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豪猪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豪猪刺(学名:Berberis julianae Schneid.)是小檗科,小檗属常绿灌木,高可达3米。茎刺粗壮,三分叉,叶革质,叶片椭圆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上面深绿色,侧脉微显,背面淡绿色,叶缘平展,花簇生;花黄色;小苞片卵形,先端急尖;外萼片卵形,内萼片长圆状椭圆形,花瓣长圆状椭圆形,胚珠单生。浆果长圆形,蓝黑色,3月开花,5-11月结果。[1]

分布于中国湖北、四川、贵州、湖南、广西。生长在海拔1100-2100米的山坡、沟边、林中、林缘、灌丛中或竹林中。豪猪刺能耐旱、耐寒,高山和平坝都可生长。

豪猪刺果可食及加工果汁,果、根可入药。味苦、寒、有毒,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广谱抗菌剂。豪猪刺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来源

果、根可入药。

性味

味苦、寒。

毒性

有毒。

功效

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广谱抗菌剂。

主治

  • 细菌性痢疾、胃肠炎、消化不良、黄疸、肝硬化、腹水、泌尿系统感染、急性肾炎、扁桃体炎、口腔炎、支气管肺炎;
  • 外用治中耳炎、目赤肿痛、外伤感染。内服用量9-15克;外用适量,研粉调敷。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1-3米。老枝黄褐色或灰褐色,幼枝淡黄色,具条棱和稀疏黑色疣点;茎刺粗壮,三分叉,腹面具槽,与枝同色,长1-4厘米。叶革质,椭圆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3-10厘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中脉凹陷,侧脉微显,背面淡绿色,中脉隆起,侧脉微隆起或不显,两面网脉不显,不被白粉,叶缘平展,每边具10-20刺齿;叶柄长1-4毫米。

花10-25朵簇生;花梗长8-15毫米;花黄色;小苞片卵形,长约2.5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急尖;萼片2轮,外萼片卵形,长约5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急尖,内萼片长圆状椭圆形,长约7毫米,宽约4毫米,先端圆钝;花瓣长圆状椭圆形,长约6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缺裂,基部缢缩呈爪,具2枚长圆形腺体;胚珠单生。浆果长圆形,蓝黑色,长7-8毫米,直径3.5-4毫米,顶端具明显宿存花柱,被白粉。花期3月,果期5-11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湖北、四川、贵州、湖南、广西。生长在海拔1100-2100米的山坡、沟边、林中、林缘、灌丛中或竹林中。 [2] 豪猪刺能耐旱、耐寒,高山和平坝都可生长。土壤以肥沃、排水良好的夹沙土较好。

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8-10月采收成熟的果实,用湿沙混合贮藏。2-3月播种,翻挖土地,耙细整平,开135厘米宽高厢,在厢上按行距25厘米开横沟,深约8厘米,播幅12-15厘米,每沟播种子100-150粒,施人粪尿后,盖细土12-15厘米厚。

栽培技术

可利用荒坡隙地栽培。播种出苗后,要勤除杂草,浅松土,适当匀苗,每年春、夏、秋季各追施人粪水或氮素化肥一次。培育二年,即可移栽。移栽宜在春天雨季,在整好的地上,按株行距66厘米×66厘米开窝,每窝栽苗一株。填土打紧,最后盖土与地面齐平,并淋水定根。栽后每年春、夏、懂季要中耕除草一次,并在春季中耕除草后追施人畜粪水。冬季追施土杂肥,中耕除草时翻入土里。宜栽后1-2年,植株较小,行间可间种蔬菜或豆类作物。

收获加工。豪猪刺栽后5-6年,在秋冬季挖起全根,除去茎干,趁鲜把粗根切成约2毫米的薄片;直径1毫米以上的细根,切成3-4厘米的短节。晒或炕干即成。

主要价值

观赏:豪猪刺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食用:豪猪刺果可食及加工果汁。豪猪刺的果含可溶性固形物17.4%、总酸9.82%、维生素C500毫克/100克,小檗碱1.16%、小檗胺2.7%、根含小檗碱约4.5%、并含雅托碱、邵巴枯因(为掌叶防己碱和小檗碱的混合物)、九连碱及3种叔胺酚性生物碱和1种叔胺非酚性生物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