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色鬘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贻色鬘螺 |
中文名:贻色鬘螺 外文名:Wyville's Bonnet 拉丁学名:coronadoi wyvillei (Waston,1886) 界:动物界 门:软体动物门 纲:腹足纲 目:中腹足目 科:鹑螺总科 亚 科:冠螺科 属:鬘螺属 亚 属:角棘螺亚属 种:贻色鬘螺 及西南海域等地西太平洋暖水区域 |
贻色鬘螺,学名 coronadoi wyvillei (Waston,1886),是一种冠螺科、鬘螺属类生物,栖息于深海,分布于东海、台湾东北及西南海域。 [1]
贻色鬘螺栖息环境
生境: 暖水种。栖息于深海(100—567 m,Abbott,1968)泥沙质海底。据Okutani等(1988)记载曾在东中国海130 m处采到过1个标本。
标本采集地 广东(海门、硇洲岛、乌石港),海南(新村港、海棠头、崖县、保平港),香港,共26个标本。
贝壳中等大,近球形。壳质薄而坚实。螺层约9层,缝合线细,螺旋部低小,体螺层大而膨圆。壳顶尖,2.5层光滑。壳顶以下各螺层有明显的螺旋肋纹。肋纹与生长线交叉形成珠粒状突起。次体螺层中部及体螺层肩部有一列明显的白色小结节。体螺层较光滑,除肩部结节上方有4—5条细肋,基部有4—5条肋较明显外,其余壳面的肋纹多模糊不清。在体螺层的腹面左侧有一条较发达的纵肿肋。壳面淡灰色,近壳口外唇部及背缘有6块近方形的褐色条斑。壳口较宽,半椭圆形,内深褐色。外唇边缘厚,呈淡橘红色,其内缘约有20个齿,外唇前部外缘有3—4短棘延伸呈爪状;内唇向外翻卷,后部滑层薄,前半部滑层瓷质厚,橘黄色,有褶襞。前沟宽短,向背方扭曲,脐深。厣小。
标本测量 (mm)
壳高 126.0 122.0 122.0 108.0 61.0 壳宽 76.0 79.0 75.0 69.0 38.0
贻色鬘螺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 东海,台湾东北及西南海域等地。
国外分布: 西太平洋暖水区域,如日本(纪伊半岛以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所罗门群岛及澳大利亚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