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豆梨 (蔷薇目蔷薇科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豆梨多年生落叶果树,乔木。蔷薇科梨属落叶乔木,别名鹿梨、棠梨、野梨、鸟梨、酱梨等,原产我国华东、华南各地至越南,有若干变种。常野生于温暖潮湿的山坡、沼地、杂木林中,可用作嫁接西洋梨等的砧(zhēn)木。根、叶有药用价值,可润肺止咳,清热解毒,治疗急性眼结膜炎;果实可健胃,止痢。

蔷薇科梨属落叶乔木,别名鹿梨、棠梨、野梨、鸟梨等,原产我国华东、华南各地至越南,有若干变种。常野生于温暖潮湿的山坡、沼地、杂木林中,可用作嫁接西洋梨等的砧木。株高可达3—5米,树形倒卵形,树冠较大,冠幅4米一9米。小枝幼时有绒毛,后脱落。

生长环境

喜光,稍耐荫,不耐寒,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碱性土中也能生长。深根性。具抗病虫害能力。生长较慢。

分布范围

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适生于温暖潮湿气候,生山坡、平原或山谷杂木林中,海拔80-1800米。分布越南北部。

形态特征

乔木,高5-8米;小枝粗壮,圆柱形,在幼嫩时有绒毛,不久脱落,二年生枝条灰褐色;冬芽三角卵形,先端短渐尖,微具绒毛。叶片宽卵形至卵形,稀长椭卵形,长4-8厘米,宽3.5-6厘米,先端渐尖,稀短尖,基部圆形至宽楔形,边缘有钝锯齿,两面无毛;叶柄长2-4厘米,无毛;托叶叶质,线状披针形,长4-7毫米,无毛。伞形总状花序,具花6-12朵,直径4-6毫米,总花梗和花梗均无毛,花梗长1.5-3厘米米;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长8-13毫米,内面具绒毛;花直径2-2.5厘米;萼筒无毛;萼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长约,毫米,外面无毛,内面具绒毛,边缘较密;花瓣卵形,长约13毫米,宽约10毫米,基部具短爪,白色;雄蕊20,稍短于花瓣;花柱2,稀3,基部无毛。梨果球形,直径约1厘米,黑褐色,有斑点,萼片脱落,2 (3) 室,有细长果梗。花期4月,果期8-9月。[1]

本种与杜梨 P. betulaefolia Bge. 的异点,在于后者小枝密被灰白色绒毛,叶缘具有粗锐锯齿,叶柄、果梗均被绒毛。又本种可与川梨 P. pashia D. Don 比较,后者叶片较窄,花柱3-5,雄蕊25-30,易于区别。

豆梨的果实极小,到了成熟时果径也仅有 1 厘米左右,形似小豆子,故名「豆梨」。

主要价值

性味

根、叶:微甘、涩,凉。

果实:酸、甘、涩,寒。

枝叶

味酸、甘、涩,性寒。 疏肝和胃,缓急止泻。

树皮

味苦,性平,剑疮。

性味归经

根、叶:微甘、涩,凉。果实:酸、甘、涩,寒。

功能主治

根、叶:润肺止咳,清热解毒。主治肺燥咳嗽,急性眼结膜炎。用量0.5~1两。果实:健胃,止痢。用量0.5~1两,外用适量。

根、叶、果实均可入药,有健胃、消食、止痢、止咳作用;叶和花对闹羊花、藜芦有解毒作用。

变种

豆梨绒毛变型 毛豆梨(中国树木分类学)

P. calleryana Dcne. f. tomentella Rehd. in Journ. Arn. Arb. 2: 61. 1920.

本变型的特点,在其幼时小枝、叶柄、叶片中脉上下两面和叶片边缘均被锈色绒毛,但不久即全部脱落,果梗和萼筒外面也被稀疏绒毛。

产江苏、江西、湖北。

豆梨全缘叶变种

P. calleryana Dcne. var. integrifolia Yu, 植物分类学报 8: 232. 1963.

本变种的特点,在于叶边全缘,无锯齿,叶片常卵形,基部钝圆。

产浙江、江苏。模式标本采自浙江梅溪。

豆梨楔叶变种

P. calleryana Dcne. var. koehnei (Schneid.) Yu, stat. nov. ——P. koehnei Schneid. Ill. Handb. Laubh. 1: 665. f. 363 m. 364 f-u. 1906 & in Fedde, Repert. Sp. Nov. 3: 119. 1906; Cheng in Contr. Biol. Lab. Sci. Soc. China bot. ser. 10: 138. 1936.

本变种的特点,在其叶片多卵形或菱状卵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子房3-4室。

产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模式标本采自浙江天台。

早田文藏发表台湾梨 P. kawakamii Hayata in Journ. Coll. Sci. Univ. Tokyo 30 (1): 99. 1911; Kanehira, Formos. Trees 274. f. 225. 1936; Li, Woody Fl. Taiwan 291. f. 107. 1963. 与豆梨楔叶变种极为近似。小泉源一曾列为 P. Koehnei Schneid. 之异名 Koidzumi in Journ. Coll. Sci. Univ. Tokyo 34 (2): 57. 1913. 唯据金平亮三台湾树木志与李惠林台湾木本植物志两书附图,果实先端均有萼片宿存,又与豆梨的果实先端平坦,萼片全部脱落的情况稍有不同,是否同物异名,有待考订。

豆梨柳叶变种

P. calleryatta Dcne. var. lanceolata Rehd. in Journ. Arn. Arb. 6: 28. 1926; Wils. in Journ. Arn. Arb. 8: 122. 1927.

本变种的特点,在其叶片卵状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具浅钝锯齿或全缘。

产安徽、浙江。模式标本采自安徽青阳至太平间。

主要价值

1.作嫁接用砧木:本种抗腐烂病能力较强,对生长条件要求不高,故常用作砧木,与西洋梨亲和力强,与沙梨、白梨亲和力较差。

2.食用:根、叶:润肺止咳,清热解毒。主治肺燥咳嗽,急性眼结膜炎。用量0.5~1两。果实:健胃,止痢。用量0.5~1两,外用适量。叶和花对闹羊花、藜芦有解毒作用;果实含糖量达15—20%,可酿酒。

3.雕刻:木材坚硬,供制作粗细家具及雕刻图章用。

4.药用:根、叶、果实均可入药,有健胃、消食、止痢、止咳作用;叶和花对闹羊花、藜芦有解毒作用。

1)性味:果实、叶:酸、甘、涩、凉;果皮:甘、涩、凉;树枝:微苦、凉;根:涩、微甘、凉;根皮:甘、淡、平。

2)效用:果实:健胃消食,涩肠止痢。治饮食积滞,泻痢;叶:清热解毒,润废止咳。治毒菰中毒,毒蛇咬伤,胃肠炎,咳嗽;果皮:清热生津,涩肠止痢。治热病伤津,久痢,疥癣;树枝:行契和胃,止泻。治霍乱吐泻,反胃吐食;果皮:清热,生津,收敛;根:润肺止咳,清热止咳。治燥咳嗽,疮疡肿痛;根皮:清热解毒,敛疮。治疮疡,疥癣。

视频

豆梨的食用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