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賴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 (著名建築師)
出生 1867年6月8日
威斯康星州
國籍 美國
職業 建築師
知名於 四大現代建築師之一, 有機建築論 ,美國藝術文學院成員,美國的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
知名作品 流水別墅
羅比住宅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年6月8日-1959年4月9日),工藝美術運動(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美國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國藝術文學院成員 。美國的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賴特師從摩天大樓之父、芝加哥學派(建築)代表人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1856.9.3-1924.4.14)後自立門戶成為著名建築學派"田園學派"(Prairie School)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包括建立於賓夕法尼亞州的流水別墅(Fallingwater House)和世界頂級學府芝加哥大學內的羅比住宅(Robie House) 。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loyd Wright)與瓦爾特·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並稱四大現代建築大師。

個人簡介

賴特1867年6月8日出生於美國威斯康星州的Richland Center,他的父親William Cary Wright是一個音樂家、傳教士,他的母親Anna Lloyd Jones來自一個位於威斯康星州的Spring Green附近的威爾士家庭,是一個老師;賴特有兩個妹妹,Jane(生於1869年)和Maginel(生於1877年)。

1886年賴特進入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攻讀建築,因考慮到在校四年過於漫長畢業後會失去芝加哥(參考詞條:1871年芝加哥大火)的建築市場,遂在校學習了基本的建築基礎課程後(有說賴特 3周後退學的,因資料有限,具體長度無考,保守觀點在校不足兩學期)肄業。受其母親的資助,賴特1887年前往芝加哥尋找工作,在1887-1893年間在幾個建築事務所工作。因其出色的建築效果圖(表現圖、預測圖)繪製能力。1889年,23歲的賴特被路易斯·沙利文看重進入Adler & Sullivan建築事務所(Dankmar Adler,(1844.7.3 – 1900.4.16)與路易斯·沙利文合作成立),在摩天大樓之父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1856.9.3-1924.4.14)手下做事,被冠以"A pencil of Louis Sullivan"的美名。因與沙利文手下其他的一些繪圖員不和繼而獨立營業;期間,1889年與第一任妻子結婚,之後育有有六個孩子。1909年愛上一位顧客的妻子,與第一任妻子分居。同年賴特到歐洲與日本旅行,以躲避社會各界對其的指責。1959年4月9日,賴特於菲尼克斯(鳳凰城)辭世,葬於美國威斯康星州普林格林的東塔里埃森。

在建築界業內,賴特對於傳統的重新解釋,對於環境因素的重視,對於現代工業化材料的強調,特別是鋼筋混凝土的採用,和一系列新的技術(比如空調的採用)。為以後的設計家們提供了一個探索的、非學院派和非傳統的典範,他的設計方法也成為日後新探索的重要借鑑。

作品

代表作品

時間 地點 名稱
1902年 芝加哥 威利茨住宅(Willitts House)
1904年 紐約州布法羅市 拉金公司辦公樓(Larkin Building)
1907年 伊利諾州 羅伯茨住宅(Isabel Roberts House,RiverForest,Illino)
1908年 芝加哥大學 羅比住宅(Robie House)
1911年 威斯康星州 普林格林(SpringGreen,Wisconsin)建造居住與工作總部塔里埃森
1915-1922年 日本 東京帝國飯店(Imperial Hotel)
1936年 匹茲堡市 流水別墅(Fallingwater House)
1936-39年 威斯康辛州 詹森公司總部(Johnson Wax Headquarters,Racine,Wiscosin)
1938年 亞利桑那州 斯科茨代爾(Scottsdale,Arizona)
1959年10月 紐約市 古根海姆博物館

著作

賴特一生著述頗豐,先後撰寫出版大量著述

《Ausge fürte Bauten》

《The Disappearing City》

《An Autobiography》

《Ausgefürhte Bautenand Entwürfe》

《The Story of theTower》

《The Living City》

設計理念

賴特從小就生長在威斯康星峽谷的大自然環境之中,在農場賴特過起了日出而居,日落而歇的生活。向大自然索取的艱苦勞動中了解了土地,感悟到蘊藏在四季之中的神秘的力量和潛在的生命流,體會到了自然固有的旋律和節奏。賴特認為住宅不僅要合理安排臥室、起居室、餐櫥、浴廁和書房使之便利日常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增強家庭的內聚力,他的這一認識使他在新的住宅設計中把火爐置於住宅的核心位置,使它成為必不可少但又十分自然的場所。賴特的觀念和方法影響了他的建築。

賴特的一生經歷了一個摸索建立空間意義和它的表達,從由實體轉向空間,從靜態空間到流動和連續空間,在發展到四度的序列展開的動態空間,最後達到戲劇性的空間。布魯諾·塞維說如此評價賴特的貢獻:"有機建築空間充滿着動態,方位誘導,透視和生動明朗的創造,動態是創造性的,因為其目的不在於追求耀眼的視覺效果,而是尋求表現生活在其中人的活動本身。終其一生,賴特提出了許多建築設計理念:

