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象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象湖风景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郊,是一个风景如画的旅游景区。象湖由南江、北江、东江、西江,以及青山湖的水流汇聚而成,其平面图颇似一头大象,故得名象湖。而万寿宫域址,正是位于象湖中的一座小岛,总面积约60亩,被人们称为“祈福岛”。岛上建筑面积约4600平方米的建筑群,就是道教圣地的正一派道场——南昌万寿宫,它就象镶嵌在整个象湖风景区上的一颗明珠而引人注目,又被称为景中之圣。象湖风景区集生态保护、游憩娱乐、旅游观光、水上运动及垂钓、宗教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具有中国古典园林风格。[1]

中文名称: 象湖风景区

地理位置: 江西省南昌城区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

占地面积: 7.81平方公里

开放时间: 全天

门票价格: 免费

著名景点: 南江、北江、东江、西江,以及青山湖

特 点: “观赏”与“被观赏”互为兼容

地理位置

象湖风景区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城区西南角,面积7.81平方公里,其中一期、二期建设面积3.13平方公里,三期建设面积4.68平方公里。象湖风景区由环湖一条路,西南一座山,湖心一座岛,湖中两条堤,湖滨一片景组成。万寿塔坐落于象湖妙济山上,塔上还刻有1万个不同书体的“寿”字,并点缀1万盏长明灯,成为象湖景区一处标志性景观。此外,该塔是一座仿明代建筑风格的楼阁式观光塔,其平面呈八边形,塔体沿中轴对称。塔身由含两层地宫的台基、五个明层和四个平座层组成,总面积1397平方米,塔高59.9米(含塔刹),含有二零零五年九九重阳节建成之意。 象湖万寿塔建成后,将与北面的万寿宫隔水相望,大大丰富象湖的游览景观。同时,万寿塔也将与绳金塔遥相呼应,成为南昌一个重要的标志性景观。

主要景点

南昌市象湖风景区园林建筑包括亭、廊、榭、阁、台、楼、殿、塔等多种单体形式,极大地丰富充实了整个景区景点的建筑形态,从整体上增强景观的观赏性和美感。概括起来,这些建筑在景观营造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特点:

北线豫章台

北线豫章台是为大型水上运动观礼而设计建造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一直对其体量及效果存有疑虑,担心建筑会破坏北线原有的风光带,因而在设计时,优先考虑既要满足活动观礼,又要与总体景观相协调,故而采用适当尺度的民族建筑形式来表现,其主楼采用十字歇山屋顶,两边设置的群众看台分别与主楼连体成“楼台—廊一亭”的格局,看台四周以精致的花岗岩石栏围合,主楼高25m,明清皇家建筑风格。驻足四望,周边水景尽收眼底;环湖观此楼台,感觉稳重而活泼,精致而不华丽,为整个北线景观营造出不少古朴气息和诗情画意。此景区以东300m岸线拐角处有一重檐六角亭,是静心驻足的好地方,游人坐下既可静看游船水中漫游,又可让人忘却烦恼,而景亭挺拔的身躯掩映在柳絮春风里,也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象湖万寿塔以59.9m矗立于妙济山之颠,为1300多年来南昌城内新建的第二座宝塔,昭示“太平盛世”之意。塔顶环顾,整个景区一览无遗,给人以心旷神怡的精神享受。而塔身威武挺拔的身姿,规整优美的轮廓线成为整个景区一个明亮的闪光点,并使整个(妙济山)万寿塔景区增添了浓郁的神秘色彩和宗教意味,大大地提高了景区传统文化品位。荷花池边的藕香榭,是清式皇家园林建筑,是一组廊榭连体,其主榭伸入水中,连廊也半在水中,半倚池岸,临水侧立而开敞,东侧一观景平台,雕花镂空石栏三面围合,犹如舟浮于水,平静而安详,水中看倒影,一幅极佳的水景图画。象湖景区内这些功能性古典园林建筑,在给游人提供良好的观景视觉的同时,自身也以独特的艺术造型成为象湖美景的一部分,给人欣赏品位,从建筑艺术角度显示出象湖景区古典园林的独有魅力。

象湖

象湖在城南地区起着蓄水和泄洪作用,因而原有地形以堤挡围合的大型水面和鱼塘为主,规划设计是在兼顾其原有水利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园林景观打造。建设者通过大量的现场踏勘,在总体规划上基本控制了各景区景点的地形、地势的勾勒,园林建筑在按景点建设需要和功能要求的基础上,从比例、体量、形式诸方面去把握。象湖的单体建筑及古建筑群尽可能做到与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做到了与基础地形、地势、地貌的结合,总体布局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好地形、环境,恰到好处地表现自我,使之自然的融人环境中。建设过程中,按规划设计各景点或景观带逐一回填造地,或取湖泥堆岛,逐步形成北线、东线、西线、短堤、湖心岛、长堤、桂花广场、荷花池、西南山等一期景区基本用地框架。

湖心岛

湖心岛形似“肾”形,且北高南低,面积2hm2,在环漪阁仿古群的平面布局中,依照岛的地形突出环漪阁主楼于北面高地,来宝轩、翰墨林、铭香堂等,依岛自身平面曲线和地势高程,在东、南、西面分别布设并形成院落围合,东北角南北贯通的坡面上设有四方形重檐“松风亭”,与主阁错落几个台级,畅空的木廊从东、南、西三面依形就势,分别对接来宝轩、翰墨林,铭香堂、松风亭并形成围合,此外,生活小筑餐厨则就势设于西北坡角僻静处,整个建筑群有主有次,平面布局和高低座次均循其自然,不去刻意填挖。为节省回填资金,西南山回填后自然地势为北高南底,东西按风水学的说法,堆“青龙”“白虎”二山,万寿宫建筑群的单体及其周边广场就是在总体把握坡度及现有位置的情况下就势建设的。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宫门、戏台、真君殿、玉皇殿、玉册阁,每个建筑台明因前后地势变化而南高北低;中轴两边的圣母殿、斗姆殿分别由东、由西朝中轴坐向,并按两山之间现有宽度,向外移出6m坐落,其台明南高北低;外围廊也因此在每个单体建筑旁设立台级和拐折,其屋面高高低低、错落迂回,丰富了整个建筑群的平面布局和空间层次。受地形限制及景观上的考虑,景区内的所有管理用房和经营用房都是利用地势的高低落差而设置的,因势而建节省用地和造价,又不破坏自然景色,极为适用而美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