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貝聿銘

增加 3,609 位元組, 9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贝聿铭
 
 
| 图像 = [[File:贝聿铭生活照 看图王11.jpg|缩略图|center|[http://https://gss0.bdstatic.com/-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c0%3Dbaike80%2C5%2C5%2C80%2C26/sign=d747e7481fce36d3b6098b625b9a51e2/9e3df8dcd100baa141e35c294d10b912c9fc2e50.jpg 原圖鏈結][https://baike.baidu.com/pic/来自百度百科图片]]]
| 图像说明 = 贝聿铭生活照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917|04|26}}
| 出生地点 = 中国广州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2019|05|16|1917|04|26|mf=yes}}
| 国籍 = 美国
| 别名 = Ieoh Ming Pei
}}
'''贝聿铭'''(英語:'''Ieoh Ming Pei''';署名:'''I. M. Pei''',1917年4月26日-2019年5月16日),华裔建筑大师,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贝聿铭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立茲克奖,1986年雷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1994年中国建筑学会杰出成就金奖, 2003年国家设计奖之终身成就奖等诸多奖项。
'''贝聿铭'''( 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 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伊斯兰艺术博物馆、[[香港]]中國銀行大廈、中国香山饭店等,因此被誉为“现代 建筑 的最后 大师 ”。
2019年5月16日,貝聿銘於美国[[曼哈頓]]的家中逝世,享年102歲。<ref>{{cite news|url=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8305042|title=華人建築傳奇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newspaper=BBC|date=2019-05-17|accessdate=2019-05-18}}</ref>
贝聿铭,男,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贝聿铭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1994年中国建筑学会杰出成就金奖, 2003年国家设计奖之终身成就奖等诸多奖项。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中国香山饭店等,因此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經歷 ===== 早年生活 ===民國初年,貝聿銘之父 [[ 貝祖貽 ]] 參與籌組[[中國銀行]]。民國四年(1915年),貝祖貽調任中國銀行廣東分行,攜妻女離開故鄉蘇州,遷往[[廣州市]],兩年後(1917年)的4月26日,貝聿銘於廣州出生<ref name=buildbook>{{cite web |url=http://www.buildbook.com.cn/magazine/book/cszg/19/3.html |title=大潮下的贝家——一个600年望族90年的变迁 |work=工成网 |accessdate=2009-07-01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1218073038/http://www.buildbook.com.cn/magazine/book/cszg/19/3.html |archivedate=2009-12-18 }}</ref>。
民國七年(1918年),貝祖貽為逃避政爭,舉家移居[[香港]]<ref name=buildbook/>,設立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出任總經理,貝聿銘的弟妹皆在香港出生<ref name=worldofbiography>{{cite web |url=http://www.worldofbiography.com/9172-I%20M%20Pei/life.asp |title=Ieoh Ming Pei |work=World of Biography |accessdate=2009-07-01}}</ref>,他在香港度過童年,入讀[[聖保羅書院]]。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8歲的貝聿銘負笈美國,先在[[賓州大學]]攻讀建築,後轉往[[麻省理工學院]],1940年取得麻省理工學院[[學士學位|建築學士學位]],1946年取得[[哈佛大学]][[碩士學位|建築碩士學位]],1954年成為美國公民<ref name=pcf-p>{{cite web |url=http://www.pcf-p.com/a/f/fme/imp/b/b.html |title=I. M. Pei |work=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accessdate=2009-06-30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218141906/http://www.pcf-p.com/a/f/fme/imp/b/b.html |archivedate=2007-02-18 }}</ref>。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50">File:貝聿銘02.jpg|300px|缩略图|建築師貝聿銘曾獲有建築界諾貝爾獎美譽的普利茲克獎,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最後大師」,羅浮宮金字塔是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作品之一。