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贾敏清代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她是贾代善与史太君之女,也是林黛玉之母。谈吐不凡,在《红楼梦》这本名

贾敏
国籍 中国
职业 荣国府小姐、巡盐御史夫人
知名于 林黛玉的母亲

著中作为已故人物出场。贾母最疼爱的小女儿,嫁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为妻。先育有一子,早夭,后生下林黛玉,早逝。

贾敏是曹公笔下被隐写的最优秀的一位女子,没有她就没有黛玉。

未出阁时的贾敏,是个非常纯美的女孩,有才情,有智慧,聪敏灵秀,是个很招人喜欢的千金小姐。

目录

 人物评价 

王夫人对小姑子的评价:

王夫人叹道:“……你这几个姊妹也甚可怜了。也不用远比,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

贾敏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又是嫡出的千金小姐,未出阁之时,享受的待遇可想而知,饮食起居,衣食住行,一切都是最好的,甚至我们从贾母如何疼宝玉黛玉,也能反推出,当年她是如何宠爱自己的小女儿的。

王夫人是贾敏的二嫂子,她自然亲眼见过未出阁时的小姑子过的是什么样的闺阁生活,对比只比人家丫头强些的三春,王夫人说贾敏是“娇生惯养”“金尊玉贵”,可知待字闺中的贾敏,应该是贾母的心头肉,一定是把一切最好的都给她。

这样培养出来的女儿,会是什么样的呢?真的会像我们今天一样,因为娇生惯养,结果孩子就特别不懂事吗?当然不是!王夫人说的娇生惯养,其实跟金尊玉贵是一个意思,意在说明贾敏的吃穿用度才是真正的大家小姐的体统。

贾敏未出阁时,不仅享尽荣华富贵,被贾母娇生惯养,深得贾母宠爱,就是出了阁以后,我们也能看出,贾敏同样可以是一个出色的妻子和优秀的母亲。

我们看林如海和贾敏的夫妻生活。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过林如海的家世,贾敏能嫁给林如海,绝非下嫁,以贾母对这个小女儿的宠爱,别说下嫁,平嫁也许她都不乐意,所以能嫁给林如海这样的探花郎,又是世代袭官的列侯之家,可见贾敏本身一定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子。

贾敏对女儿黛玉的教育很多人说黛玉那么小,为何那么有才情?除了天赋,也许跟贾敏林如海夫妇自幼的教育有关,由此可知,贾敏还是一位非常合格且开明的母亲,她重视女儿的教育,并没有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让女儿读书识字。

不仅如此,贾敏还是一位对女儿极度负责的母亲,她为女儿谋划好了未来,这一点我们从黛玉进贾府时的几回心理描写可知。

 人物关系 

姓名 与贾敏关系
贾代善 荣国公贾源长子,娶金陵世勋史侯家小姐(贾母)为妻,育贾赦、贾政、贾敏。
史太君 贾母,娘家是金陵四大家中的史家,嫁与荣国公贾源长子贾代善,生贾赦、贾政、贾敏。
林如海 苏州人氏,出身世禄之家。考中探花后,迁为兰台寺大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娶妻贾敏,后林如海病而亡。
林黛玉 幼年丧母,体弱多病,大观园诗才之冠。

我们看这几处文字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內帷厮混。外祖母又极疼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

从以上三处细节可知,贾敏在女儿黛玉进贾府之前,早已把贾府中的一切都告诉了她,关于贾府的礼节,关于荣府大管家王熙凤,关于表哥宝玉……贾敏对黛玉说这么多详细的娘家之时,仅仅只是说说吗?肯定不是。

贾敏从生病到去世,有过一段卧病在床的时间,黛玉曾亲奉汤药,应是在这个时候,贾敏为爱女做好了打算。

她无法要求丈夫不续弦,但又不能眼看自幼娇弱的女儿将来无依无靠,因此想到了让黛玉进贾府,这才把贾府中的一切都提前说给了黛玉,并交代了很多注意事项,好让黛玉心中有数。

由此可知,贾敏不仅疼爱女儿,她更是一位思虑长远,为儿女做将来之计的优秀母亲。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未出阁时的贾敏,有才情,有智慧,有天赋,是个聪慧灵秀,单纯率性的女孩,享尽荣华富贵,深得贾母宠爱;出嫁后的贾敏,是个好妻子,她命中无子,也没有阻止丈夫纳妾,夫妻二人一心培养黛玉,琴瑟和鸣,生活很幸福;得知自己生病之后,她又为爱女做好了打算,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母亲。

所以,如果有人问谁是红楼梦里最优秀的女子,在黛玉宝钗等女孩出现之前,应该是黛玉之母贾敏,无论未出阁之时的千金小姐身份,还是出了阁之后的妻子和母亲身份,她都能够做到最好,是一位非常称职的女性。

贾敏是贾母的心肝宝贝,为什么不嫁四大家族中人?

