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赖廉士爵士,CBE,ED,JP(Sir Lindsay Tasman Ride,1898年10月10日-1977年10月17日),出生于澳洲,是香港生理学家、军人和大学行政人员。他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指挥英军服务团,唯一获擢升准将军阶的香港居民,战后在1949年至1964年出任第五任香港大学校长。

目录

简历

赖廉士早年曾经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退伍后于1919年入读墨尔本大学,主修医学。他在1922年以罗德学人身份前往牛津大学深造。自1928年起,赖廉士历任香港大学生理学系主任、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兼任港大校董,和香港政府医务委员会委员等职。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他一度沦为战俘,但旋于翌年1月成功逃脱,并在同年7月于广东曲江(今韶关市一带)创立英军服务团,主要负责在华南地区搜集情报、营救以营救战俘和政商要人、以及把药物和其他必要物资偷运到香港的集中营内。[1]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结后,1948年,赖廉士获港府荣任为皇家香港防卫军司令。并在1949年至1964年间出任校长一职,是港大历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校长,期间他协助恢复及扩展港大。到1961年的时候,学生人数增至2,000人,是1941年香港沦陷前夕的四倍。在工作以外,赖廉士兴趣广泛,且热衷体育活动和音乐,他生前也十分关注澳门的基督教坟场,曾对场内的先人资料加以整理,他身后的骨灰也是洒落于坟场之内。 赖廉士生前曾在1942年、1944年和1962年先后获英廷颁授OBE勋衔、CBE勋衔和爵士勋衔。在1965年,他又获香港大学颁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和委任为终身校董,以表扬他在二战期间和在港大校长任内的工作。 1956年,赖廉士晋升陆军准将,为唯一荣获此军阶的香港居民。赖廉士爵士的No.1 dress及配剑现藏于香港大学档案中心。[2]

在1961年港督柏立基爵士积极探讨在香港开办中文大学,柏立基复邀请英国资深教育行政人员富尔敦(J. S. Fulton,后为勋爵)等人来港考察高等教育情况,结果得出建议,把三所香港的中文专上院校合并成为一所全新的中文大学,1963年10月17日香港中文大学正式宣告成立,赖廉士即获委任为校董。

荣誉

年份 机构名称 奖项
1933年 香港政府 太平绅士[3]
1942年 英廷 O.B.E.(军事)[4]
1944年 英廷 C.B.E.(军事)[5]
1948年 香港政府 效率奖章 E.D.(连三条横条)
1962年 英廷 下级勋位爵士[6]

视频

香港保卫战
The Hong Kong Waterfront, 1950s

参考来源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