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资治通鉴·汉纪·韩信之死

《资治通鉴·汉纪·韩信之死》讲的是公元前201年(汉高帝六年)韩信之死的故事。

目录

原文

汉高帝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

冬,十月,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者。帝以问诸将,皆曰:“亟①发兵,坑竖子耳!”帝默然。又问陈平。陈平曰:“人上书言信反,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诸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举兵攻之,是趣②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有巡狩,会诸侯。陛下第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上因随以行。

楚王信闻之,自疑惧,不知所为。或说信曰:“斩钟离昧以谒上,上必喜,无患。”信从之。十二月,上会诸侯于陈,信持昧首谒上;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以归,因赦天下。

上还,至洛阳,赦韩信,封为淮阴侯。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多称病,不朝从;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将兵多少。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汉高祖十一年,淮阴侯信称病,不从击豨,阴使人至豨所,与通谋。信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春,正月,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傥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注释

①亟:赶快。

②趣:同“促”,督促,催促。

译文

汉高帝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

进入冬季,十月份,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想要谋反。当时已是汉高祖的刘邦便征询众将领的意见,人人都说:“赶紧发兵。把这家伙给活埋了!”高祖默不做声。他又征询陈平的意见。陈平说道:“有人上书告韩信谋反,这件事韩信本人知道吗?”高祖说:“不知道。”陈平又说:“陛下的兵力和楚王的兵力相比怎么样呢?”高祖说道:“我的兵力比不过楚王的。”陈平说:“那陛下手下的将领们,在用兵方面有比得过韩信的吗?”高祖说道:“没有能赶得上他的。”陈平说:“如今陛下的军队不如楚王的精锐,将领又不能跟韩信相比,却要举兵讨伐他,这是在催促他起兵谋反呀!我私下里很为陛下担心。”高祖道:“那要怎么办才好呢?”陈平说:“在古代天子有时会巡游诸侯镇守的地方,会见诸侯。陛下尽管出来巡游,装作巡游云梦这个地方,然后在陈地会见各诸侯。而陈地正好在楚国的西部边界,韩信听说天子怀着友好会见诸侯的心情巡游,想到肯定是全国安稳无事,所以必然会毫无戒备地到郊外拜见陛下;他拜见陛下之时您就趁机将他拿下,这件事只需一个力士就可以办到了。”高祖觉得陈平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派使者去通知诸侯到陈地聚会,交代道:“我将南巡云梦。”高祖随即开始南行。

楚王韩信得知消息后,自然是疑心重重、颇为惊惧,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时有人劝说韩信道:“斩杀钟离昧去拜见皇上,皇上肯定会非常高兴,这样就没有什么祸患了。”韩信依从其计。到了十二月,高祖在陈地会见诸侯,韩信便提着钟离昧的人头前来拜见。高祖立刻命令武士将韩信捆绑起来,囚在随皇帝车驾出行的副车上。韩信说:“果然就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狡猾的兔子死了,奔跑的猎狗就会被烹煮;高飞的鸟儿没了,优良的弓箭就会被收藏起来;相敌对的国家被攻破了,谋臣就要遭灭亡。’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我被烹煮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啊!”高祖说道:“有人告发你想谋反。”随即用镣铐枷锁把韩信锁得结结实实的带回了国都,接着下诏大赦天下。

高祖归来,一回到洛阳,便赦免了韩信,并封他为淮阴侯。韩信深知刘邦惧怕并厌恶他的才能,于是屡次称病,不上朝也不随侍出行。他平常在家里也总是闷闷不乐的,为自己与绛侯周勃、将军灌婴这样的人地位同等而感到羞耻。韩信曾去拜见樊哙将军。樊哙用跪拜的礼节送迎,口中不住地称臣子,说道:“大王竟肯光临臣下这里!”韩信出门后,仰天大笑道:“我活着竟然要与樊哙等人为伍了!”

高祖曾经和韩信闲聊,提及将领们能领多少兵。高祖问道:“像我这样的能率领多少士兵呀?”韩信回答道:“陛下您不过能领十万的兵。”高祖又问道:“那对于你来说如何呢?”韩信回答道:“我当然是越多越好了!”高祖大笑着问道:“越多越好,却为何还是被我擒住了呀?”韩信说道:“陛下虽然不怎么能领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韩信能被陛下擒住的原因了。更何况陛下的才能,是所谓的‘这是上天授予的,并非人力所能够获得’啊!”

汉高祖十一年。淮阴侯韩信假装生病,不跟随高祖去讨伐陈豨,却暗地里派人到陈豨住处,打算与他勾结谋反。韩信准备与家臣在夜间伪造诏书赦免官府的有罪功臣和奴隶,并打算发动他们前去袭击吕后、太子。韩信等人已经准备就绪,就等着陈豨的消息了。那时候,韩信有个门客因为得罪韩信,被囚禁起来,等着处死。到了春季,正月,那个门客的弟弟上书举报,把韩信想要谋反的具体情况一一告诉了吕后。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恐怕他不来,便与相国萧何谋划,令人假装是刚刚从高祖那里回来,说陈豨已经被逮住处死。列侯和群臣听到消息后都前去朝中祝贺。萧何也欺骗韩信道:“您虽然生病了,也应该强撑着前来道贺。”韩信一到朝廷,吕后马上派武士将他捆了起来,在长乐宫钟室内将其斩首。韩信在被斩首前。慨叹道:“我真后悔没有采用蒯彻的计策,如今竟然上了小孩和妇人的当,这怎么能说不是天意呢?”吕后于是下令诛灭了韩信的三族。

评析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当年范蠡帮助勾践复国之后,只身飘然而去,给文种留下的就是这样一句话。韩信同范蠡、文种一样,帮助刘邦得到了天下,所以他也落得一个和文种同样的下场——被杀。当年他不得志的时候,落落寡欢,还是萧何慧眼识英雄,上演了一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名剧;意气风发的大将军,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甚至项羽也败在他的手下;在云梦被刘邦擒下之后,终于明白自己是走上了文种的老路子。[1]

作品出处

《资治通鉴》(Comprehensive Mirror to Aid in Government ),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资治通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2]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自幼聪慧,七岁时,以石破瓮抢救落水儿童,传为佳话。1071年(熙宁四年),以西京留守退居洛阳,筑独乐园,专意编著《资治通鉴》。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召还主国政,将新法废除殆尽。1086年(元祐元年),拜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是年九月,卒于位,当政仅一年多。赠温国公,谥文正。[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