江国家湿地公园

占地面积:21.88平方公里

规划建设时间:2010年-2019年

地理位置:湖北省谷城县城关镇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滨江景观带、湿地文化展示园

内容概要

汉江湿地完善的生态环境是 谷城县一道天然生态屏障,具有防洪蓄水、调节气候、提高县城 环境质量、美化环境、保障城关镇 生态安全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汉江 国家湿地公园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多年形成的产业特点、稀有的 生态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已纳入谷城县城市发展规划,现规划“六大功能区”,即神农农耕体验区、湿地生境游赏区、汉江文化展示区、湿地科普宣教区、湿地 生态保育区和湿地管理服务区。

湿地简介

汉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汉江中游谷城县境内。谷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人类的祖先 神农氏在此“尝百草,植五谷”而得名,自西周封 谷国以来已有近3000年历史。 襄渝铁路、汉十高速穿境而过,为湖北一江两山——长江神农架、武当山黄金旅游线必经之地。湿地生态园地处谷城县南、北二河与汉江交汇区域,三面环水,西偎县城,面积21.88平方公里,现有 无公害蔬菜基地2万亩,养殖水面5000亩, 生态林地1万亩,滩涂湿地1.5万亩。公园植被茂盛,水草丰美,万鸟栖息,渔歌唱晚;村庄 阡陌纵横,农舍俨然,湖泊镶嵌其间,一派 田园风光;“仙人古渡”、“粉水澄清”、“ 后湖夜月”之美景,与城内 三神殿、明清古建筑和谐相映,极具开发价值和发展潜力。汉江国家湿地公园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多年形成的产业特点、稀有的生态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已纳入谷城县城市发展规划,现规划“六大功能区”。即神农农耕体验区、湿地生境游赏区、汉江文化展示区、湿地科普宣教区、湿地生态保育区和湿地管理服务区。

湿地

湿地被誉为“ 地球之肾”,它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保护开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并逐步受到国家重视。目前,全国共建立湿地保护区553处,保护面积占总面积1/3,近49%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而与此同时,作为 长江最大支流的 汉江流域,却在湿地保护开发方面相对滞后,特别是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以后, 汉江不仅要承担为首都人民提供优质安全水源的责任,而且要承载日益加剧的中下游地区乃至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压力。因此,按照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 汉江湿地的 生态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迫在眉睫。现就有关情况作一介绍,并对汉江湿地保护开发提出我们的初步想法,敬请各位专家、领导指正。

后湖湿地保护开发的思考

汉江湿地的有关情况,可用三句话来概况;   

第一,汉江是万里长江最大支流,被誉为亚洲的多瑙河。保护汉江就是保护长江,就是支持 南水北调。汉江与长江、黄河、淮河一道并称“江河淮汉”,为中国四大著名水系。汉江全长1577公里,发源于陕西省西南部秦岭与 米仓山之间的 宁强县,在武汉市汇入长江。流域面积15.1万平方公里,涉及鄂、陕、豫、川、渝、甘6省市的20个地(市)区、78个县(市),处于亚热带 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年均流量589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的年入海量。汉江上游为 南水北调中线 水源地,而汉江中游也为南水北调备用水源,2010年北京人将喝上清洁甘甜的 汉江水。由此可见,依托湿地保护汉江,不仅是保护中华民族母亲河长江的需要,也是保障首都人民 安全饮用水的需要。   

