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蒂尔·林德布拉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贝蒂尔·林德布拉德(Bertil Lindblad,1895年11月26日-1965年6月25日),瑞典天文学家,银河系结构和星系动力学方面的先驱。[1]
人物生平
林德布拉德1895年出生于瑞典的厄勒布鲁,1914年进入乌普萨拉大学学习,1920年取得博士学位。1921年至1927年期间在乌普萨拉大学天文台工作,1927年任瑞典皇家科学院天文学教授,创建了斯德哥尔摩天文台并任首任台长,直到逝世。此外,他还于1948年至1952年期间担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主席,还曾两次出任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院长。1965年林德布拉德在斯德哥尔摩去世。
人物贡献
林德布拉德主要工作是在银河系和星团的结构等方面,是星系动力学的先驱。他发现恒星有在星系的旋臂中聚集的倾向。
1926年,林德布拉德提出银河系由许多子系统组成,解释了银河系中恒星的速度分布,提出银河系自转中心在人马座方向。1927年发表了著名的关于银河系较差自转的论文,为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进一步建立银河系自转的理论奠定了基础。1942年,他首先提出了密度波理论,用于解释旋涡星系的旋臂结构。
他还在1920年代进行了辐射研究,解释太阳的临边昏暗现象。
人物荣誉
林德布拉德曾于1948年获得了英国皇家天文学会金质奖章,1954年获得了布鲁斯奖。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及第1448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林德布拉德”。
视频
贝蒂尔·林德布拉德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银河系有上千亿恒星,太阳带着地球转,为什么还没撞上别的恒星?,新浪网,20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