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

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 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Bergen-Belsen),又称贝尔森。纳粹德国集中营,在距汉诺威州采勒(当时属普鲁士)西北16千米处的贝尔根和贝尔森两村附近。1943年7月建立,部分为战俘营,部分为犹太人转运营。设计容量为1万人,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关押达4.1万人。这个集中营虽然没有毒气室,但死于饥饿、疾病、过度劳累以及肮脏的生活环境者达3.7万人之多。纳粹用推土机将尸体推入万人坑掩埋。安妮·弗兰克于1945年3月在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内死于伤寒,她的战时日记后来轰动了全世界。

目录

基本简介

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位于德国北部汉诺威附近,1945年4月15日,英国军队解放这个集中营时发现约6万具尸体,死难者因为饥饿和疾病而死。在集中营存在的5年间,德国纳粹在此共杀害了约7万名被关押者。最初是苏联战俘营,后来还关了政治犯、同性恋、吉普赛人和知名犹太人。纳粹德国希望利用知名犹太人交换被俘士兵。从1940年到1945年,这里关了大约12.5万人,约7万名被关者遭到杀害。

历史记忆

在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纳粹将犹太人集中起来,利用他们换取外汇或用来交换德国人……

盖世太保帮助犹太人将箱子提到火车上,党卫军跟他们的犹太犯人以"您"相称,集中营的犯人躺着晒太阳--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中很少有人有过这种经历,经历过这种场面的人有可能曾被关押在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 1945年4月纳粹集中营被解放之后,英国记者拍到了令人发指的集中营照片:推土机正将成山的尸骨铲进万人坑,几近饿死、瘦骨嶙峋的囚犯目光呆滞地望着镜头。这些画面深深地烙在世人的记忆中。

无耻的交易

但是在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刚开始党卫军对他们的犯人异常地温和,因为他们当中有些犹太人持有巴拉圭护照、洪都拉斯证件或巴勒斯坦入境许可证。党卫军头目海因里希·希姆莱打算利用这些犹太人换回外籍德国人,并换取外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2332人通过这种途径踏上了从贝尔根-贝尔森通往自由的道路,希姆莱准许他们出境前往瑞士、西班牙和巴勒斯坦。柏林33岁的历史学家亚历山大·埃伦·温克记下了他们的经历。

希姆莱计划修建可容纳1万名交换犯人的临时住所,但谈判旷日持久,拖延了数月。这期间,专管从西欧和匈牙利放逐犯人的狂热的反犹太分子像党卫军上尉阿道尔夫·艾希曼等就将尽可能多的交换对象运至奥斯维辛。温克描述说,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是"可能营救的、但错过机会的中心"。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对国外犹太人的迫害较之对本国犹太人的迫害稍小些,战争初期的几年他们曾担心,西方民主国家也会像纳粹折磨受害者那样折磨手中关押的德国人。

残酷的迫害

1942年夏季,纳粹开始将犹太人从华沙隔离区驱逐到特雷布林卡,此时纳粹当局已转向持有中立国或敌对国护照的犹太人,把他们关进帕维亚克监狱,而其他地区的犹太人则被送进毒气室。

党卫军头目希姆莱兼任强化德国民族性帝国委员,他负责该项行动,任务是将国外尽可能多的德国人秘密运回帝国。

1868年移居到巴勒斯坦的符滕堡圣庙骑士团后裔使希姆莱尤为受益。希姆莱打算让这2000名德国人移居克里米亚半岛,照他看来,在巴勒斯坦的炎炎烈日下,"这一宝贵的德国血统将遭到毁灭"。他向受国际联盟委托管理巴勒斯坦的英国人建议,作为交换条件,纳粹将释放持托管区护照的犹太人。

交换人质

1942年11月,英国人释放了301名巴勒斯坦籍德国人。作为交换条件,一些信仰犹太教的波兰人因此得以离开希特勒帝国。 这个阶段,大屠杀早已开始,犹太人移居国外受到最严格的限制。但希姆莱违背了自己的命令,并利用手中的受害者进行贩卖人口的交易。 他命令盖世太保头目海因里希·米勒,将"在美国有具有影响力亲戚关系的"犹太人集中关在特殊的牢营里,在那儿他们"虽然做工,但必须健康地活着"。希姆莱打算用这些人换取外汇。希特勒在确认"他们真的能带来大量外汇"的情况下首肯了这一计划。 地点选在贝尔根-贝尔森,那里刚有1.8万名苏联战俘因饥馑而死或染疴而亡,因此这一战俘营已腾空。希姆莱估计这里可关押1万人,外交部估计的人数还要多3倍。1943年春,纳粹开始目标明确地为贝尔根-贝尔森寻找交换对象。

