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贯耳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贯耳瓶是瓶式之一。流行于宋代。器形仿汉代投壶式样,直颈较长,腹部扁圆,圈足,颈部两侧对称帖竖直的管状贯耳。哥窑官窑龙泉窑等多有烧制。清代亦有仿制。

贯耳瓶在古代的功能是作为一种陈设用品,或许外貌看起来也就那样,但作为众多瓷器形制的一种,贯耳瓶也拥有其特色。尤其那对贯耳,在别的瓷器上很难见到。贯耳瓶的两只耳朵呈直管状,某种程度上也有劝诫君王广开言路、善于纳谏的含义。或许基于此,贯耳瓶才会得到历代皇家的推崇。[1]


左传》记载:“晋人许之,礼也。晋侯以齐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壶,晋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中之。齐侯举矢,曰:「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亦中之。伯瑕谓穆子曰:「子失辞。吾固师诸侯矣,壶何为焉,其以中俊也?齐君弱吾君,归弗来矣!」”

晋昭公大宴诸国君王,举行投壶盛仪。这里所描述的情景,明确指出投壶是为国礼。[2]


当然,贯耳瓶的魅力不可能只有这么一点,贯耳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源头看起,《邛窑古陶瓷研究》书中提到:“贯耳式样,早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髙颈陶壶即有雏形。”说明贯耳瓶有着悠久的历史。到了汉代,贯耳瓶被用作投壶,投壶是古代宫廷宴饮的一种礼仪。

秦汉以后,大射礼也相应地发生变异,《隋书·礼仪志》已将大射礼归于军礼类“隋制大射祭侯于射用,用少牢”。唐朝修纂《开元礼》也在“军礼”中立有射礼,宋代欧阳修《新唐书》也在“礼乐志六”中的军礼部分记述射礼。《宋史·礼志十七》载“大射之礼,废于五季……皇帝改服武弁,有七埒于殿下,王、公以次射,开乐县东西厢,没熊虎等侯。陈赏物于东阶,以赍能者;设丰爵于西阶,以罚否者。并图以其冠冕、仪式、表著、埻埒之位以进”。这时的大射行于筵酒之时,已明显有娱乐性质。

投壶礼重要的器具投壶又叫“射壶”、“矢壶”,因为壶的颈处有贯耳,因此被称为贯耳瓶。投壶自汉代兴起以来,在历朝历代都有流行,到了宋朝随着瓷器工艺的不断发展,贯耳瓶的样式越发精美。整个宋代,龙泉窑、官窑、哥窑对贯耳瓶都有所烧制,并且生产出不少出色的产品。由于宋代流行瓷质的贯耳瓶,再用来当作行酒令的投壶有些暴殄天物,渐渐成了一种陈设用品,但不是“花瓶”。

从瓷器艺术上来看,由于宋代的龙泉窑、官窑等知名窑系对贯耳瓶都有烧制,贯耳瓶的价值也就水涨船高。对于古人来讲,是精美的艺术品。到了现代,那些上了年头的贯耳瓶成为藏家眼中的宝贝,尤其是宋代官窑烧制的贯耳瓶,在市场上颇有价值。在去年的一场拍卖会上一款官窑青釉贯耳瓶被拍出了8,946.00万的天价,这是一个新高,但绝不是封顶。综上,贯耳瓶能够经久不衰也就不难理解。


据统计,宋代官窑在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中表现突出,价位稳步上涨。2004年,一件直径8.4厘米的宋官窑圆形洗在拍卖会上以26.4万元成交;2005年,一件高9.8厘米的宋官窑贯耳瓶以63.8万元成交;同年,北京翰海一件宋官窑花口盘以528万元成交;2008年,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季拍卖中,一件南宋官窑粉青釉纸槌瓶以6753万港元成交,创下了当时的宋瓷世界拍卖纪录。

宋代官窑瓷器 ,官瓷代表着中国陶瓷艺术的最高成就,属于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由官府直接营建。有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分。官窑瓷器虽然在宋代瓷器中只占极少数,但是由于其所处地位和具备的优越条件,使它在当时烧造了一批宫庭所需的高档瓷器,其高超的烧造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