(圖取自羅浮宮網頁presse.louvre.fr)[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5175003.aspx]File:貝聿銘03.jpg|300px|缩略图|貝聿銘建築作品[https://twitter.com/MuseeLouvre/status/988681460667338753/photo/1]File:貝聿銘05.jpg|300px|缩略图|香港中銀大廈是建築師貝聿銘作品,他曾說最大的挑戰是以有限的預算,興建一幢可以抵禦紐約2倍及洛杉磯3倍風力的摩天大樓。(中央社檔案照片)[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5175003.aspx]File:貝聿銘06.jpg|300px|缩略图|2006年開館的「蘇州博物館」西部新館,將蘇州古城的獨特性,搭配現代城市肌理融合在一起,讓建築與周遭環境相協調,號稱是貝聿銘「封刀之作」。(圖取自蘇州博物館網站www.szmuseum.com)[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5175003.aspx]File:貝聿銘07.jpg|300px|缩略图|台中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升格為國定古蹟,4月26日獲頒證書,這天也是教堂設計者之一的建築師貝聿銘102歲生日。中央社記者趙麗妍攝 108年4月26日[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5175003.aspx]File:貝聿銘08.jpg|300px|缩略图|八里垃圾焚化廠建築物外觀出自國際名建築設計師貝聿銘之手,雄偉壯觀,背山面海,景色極為優雅。(中央社檔案照片)[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5175003.aspx]File:貝聿銘09.jpg|300px|缩略图|建築大師貝聿銘辭世,享嵩壽102歲。圖為貝聿銘1968年在台北留影。(中央社檔案照片)[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5175001.aspx]File:貝聿銘10.jpg|300px|缩略图|法國羅浮宮前金字塔是建築師貝聿銘設計作品。(中央社檔案照片)[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5175001.aspx]File:貝聿銘11.jpg|300px|缩略图|美國國家藝廊東廂也是建築師貝聿銘代表作品之一。[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5175001.aspx]File:貝聿銘12.jpg|300px|缩略图|華裔美籍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今年慶祝落成30年,從飽受非議到如今的建築之光,是建築融合現代與古典的範例。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巴黎攝 108年5月17日[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1905170256.aspx]File:貝聿銘13.jpg|300px|缩略图|貝聿銘於1972年開始設計興建達拉斯市政廳,是一座現代主義風格建築。(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作者Kent Wang,CC BY-SA 2.0)[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1905170256.aspx]File:貝聿銘14.jpg|300px|缩略图|羅浮宮金字塔是貝聿銘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作品之一。(圖取自Pixabay圖庫)[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1905170256.aspx]File:貝聿銘15.jpg|300px|缩略图|(圖取自滋賀美秀博物館網站miho.or.jp)[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1905170256.aspx]File:貝聿銘16.jpg|300px|缩略图|卡達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融合幾何圖形,來自屋頂的自然光線返影,形成室內照明 。(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作者Shahin Olakara,CC BY-SA 4.0)[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1905170256.aspx]</gallery> == 職業生涯 ===
貝聿銘自哈佛大学畢業後,1948年加入地產商[[齊氏威奈公司]]({{lang|en|Webb and Knapp}}),擔任建築部總監({{lang|en|Architecture Director}})一職。1955年,貝聿銘取得齊氏集團的協議成立{{lang|en|I.M. Pei & Associates}}聯合事務所,經兩度更名後成為{{lang|en|Pei Cobb Freed & Partners}}聯合事務所<ref name=pritzker>{{cite web |url=http://www.pritzkerprize.com/laureates/1983/bio.html |title=Biography (I.M. Pei 1983 Laureate) |work=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accessdate=2009-06-30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628223801/http://www.pritzkerprize.com/laureates/1983/bio.html |archivedate=2009-06-28 }}</ref>。事務所共從事過114件設計案,其中66件是貝聿銘負責。