英国托管机构通过瑞士驻柏林公使馆发出由犹太人援助机构提供的名单,持有拉美护照的犹太人也可以报名。驻瑞士的名誉领事们纷纷通过掮客将令人渴求的证件卖给绝望的人们。

但是希姆莱为交换犯人做的协调工作很差,他在华沙的部下早已将为数众多的被寻找对象运出境外,为了凑够交换对象的人数,他们高价卖出空余的名额,并经常认可假护照。 纳粹打算经过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首先交换那些持可疑外国证件的犹太人。运送第一批人到吕内堡荒原时,他们在告别之际大献殷勤,盖世太保帮助人们上火车,每个人都有一个座位:这一切意在为贝尔根-贝尔森作广告。

但是那里的生活绝对称不上惬意。为监视起见,希姆莱从其他战俘营调来党卫军队员。让这帮煞星一反常态地对待身着死囚衣服的犯人,并非易事。尽管如此,一开始生存希望还是较大的。纳粹极力避免让骨瘦如柴的交换犯人作为控诉人站到世界舆论的面前。集中营甚至有一些犯人还可以自由地学习,而不用去做强制性劳动。

希姆莱的部下对这一例外做法是有争议的。外交部的官员们认为,换回外籍德国人比种族灭绝重要得多。但艾希曼却不想放过那些受害者,他在荷兰下了一道命令:"优先"将那些申请中立国国籍的犹太人"运到东方"。在贝尔根-贝尔森,他的一名手下将来自波兰的2500名犹太人当中的3/4运到了奥斯维辛。

像艾希曼这样的狂热分子可能声称,使用外交护照和假护照的人很难交换成功,因为可能的接收国不承认这些护照。1943年9月13日美国通过瑞士公使馆转告,纳粹所提供的在华沙的候选对象"不具备美国国籍,无权进行交换"。党卫军随即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枪决。 英国人早在战争爆发前就决定,允许5万名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但纳粹不愿意交出大屠杀的见证人。此外,只有几百名而非几千名犹太人获准出境到巴勒斯坦。

到了1944年夏季,希姆莱对外籍德国人已没有多少兴趣,他又有了新的重点:作为交换匈牙利犹太人的条件,他要求西方盟国提供1万辆载重卡车,它们只能用在东线。以15吨咖啡、两车厢羊皮以及几箱首饰和现金作为交换条件,党卫军将首批1684人作为晨礼(西方人旧俗,结婚次晨丈夫送给妻子的礼物)从布达佩斯运到贝尔根-贝尔森。

这时候,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的生活条件已急剧恶化。党卫军将别处俘虏营的几千名患病的犯人和强制劳动者送到荒原。秋季,党卫军和奥斯维辛的幸存者也来到这里,此前希姆莱下令在苏军到达前撤离奥斯维辛。奥斯维辛最后一个指挥官约瑟夫·克拉默尔接受了这项命令,他随即取消了交换犯人这一特例。

对于6000名等待者来说,这意味着所有希望的破灭,因为纳粹不想放掉孱弱和患病的犹太人。希姆莱下令将贝尔根-贝尔森移交给英国人,这至少阻止了希特勒下令杀死所有在押犯这一命令的执行。但是在集中营获营救之前,已有3500人死于饥饿和斑疹伤寒,其中就有安妮·弗朗克( 《安妮日记》的作者)。

纪念仪式

在距德国汉诺威以北80公里的贝尔森,76岁的俄罗斯幸存者鲁德涅夫参加集中营解放纪念仪式。当天,德国政府举行隆重仪式纪念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解放60周年。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建立于1940年,1945年4月15日英国军队解放了该集中营。在集中营存在的5年间,德国纳粹在此共杀害了约7万名被关押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