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贝氏倭狐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贝氏倭狐猴(学名:Microcebus berthae):体长9-11厘米,尾长12-14厘米,体重30克。这个物种具有非常大的前向眼睛,在视网膜后面具有光反射,其通过眼睛反射光,从而改善并具有很强的夜视功能。上体毛皮呈红棕色,背部的中线有一条黑色条纹延伸至尾部。下体毛皮是奶油色或浅灰色。头部有明显的标记,鼻子上方有一个沉闷的白色斑块,眼睛周围有肉桂环。 像其他的倭狐猴一样,有一条长尾巴,耳朵比较大并裸露无毛。 分布于马达加斯加位于Tsiribihina河南部的岛屿,Menabe地区的西南部。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4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濒危(EN)。 由于非法采伐木材造成的栖息地遭到破坏以及农业扩张,该物种有灭绝的危险。[1]

形态特征

贝氏倭狐猴被是2000年发现的一个新物种,这种倭狐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小的灵长类动物。体长9-11厘米,尾长12-14厘米,体重30克。这个物种具有非常大的前向眼睛,在视网膜后面具有光反射,其通过眼睛反射光,从而改善并具有很强的夜视功能。上体毛皮呈红棕色,背部的中线有一条黑色条纹延伸至尾部。下体毛皮是奶油色或浅灰色。这种物种的头部有明显的标记,鼻子上方有一个沉闷的白色斑块,眼睛周围有肉桂环。 像其他的倭狐猴一样,有一条长尾巴,耳朵比较大并裸露。[2]

生活习性

贝氏倭狐猴出没于潮湿的热带雨林,树栖,群居,通常结对生活在小溪或河边。以水果和虫子为主食。白天躲在树洞中度过。傍晚时分,即便醒了,它们也要等到日落才在树枝间灵巧地窜来窜去。是一种在夜间活动的孤独者,通过树木和低层植被,寻找昆虫、水果、壁虎和变色龙等小型爬行动物。这个物种的饮食是与众不同,其主要食物来源是由昆虫物种蛾蜡蝉(Flatida coccinea)的幼虫产生的含糖分泌物(或称“蜜露”)。黎明时分,贝氏倭狐猴隐藏在植物之中,常常是一堆藤蔓,一般是由同一物种的其他个体陪伴。 每年11月发情交配,第二年1月幼仔出生,孕期2个月,每胎2-3仔,2岁性成熟。寿命18-20年。

分布范围

分布范围仅限于马达加斯加位于Tsiribihina河南部的岛屿,Menabe地区的西南部,其面积810平方公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