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貧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1月3日 (五) 23:56 由 Hxg123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贫血.png|缩略图|[http://photocdn.sohu.com/20150330/mp8611394_1427707428158_2.png 贫血种类及症状][http://www.sohu.com/a/8611394_118620 来自健康…”)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貧血是指人體外周血中紅細胞減少,當低於正常範圍的下限時則不能對組織器官充分供養,這將引起一系列症狀,甚至導致進一步的器官病變,這一臨床綜合徵被統稱為貧血。

國內診斷貧血的標準為:在海平面地區,成年男性血紅蛋白(Hb)ᐸ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ᐸ110g/L;孕婦Hbᐸ100g/L。當然,貧血的正常範圍受年齡·性別·海拔等諸多因素影響,應由臨床醫生進行具體判斷。

流行病學

世界衛生組織健康與發展營養司依據1993-2005年世衛組織維生素和曠物質營養信息系統估計,全球貧血患病率為24.8%,影響16.2億人。估計學齡前兒童貧血患病率為47.4%,孕婦貧血患病率為41.8%,非孕婦貧血患病率為30.2%,成年男子患病率最低,為12.7%。

我國孕婦缺鐵性貧血患病率分別為19.1%,妊娠早·中·晚期缺鐵性貧血患病率分別為9.6%·19.8%和33.8%。

我國再生障礙性貧血年發病率為0,74/10萬人口。

貧血有多種分類方法

細胞計量學分類

依據細胞計量學分為大細胞性貧血,正常細胞性貧血及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類型 平均紅細胞體積(fl)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pg) 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 常見疾病
大細胞性貧血 >100 >32 32-35 巨幼細胞貧血·伴網織紅細胞大量增生的溶血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肝疾病。
正常細胞貧血 80-100 26-32 32-35 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骨髓病性貧血·急性失血性貧血
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80 <26 <32 缺血性貧血·鐵粒幼細胞貧血·地中海貧血·慢性病性貧血

貧血的嚴重程度分類

依據血紅蛋白(Hb)濃度講貧血分為: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貧血,在海平面地區,成年男性<120g/L,成年女性<110g/L,孕婦<100g/L考慮貧血。

  • 輕度:紅血蛋白濃度>90g/L;
  • 中度:紅血蛋白濃度60-89g/L
  • 重度:紅血蛋白濃度30-59g/L
  • 極重度:紅血蛋白濃度<30g/L

病因和發病機制分類

臨床上常從貧血發病的機制和病因分類

1.紅細胞生成減少性貧血 造血細胞·骨髓造血微環境和造血原料的異常影響紅細胞生成,可形成紅細胞生成減少性貧血。

A.造血干祖細胞異常所致貧血 a.再生障礙性貧血(AA)AA是一種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與原發和繼發的造血干祖細胞損害有關。部分全血細胞減少症的發病機制與B細胞產生抗體骨髓細胞自身抗體,進而破壞或抑制骨髓造血細胞有關。

b.純紅細胞再生障礙貧血(PRCA)PRCA是指骨髓紅系造血干祖細胞受到損害,進而引起貧血。依據病因,該病可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類。先天性PRCA即Diamond-BlacKfan綜合徵,系遺傳所致;後天性PRCA包括原發·繼發兩類。有學者發現部分原發性PRCA患者血清中有自身EPO或幼紅細胞抗體。繼發性PRCA主要有藥物相關型·感染相關型(細菌和病毒,乳微小病毒B19·肝炎病毒等)·自身免疫病相關型·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相關型(如胸腺瘤·淋巴瘤·漿細胞病和淋巴細胞白血病等)以及急性再生障礙危象等。

c.先天性紅細胞生成異常性貧血(CDA)CDA是一類遺傳性紅系干祖細胞良性克隆異常所致的,以紅系無效造血和形態異常為特徵的難治性貧血。根據遺傳方式,該病可分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型和顯性遺傳型。

d.造血系統惡性克隆性疾病 這些疾病中造血干祖細胞發生了質的異常,包括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及各類造血系統腫瘤性疾病如白血病等。前者因為病態造血,血細胞高增生,高凋亡,出現原位溶血;後者腫瘤性增生·低凋亡和低分化·造血調節也受到影響,從而使正常成熟紅細胞減少而發生貧血。