貝聿銘早期的作品有[[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的影子,不過他不像密斯以玻璃為主要建材,而是採用混凝土,如[[紐約]][[富蘭克林國家銀行]]、鎮心廣場住宅區、[[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到了中期,歷練累積了多年的經驗,貝聿銘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質,作品趨向於 [[勒· 柯比意 |柯比意]] 式的雕塑感,其中當以[[全國大氣研究中心]]、[[達拉斯]]市政廳,等皆屬此方面的經典之作。貝聿銘擺脫密斯風格當以[[甘迺迪圖書館]]為濫觴,[[幾何]]性的平面取代規規矩矩的方盒子,蛻變出雕塑性的造型。身為齊氏威奈公司專屬[[建築師]],貝聿銘有機會從事大尺度的都市建設案,并從這些開發案獲得對土地使用的寶貴經驗,使得他的建築設計不單考慮建築物本身,更關切環境提陹到都市設計的層面,著重創造社區意識與社區空間,其中最膾炙人口的當屬[[費城]][[社會嶺住宅社區]]一案,而他們所接受的案子是以辦公大樓與集合住宅為主。
贝聿铭人生中的低谷是波士顿[[约翰·汉考克大厦|汉考克大厦]]的玻璃幕墙脱落,当时他和他的合伙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貝聿銘所獲的重要獎項包括1979年[[美國建築師學會金獎]]、1981年法國建築學院金獎、1983年第五屆[[普利兹克奖]]、1989年第一屆日本[[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及[[里根]]總統頒予的自由獎章({{lang|en|Medal of Liberty}}),2009年获得[[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金奖等等。
== 贝聿铭—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现代建筑史的传奇人物,他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等,在将建筑人格化的同时为其注入东方的诗意,被称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大师”。 贝聿铭一生作品无数,尤其是1979年落成的肯尼迪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在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作为华人建筑师,贝聿铭为中国设计了多座经典的建筑,包括中国银行总部、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等。 从巴黎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到卡塔尔多哈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从中国的香山饭店再到日本的美秀美术馆,贝聿铭从东方和西方两种截然的文化土壤中汲取了精华,又游刃有余地在两个世界里穿越。  作为建筑巨匠,贝聿铭倾尽一生的时间,只为向世人呈现最美、最极致的设计,为世界留下了永恒的美。 == 榮譽與獎項<ref name=pcf-p/>=<ref name=pcf-c>{{cite web |url=http://www.pcfandp.com/a/f/fme/imp/c/c.html |title=Curriculum Vitae of I. M. Pei |work=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accessdate=2009-07-15}}</ref> ===== 學術 ===
* 1940年,麻省理工學院「阿爾法羅池獎章」({{lang|en|MIT Alpha Rho Chi Medal}})
* 1940年,麻省理工學院遊學獎學金({{lang|en|MIT Traveling Fellowship}})
* 1963年,美國建築師學會紐約分會「榮譽獎章」({{lang|en|The Medal of Honor}})
* 1970年,美國波士頓國際學院「金門獎」({{lang|en|Golden Door Award}})
* 1976年,美國「 [[ 湯瑪斯·傑佛遜 ]] 記念獎章」({{lang|en|The Thomas Jefferson Memorial Medal}}),表揚其「對建築領域的卓越貢獻」({{lang|en|for distinguished contribution to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
* 1978年,[[美國室内設計師協會]]「埃爾希·德·沃爾夫獎」({{lang|en|Elsie de Wolfe Award}})
* 1979年,美國藝術文學院「建築學金獎」({{lang|en|The Gold Medal for Architectur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 1994年,美國[[紐約州政府]]「藝術獎」({{lang|en|New York State Governor's Arts Award}})
* 1996年,[[義大利]]「新世紀金玫瑰國際獎」({{lang|it|Premio Internazionale Novecento La Rosa d'Oro}})
* 1996年,美國紐約市政藝術協會「 [[賈桂琳·甘迺迪| 賈桂琳·甘迺迪·歐納西斯 ]] 獎章」({{lang|en|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 Medal}})
* 1997年,美國[[布朗大學]]「獨立獎」({{lang|en|Independent Award}})
* 1998年,美國麥克杜威部落「麥克杜威獎章」({{lang|en|Edward MacDowell Medal}})
* 1999年,美國紐約市歷史地標保存中心「文化桂冠獎」({{lang|en|Cultural Laureate}})
* 2001年,[[美國哲學會]]「 [[ 湯瑪斯·傑佛遜 ]] 藝術、人文、社會科學卓越成就獎章」({{lang|en|The Thomas Jefferson Medal for Distinguished Achievement in the Art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2003年,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庫珀·休伊特國家設計博物館「國家設計獎之終身成就獎」({{lang|en|National Design Award: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 2003年,美國國家房屋博物館「亨利·C·特納獎」({{lang|en|Henry C. Turner Prize}}),表揚其「對建造技術創新的貢獻」({{lang|en|for Innovation i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 2009年,[[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皇家金獎 ({{lang|en|Royal Gold Medal}})