第二,谷城位居千里汉江中游,在汉江生态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汉江自 丹江口水利枢纽 出水口流经谷城 冷集、城关、庙滩、 茨河四个镇,下入 “ 三国文化之乡”——魅力城市襄樊,流程61公里,全程水质达到国家一级地表水标准。滨临汉江的 谷城县位于武当山东麓,东邻名城襄樊,西偎 车城十堰,版图面积2553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三个开发区,总人口55万。因中华民族祖先神农氏在此“尝百草,植五谷”而得名,自西周封谷国以来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境内 中原文化、 荆楚文化、 巴蜀文化三源交汇,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教共融,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互渗同生,动植物和矿产资源繁多。全县 森林覆盖率67.9%,被生态学家称为“ 绿色生态之乡”、“避暑度假天堂。”基于历史文化积淀和改革开放的洗礼,谷城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初步建成 汽车配件、纺织服装、循环经济、电子科技、 水力发电、 新型建材、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八大经济板块,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60.42亿元,地方 一般预算收入1.588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4573元, 主要经济指标年增幅均在15%以上,工业经济总量位居襄樊县市之首。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百家生态示范县、绿化百佳县、全国节能与环保产业基地、全国卫生县城、全县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第三,汉江两大支流南、北二河在谷城交汇,形成汉江最大的湿地——后湖湿地。保护和开发好汉江后湖湿地,对于整个汉江流域湿地保护具有示范带动的深远意义。发源于秦巴山脉神农架原始森林的南河、北河,在谷城城关汇入汉江所形成的汉江后湖湿地,区位十分独特,三面环水,西偎县城,在县内与“中国南 避暑山庄”大薤山、千年古刹 承恩寺、 南河小三峡景区相衔接,成为鄂西生态 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邻道教圣地武当山,南靠原始森林神农架,东接三国文化之都 古隆中,是汉江流域壮丽河山孕育而出的一颗璀璨明珠。汉江后湖湿地面积广阔,横跨9个行政村,农户5667户,20479人,面积38.3平方公里。区域内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谷城八大景有“仙人古渡”、“粉水澄清”、“后湖夜月”、“ 军山群羊”四大景观分布在汉江湿地,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生态保护良好,植被茂盛,水草丰美,白鹭 群翔,万鸟栖息。我们认识到,保护汉江湿地,净化汉江水,既能惠及汉江流域人民,也同样惠及北京人民。

汉江湿地保护开发的初步构想

汉江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保护价值,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我们设想,把汉江 后湖湿地打造成汉江流域最大的 无公害蔬菜基地,汉江流域最大的湿地保护示范区,中国最大的白鹭珍稀 鸟类栖息地,为汉江流域湿地保护开发探索经验,为首都人民提供安全、优质的水源保证。

第一,成立了汉江湿地保护开发工作机构。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汉江湿地保护开发工作,已将此项工作作为谷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 战略部署,把汉江湿地列为谷城县城市发展规划控制区域,成立了谷城县汉江湿保护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县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发改、环保、旅游、规划、农发等部门做了大量信息资料搜集等前期工作。县政府在 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搜集整理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经费。

第二,提出了汉江湿地保护开发的规划构想。   

根据汉江湿地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多年形成的产业特点、稀有的 生态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初步提出了“四区一带”框架结构,即湿地保护区、故道游乐区、 观光农业区、古埠 文化区和湿地观光带。湿地保护区在沿汉江、南河、北河地带,主要包括江心岛屿、河间洲地、沿江沿河浅水滩涂等2.2万亩。通过修复生态,恢复和保护汉江湿地生物的多样性,净化汉 江水质,形成汉江湿地核心区;故道游乐区以原北河故道5000亩水面为基础,形成连接南北二河、贯通汉江的滨湖景观,提升北河故道江水净化能力和生态旅游价值。观光农业区以现有2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蔬菜( 净菜)加工、农家乐和观光农业项目。古埠文化区集谷城名景“仙人古渡”、“粉水澄清”、“后湖夜月”与明清古建筑为一体,对老街 古建筑群修旧如旧,加以整理包装,发掘老街文化旅游价值。湿地观光带将南、北河堤与汉江大堤加高、扩宽、贯通,形成循环、通畅、便捷的滨江 景观大道。在此基础上,以汉江后湖湿地影响和带动整个汉江流域的湿地保护开发。

第三,启动了运行机制和品牌建设。   

本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成立了湖北楚汉江湿地开发有限公司,抢占先机,及时注册了“汉江湿地”商标,依托汉江湿地,从事生态旅游开发和农、林、畜、水产品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建设饮食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等项目。[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