史老太君贾母生了二子一女。贾赦和贾政作为男子,为贾母在贾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了嫡子,而且有两个了,地位肯定牢牢的,不会动摇了。而贾敏作为小女,那是被捧着长大,疼到心尖尖的,用王夫人的话来说,那是怎样的娇生惯养,那是怎样的金尊玉贵。贾母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时,也毫不顾忌地在众多家人面前,说儿女辈里,最疼的就是贾敏。哭了好几回,才终于停下来。在以后的生活里,她把黛玉和宝玉放在同一位置,是他们爱情的忠实维护者,林黛玉的被疼爱,根子还在于贾敏,她是贾敏的女儿,贾母才把她当贾家人看。

贾雨村审案时,门子拿出了一张护官府,上面明明白白写着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似乎相当牛气,所谓同气连枝,互相帮助。贾母为什么不把贾敏嫁给四大家族中人,而是嫁给远在姑苏的林如海呢? 都不合适。

第一,他们不合贾府嫁女的标准。

贾府的媳妇,就不说了。贾府要嫁女的人家,必须是故交,都是勋贵最好,必须是诗礼名族之裔,全了就最好。先看年轻一辈的,嫡出的优秀小姐贾元春嫁给了皇帝,庶出的优秀小姐探春做了藩王妃,庶出的小姐迎春是条件不太出色的,也嫁给了孙绍祖,虽然孙绍祖人品比较差,但是家世却是可以的,当时也是在兵部侯缺提升,前途是十分看好的。

就是这样,贾政还很不高兴,说孙家虽是故交,却不是诗礼名族之裔。但一来贾赦同意,他做叔叔的,没办法反对,二来,贾家已经大不如前,没能力讲究那么多了。

贾敏出嫁时,贾家正鼎盛,选的人家,必然得是合乎标准的。贾母必然也是有着这方面的考量的。

我们看看当时的其他三大家族。

王家和贾敏同辈的,有王子腾和王子胜,从年龄来判断,贾敏可以论亲时,王子腾已经成亲,且生有子女,不考虑。王子胜人渣一个,不但无能,而且无德,自然不选。而且王家和贾家除了正常年节之外,似乎互动不多,估计关系不太好。这么一来,王家就被排除了。

再看史家。史家有史鼐和史鼎兄弟两人,这两人的事情写得不多。作为娘家人,贾母对自己的这两个侄子,想必也是十分清楚的,具体人品怎么样呢?不太好说,但大概可从湘云的处境中知道一二。湘云从小丧父,跟着史鼐长大,有一回湘云隐隐透露自己希望能让贾母接她来玩,因为在家活太多了,很辛苦。千金小姐,还得做很多事情,要不就是史家家境变差,要不就是对湘云不够好……当然,这里面的事,不好揣测。

再看薛家。如果我是贾母,我不会选。薛家有什么呢?说的好听叫皇商,其实在真正的权贵眼里,那就是一个钱袋子。要人没人,要权没权,只有靠着王家,靠着王夫人这层关系,才和贾家有瓜葛,贾母怎么会把贾敏嫁入薛家?

这么一来,这三家,也的确是没有合适的适龄男子,其实就算有,估计也入不了贾母的法眼。她心疼的宝贝,不但要嫁给门当户对的,还得嫁个非常优秀的,这个人,无疑是经过千挑万选的林如海。

第二,林如海很优秀。

林家家世和贾家相比,不差,甚至还好一些。 林家的爵位不是世袭罔替的(贾家也不是),封袭了三世的侯爵,圣上加恩,林如海的父亲又袭了一代,到林如海这代,虽然不再袭爵,却依然是书香之族。林如海争气,自己成了探花郎,办事能力强。林家有亲朋旧友仍然是贵族豪门,又是天子门生,又有同年无数,前途可是一片光明。他三十岁左右,就当上了两淮盐运使,实权在握,实在好得不能再好了。——不是所有的探花,状元郎,都可以这么风光的。

作为男人,他还不花心好色。家有小妾,却基本是摆设——孩子不多,这里面的门道就不多说了。放在哪个时代,都是个好男人。林如海人品很不错,贾雨村不过是当了林黛玉两年的老师,他就知恩图报,为他谋得前程——至于贾雨村变坏,那可不关他的事。一切行装开支,都是林如海替他打点。

他对贾雨村如此,对贾府,必然也是会有帮助的。

作为贾府的掌权者,贾母自然知道贾府的状况,是外人看着风光,内里已经大有问题了,且不说经济方面,其实就是政治方面,贾府也很危险了,一定得考虑将来。

贾敬虽也曾中过进士,却一味好道,潜心修炼,根本没有前途可言,把位置让给儿子,贾珍倒是早早地袭了爵,却是胡作非为,一味高乐,宁国府完蛋了!而荣国府呢?长子贾赦,什么脏的臭的都往屋里拉,一味好色,要他去想家族前程,那简直是做梦;次子贾政倒是酷喜读书,可惜却连个进士都中不了,靠着皇帝的恩赏,才得了个主事,好容易升了个员外郎——这长一辈的里面,要想替贾家改变吃老本的现状,是有心无力了。

只好靠联姻了。

凭林如海的重情重义真才实能,如果他能活得久一点,贾家会获益良多。可惜了。[1]

 視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