=== 勳章 ===
* 1984年,獲[[法國政府]]授與[[藝術及文學勳章 (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司令勳位
* 1988年,獲法國[[密特朗]][[法國總統|總統]]授與[[法國榮譽軍團勳章]]騎士勳位
* 1993年,升格為軍官勳位
* 1988年,獲美國雷根總統授與[[美國國家藝術勲章]]
* 1993年,獲美國[[ 赫伯特 喬治 ·沃克·布希|布希]][[美國總統|總統]]授與[[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 主要作品 == * 1956年-1963年:臺灣[[臺中市]][[東海大學 (台灣)|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與 [[ 陳其寬 ]] 共同設計,由陳其寬執行)
* 1961年-1967年:美國[[科罗拉多州]][[博爾德]][[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 1962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瑪莉亞城廣場]] (Place Ville-Marie)
* 2006年:[[澳門]][[澳門科學館]]
* 2006年-2008年:[[卡達]][[杜哈]][[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相關影片=={{gallery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ACWVMYV_4U| width alignment= 200inline | File:The Luce Chapel 2.jpg dimensions=640| 台中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container=frame| Filedescription= }} {{#evu:https:East Building of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www.youtube.jpgcom/watch?v=kPOuc69riPw| 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alignment=inline | File:Louvre Museum Wikimedia Commons.jpg dimensions=640| 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container=frame| Filedescription= }} {{#evu:Placevillemariehttps://www.jpg youtube.com/watch?v=VynNzr7NTK8| 蒙特利尔的Place Ville-Mariealignment=inline | File:HK Bank of China Tower View.jpg dimensions=640| 香港中環中銀大廈container=frame| Filedescription= }} {{#evu:https:Miho-museum//www.jpg | 日本美秀美術館youtube.com/watch?v=DmsakCQ6D9M| File:IU Art Museum.jpg | 印第安納大學美术馆alignment=inline | File:Fragrant Hill Hotel.jpg | 北京香山饭店dimensions=640| File:Suzhoubowuguan.jpg | 蘇州市蘇州博物館container=frame| File:Museum of Islamic Art, Doha 00 (102).JPG | 卡達杜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description=
}}
{{clear}} == 參考文獻 =={{Reflist|2}}
== 外部链接 =={{Commonscat|I. M. Pei|貝聿銘}}
* [http://www.pcf-p.com/a/f/fme/imp/p/p.html 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Pritzker Prize laureates}}{{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获得者|architecture}}{{Authority control}}{{DEFAULTSORT:Bei貝聿銘}}[[Category: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 ]][[Category:普利兹克奖得主]][[Category:美国 建筑师]][[Category:华人建筑师]][[Category:現代主義建築師]][[Category:摩天大楼建筑师]][[Category:麻省理工學院校友]][[Category:哈佛大學校友]][[Category:聖保羅書院校友]][[Category:賓夕法尼亞大學校友]][[Category:歸化美國公民的中華民國人]][[Category:香港大學名譽博士]][[Category: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Category:法國榮譽軍團勳章持有人]][[Category:百人会会员]][[Category: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持有人]][[Category: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Category:藝術與文學司令勳章得主]][[Category:总统自由勋章获得者]][[Category:苏州人]][[Category:贝姓|Yu聿銘]][[Category:美國人瑞|P]][[Category: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获得者]]
128,43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