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贾岛“推敲”诗句骑驴苦思

贾岛

来自网络的图片

贾岛“推敲”诗句骑驴苦思贾岛是唐朝著名苦吟派诗人。苦吟派诗人的特点是,常常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儿,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不惜花费大量心血和工夫。[1]

   贾岛初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期间,一次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当时他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反复复想了半天也没有最后确定下来,于是就在驴背上反复吟诵,并不停地做着推和敲的动作。贾岛此举引起许多路人观看,人们百思不解,不知贾岛究竟在做什么。

   当时,大文学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地方长官,他正欲带车马出巡,看到路边人们在嘁嘁喳喳议论着什么,并且发现还有一个人在不停地比画着什么,于是,他就让手下侍从将此人带过来问讯。贾岛说他正在作诗,而诗中“僧敲月下门”一句搞不准到底该用“推”字好呢,还是用“敲”字好。韩愈思考了一会儿,对贾岛说,我看用“敲”字好。贾岛采纳了韩愈的意见,定用“敲”字。

   从此,韩愈与贾岛结下深厚友谊,并经常在一起谈论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规律和方法。

目录

贾岛推敲的诗句是

贾岛推敲的诗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题李凝幽居》,意思是夜晚池塘边上,小鸟栖树;月光之下,老僧敲门。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诗,其具体创作时间难考证。

据诗意可知,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等他到达李凝居所时,已经天黑。

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

于是贾岛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二、轶事典故 关于此诗的创作,还有一个故事: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驴在官道上行走,吟成《题李凝幽居》这首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

于是他在驴背上,一面嘴里念叨着,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不知不觉地,他撞上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

韩愈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着驴子怎么不朝前面看路?” 贾岛慌忙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在驴上得诗,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 韩愈听后,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再说,‘敲’字读起来也响亮些。” 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于是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

从此他和韩愈成了朋友。这就是“推敲”典故的由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题李凝幽居。

“贾岛推敲”推敲的诗句:

推敲 【原文】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题李凝幽居 作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神态

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动作有:“伸着左手,食指和中指张开,右手食指一会儿点向左手食指,一会儿点向中指”,“两手掌立做‘推’状”“弯起一只手指做‘敲’状”.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神态有:“低头沉思默想”,侧头蹙眉,眨眼凝神”.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语言有:“是‘推’好呢还是‘敲’好呢?”此处抓住贾岛推敲诗句的“点睛”之处,寥寥数笔,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时“推敲”的情境,惟妙惟肖.让读者与贾岛一起经历了“推敲”如醉如痴的过程,体验了“思虑得疾苦”的心理历程.而描写贾岛与韩愈共同“推敲”时,作者对贾岛没做更多描写,只是说韩愈“沉思良久”,旨在告诉人们:即使是像韩愈这样的大文学家,也须经“推敲”之过程,方可作出有“韵味”的判断.。

【贾岛韩愈推敲(写诗句)】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苦吟派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王安石 贾岛推敲诗句

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住在京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炼字定不下来,便在驴背上吟咏,伸出手来做推敲的姿势,看到他这样的人都很惊讶。当时韩愈作代理京城地方的长官,正带着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地走到韩愈仪仗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作着手势。这样一下子被左右的侍从推到韩愈面前。贾岛如实地回答说出所得的诗句,不知用了“推”还是用“敲”字无法确定,所以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马思考了好一会儿,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于是两人并排骑着驴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呆了好几天,韩愈因此与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