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豳风·七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豳风·七月》,中国最早的月令诗。旧说周公旦作。据现代研究,应系西周农民叙述豳地(今陕西旬邑县内)一年各月农事概况而作。被选于中国第1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为其中篇幅最长的一首诗。见中华书局1979年影印阮元《十三经注疏》中《毛诗正义》。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全诗共8章88句,按月序其内容可整理如下(均以夏历为准):正月(三之日):修理农具,纳冰于凌阴(冰室);二月(四之日):开始耕作,妇子送饭到田间,以韭菜、羔羊祭神;3月(春日):昼渐长,阳光始暖,黄莺(仓庚)鸣,妇女采桑养蚕(蚕月),采白蒿(蘩),婚嫁;4月:师姑算(葽草)结子;5月:知了(蝉)叫,蟋蟀(斯螽)动腿;6月:采食郁李(郁)及野葡萄(薁),蟋蟀(莎鸡)展翅;7月:大火星移向地平(流火),伯劳(&xe2e5;)鸣,蟋蟀到野地里,煮食葵菜和豆;食瓜;8月:芦苇(萑苇)可收,织麻,染布,制衣,割早稻,打枣子,采葫芦,蟋蟀到檐下;9月:颁发寒衣,拾麻实(叔苴)吃,挖苦菜(荼),打柴(薪樗),有霜,修筑晒谷场地,蟋蟀已跳向门口;10月:木叶凋落,蟋蟋入床下,收稻,各种粮食均入仓,打扫晒谷场,庆收成,割草搓绳,修屋熏鼠,堵鼠穴,封北窗,以便妇孺入室避寒;11月(一之日):北风盛发有声,打猎,取皮为衣裘;12月(二之日):寒气凛然,集体打猎,猎得小野兽归己,大野猪缴公,凿冰备翌年之用。

本诗早于希腊月令《田功农时》300年,但从农事物候内容看,却远较《田功农时》所载为丰富,说明在3000年以前,中国在理解气候与社会活动及自然现象的按月关系方面,已经相当细致。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论文、作品为一条词目;古籍[1]中个别篇章,习惯上认为有特殊意义的,也独立设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现。少数著作是几个学科不可缺少的,在有关各卷互见。互见条目用(参见第 页)注明。

视频

豳风·七月 相关视频

朱彦民:《诗经—豳风-七月》新解
《国风·豳风·七月》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籍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6-07-26
  2. 专著和论文哪个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