B.造血微環境異常所致貧血 造血微環境包括骨髓基質,基質細胞和細胞因子。 a.骨髓基質和基質細胞受損所致貧血 骨髓壞死·骨髓纖維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各種髓外腫瘤的骨髓轉移以及各種感染性骨髓炎,均可因損傷骨髓基質和基質細胞,造血微環境發生異常而影響血細胞生成。

b.造血調節因子水平異常所致貧血 幹細胞因子(SCT)·白細胞介素(IL)·粒-單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紅細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血小板生長因子(TGF)·腫瘤壞死因子(TNF)和干擾素(IFN)等均具有正負調控造血的作用。腎功能不全·肝病·垂體或甲狀腺功能低下等時EPO不足;腫瘤性疾病或某些病毒感染會誘導機體產生較多的造血負調控因子如TNF·IFN·炎症因子等,均可導致慢性病性貧血(ACD)。

c.淋巴細胞功能亢進 AA·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

d.造血細胞凋亡亢進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MDS)`AA。

C.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礙所致貧血 造血原料是指造血細胞增殖·分化·代謝所必需的物質,如蛋白質·脂類·維生素(葉酸·維生素B12等·微量元素(鐵·銅·鋅等)任一種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礙都可能導致紅細胞生成減少。

a.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礙所致貧血 由於各種生理或病理因素導致機體葉酸或維生素B12絕對或相對缺乏或利用障礙可引起的巨幼細胞貧血。

b.缺鐵和鐵利用障礙性貧血。該類貧血的紅細胞形態變小,中央淡染區擴大,屬於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2.紅細胞破壞過多性貧血 a.紅細胞自身異常 膜異常· 酶異常·球蛋白異常·血紅素異常。

b.紅細胞周圍環境異常 免疫性·血管性·溶血性貧血(HA)。

3.失血性貧血 根據失血速度分急性和慢性,慢性失血性貧血往往合併缺血性貧血。可分出凝血性疾病(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和嚴重肝病)所致和非出凝血性疾病(如外傷·腫瘤·結核·支氣管擴張·消化性潰瘍·痔和婦科疾病等)所致兩類。

臨床表現

貧血的病因,血液攜帶氧能力下降的程度,血容量下降的程度,發生貧血的速度和血液·循環·呼吸等系統的代償和耐受能力均會影響貧血的臨床表現。最早出現的症狀有頭暈·乏力·睏倦;而最常見·最突出的體徵是面色蒼白。症狀的輕重取決於貧血的速度·貧血的程度和機體的代償能力。

1.神經系統 頭暈·耳鳴·頭痛·失眠·多夢·記憶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乃是貧血缺氧導致神經組織損害所致常見的症狀。小兒貧血時哭鬧不安·躁動甚至影響智力發育。

2.皮膚黏膜 蒼白是貧血時皮膚·黏膜的主要表現。貧血時機體通過神經體液調節進行有效血容量重新分配,相對次要臟器如皮膚·黏膜則供血減少;另外,由於單位容積血液內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減少,也會引起皮膚·黏膜顏色變淡。粗糙·缺少光澤甚至形成潰瘍是貧血時皮膚·黏膜的另一類表現,可能還與貧血的原發病有關。溶血性貧血,特別是血管外溶血性貧血,可引起皮膚·黏膜黃染。

3.呼吸循環系統 貧血時紅細胞內合成較多的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以降低血紅蛋白對氧的親和力,使氧解離曲線右移,組織獲得更多的氧。氣急或呼吸困難,大都是由於呼吸中樞低氧或高碳酸血症所致。故輕度貧血無明顯表現,僅活動後引起呼吸加快加深並有心悸·心率加快。貧血愈重,活動量愈大,症狀愈明顯。重度貧血時,即使平靜狀態也可能有氣短甚至端坐呼吸。長期貧血,心臟超負荷工作且供養不足,會導致貧血性心臟病,此時不僅心率變化,還可有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

4.消化系統 貧血時消化腺分泌減少甚至腺體萎縮,進而導致消化功能減低·消化不良,出現腹部脹滿·食慾減低·大便規律和性狀的改變等。長期慢性溶血可合併膽道結石和脾大。缺鐵性貧血可有吞咽異物感或異嗜症。巨幼細胞貧血或惡性貧血可引起舌炎·舌萎縮·牛肉舌·鏡面舌等。

5.泌尿生殖內分泌系統 血管外溶血出現無膽紅素的高尿膽原尿;血管內溶血出現血紅蛋白尿和含鐵血黃素尿,重者甚至可發生游離血紅蛋白堵塞腎小管,進而引起少尿·無尿·急性腎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