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贴生石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贴生石韦(学名:Pyrrosia adnascens (Sw.) Ching)是水龙骨科,石韦亚科石韦属植物,植株高可达12厘米。根状茎细长,攀援附生于树干和岩石上,鳞片披针形,淡棕色,着生处深棕色。叶远生,二型,肉质,叶片小,倒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上面疏被星状毛,下面密被星状毛,主脉下面隆起,上面下凹,小脉网状。孢子囊群着生于内藏小脉顶端,聚生于能育叶片中部以上,成熟后扩散,无囊群盖,淡棕色,成熟时汇合,砖红色。

分布于中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亚洲热带其他地区也有分布。附生于海拔100-1300米的树干或岩石上。

贴生石韦全草有清热解毒作用,治腮腺炎、瘰疬。贴生石韦株形美观,夜色鲜绿,生长旺盛。是较好的阴生观叶植物。在热带地区往往能通过快速生长尔覆盖整个树干或岩石表面,较为美观。

形态特征

植株高约5-12厘米。根状茎细长,攀援附生于树干和岩石上,密生鳞片。鳞片披针形,长渐尖头,边缘具睫毛,淡棕色,着生处深棕色。叶远生,二型,肉质,以关节与根状茎相连;不育叶柄长1-1.5厘米,淡黄色,关节连接处被鳞片,向上被星状毛;叶片小,倒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2-4厘米,宽8-10毫米,上面疏被星状毛,下面密被星状毛,干后厚革质,黄色;能育叶条状至狭被针形,长8-15厘米,宽5-8毫米,全缘。主脉下面隆起,上面下凹,小脉网状,网眼内有单一内藏小脉。[1]

孢子囊群着生于内藏小脉顶端,聚生于能育叶片中部以上,成熟后扩散,无囊群盖,幼时被星状毛覆盖,淡棕色,成熟时汇合,砖红色。

主要价值

药用:全草有清热解毒作用,治腮腺炎、瘰疬。

观赏:贴生石韦株形美观,夜色鲜绿,生长旺盛。在热带地区往往能通过快速生长尔覆盖整个树干或岩石表面,较为美观。有一定的抗旱能力,是较好的阴生观叶植物,也是很好的切叶植物。若与其他植物配置,更能表现其特色。盆栽或作吊盆栽植可摆设在客厅、书房、起居室等处,山野情趣极浓。如布置岩石园,可放在石缝中栽植,在石缝中加入腐殖土即可。

主要变种

钙生石韦(Pyrrosia adnascens (Sw.) Ching f.calcicola Shing)植物体远比贴生石韦小,不育叶仅2厘米长,1.5厘米宽;能育叶7厘米长,1厘米宽,叶片上面布满石灰质的洼点,下面密被星状毛,厚革质,易于区别。分布于中国广西(凌云、青龙山) 。附生于山顶岩石上。

产地生境

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附生于海拔100-1300米的树干或岩石上。喜温暖、湿润环境和明亮的散射光,能抗一定干燥。适生温度为25-28℃,空气湿度60%-80%。其细小根系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固着于石壁或树皮上生长。干旱时,其肉质叶会干缩,条件适合时又会恢复饱满状态。

繁殖方法

以孢子和分株繁殖。分株繁殖将其根状茎分开,分别栽植即可,一般在春天进行。

根状茎的培育:使植株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长。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这样的植株根状茎蔓延生长快。在早春到初夏出现新芽时,可开展繁殖工作。

栽培基质配置:在野外,贴生石韦附生于树干或岩石上,在选择繁殖栽培材料时亦可选择利于植物附生的材料,如树皮、蕨板。为了保持湿度,可在种植前将种植材料进行湿润,并在种植过程中选择泥炭进行辅助的固定及保湿。

从生长健壮的母株上选择蔓延较多较快的根状茎。保证美观剪下的根状茎新植株有一个以上的芽点,少量根则成活率更高。将新植株有序地排列在已湿润有泥炭藓的蕨板或树皮上,用泥炭藓进行扶正并用钓鱼线进行植物体与蕨板的固定。

栽培技术

培养土可用壤土、沙和腐叶土按1:1:2混合配制。生长虽然强健,但要注意土壤不能长期过湿或积水。生长期的幼芽和新叶嫩绿色,这时要有充足的水肥供应,每天喷水2次,每2周施稀液肥1次,充足的散射光对生长有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