崇尚自然的建築觀

賴特的草原式的住宅反映了人類活動,目的,技術和自然的綜合它們使住房與宅地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花園幾乎伸入到了起居室的心臟,內外混為一體,就如同人的生命。這樣,居室就在自然的懷抱之中。他認為:我們的建築如果有生命力,它就應該反映今天這裡的更為生動的人類狀況。建築就是人類受關注之處,人本性更高的表達形式,因此,建築基本上是人類文獻中最偉大的記錄,也是時代、地域和人的最忠實的記錄。

屬於美國的建築文化

我們不應該無視後代的要求,但更應該尋求現時的歡樂和豐富的生活,革命不能無視過去的創造,但我們應該努力消化吸收使之進入我們的思想。賴特首先立足於吸收民間傳統有價值的東西去創立美國自己的文化,一個例證是住宅的門廊,它最早源於瑞士和帝國的敞廊,後來出現在美國南部種植園主的住宅中,到十九世紀初,美國的住宅普遍採用了門廊作為一個娛樂休息的面積,賴特接受了這一傳統構件,但在他的草原式住宅中他不是用門廊圍繞住宅內部而是把它用來保持和延長住宅的平面構圖,如溫斯路住宅。還有一個就是十字行平面的運用,這原來是美國傳統住宅的固有形式,這種平面有利於三面採光,賴特繼承了這種形式,但他使空間向外伸展,上下穿差,從而產生新的空間效果。

技術為藝術服務

原圖鏈接 賴特流水別墅 [1]

進入二十世紀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科學技術有了長足的發展,各類機器相繼問世並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使社會發生前所未有的變革,這對長期處於傳統形式的建築師提出了挑戰,在新技術面前賴特在設計實踐中鞭打自己對新的機器時代的熱情,他覺得住宅應該有輪船,飛機,汽車的流線型,因此結構應該表現出連續性和可塑性,尋求新時代的空間感。他說:"科學可以創造文明,但不能創造文化,僅僅在科學統治之下,人們的生活將變的枯燥無味……工程師是科學家,並且可能也有獨創精神和創造力,但他不是一位有創造的藝術家。"

表現材料的本性

賴特的建築作品充滿着天然氣息和藝術魅力,其秘訣就在於他對材料的獨特見解。泛神論的自然觀決定了他對材料天然特性的尊重,他不但注意觀察自然界浩瀚生物世界的各種奇異生態,而且對材料的內在性能,包括形態、紋理、色澤、力學和化學性能等等仔細研究,"每一種材料有自己的語言……每一種材料有自己的故事,""對於創造性的藝術家來說,每一種材料有它自己的信息,有它自己的歌。"

連續運動空間

賴特並不認為空間只是一種消極空幻的虛無,而是視作為一種強大的發展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推開牆體,穿過樓板,甚至可以揭開屋頂,所以賴特越來越不滿足於用矩形包容這種力量了,他摸索用新的形體去給這種力量賦形,海貝的殼體給他這樣一種啟示,運動的空間必須有動態的外殼--一種無窮連續的可塑性。

有特性和詩意的形式

賴特對"簡潔"的看法是受到了日本的影響,他十分讚賞日本宗教關於"淨"的戒條,即淨心和淨身,視多餘為罪惡,明顯地對日本傳統建築發生過影響,主張在藝術上消除無意義的東西而使一切事物變得十分地自然有機,反樸歸真。"浪漫"是賴特有機建築語言,他說:"在有機建築領域內,人的想象力可以使粗造的結構語言變為相應的高尚形式,而不是去設計毫無生氣的立面和炫耀結構骨架,形式的詩意對於偉大的建築就像綠葉與樹木,花朵與植物。肌肉與骨頭一樣不可缺少。"

有機建築

現代建築運動中的"有機建築"這個流派認為每一種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能夠生存於世的內在因素決定的。同樣地每個建築的形式、它的構成,以及與之有關的各種問題的解決,都要依據各自的內在因素來思考,力求合情合理。賴特主張設計每一個建築,都應該根據各自特有的客觀條件,形成一個理念,把這個理念由內到外,貫穿於建築的每一個局部,使每一個局部都互相關聯,成為整體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建築之所以為建築,其實質在於它的內部空間。着眼於內部空間效果來進行設計,"有生於無",屋頂、牆和門窗等實體都處於從屬的地位,應服從所設想的空間效果。這就打破了過去着眼於屋頂、牆和門窗等實體進行設計的觀念,為建築學開闢了新的境界。這種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就是要求依照大自然所啟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模仿自然。自然界是有機的,因而取名為"有機建築"。

這個流派主張建築應與大自然和諧,就像從大自然里生長出來似的;併力圖把室內空間向外伸展,把大自然景色引進室內。相反,城市裡的建築,則採取對外屏蔽的手法,以阻隔喧囂雜亂的外部環境,力圖在內部創造生動愉快的環境。

這個流派對待材料,主張既要從工程角度,又要從藝術角度理解各種材料不同的天性,發揮每種材料的長處,避開它的短處;認為裝飾不應該作為外加於建築的東西而應該是建築上生長出來的,要像花從樹上生長出來一樣自然。它主張力求簡潔,但不像某些流派那樣,認為裝飾是罪惡、認為機器是人的工具,建築形式應表現所用工具的特點,有機建築接受了浪漫主義建築的某些積極面,而拋棄了它的某些消極面。這個流派對待傳統建築形式的態度是,認為應當了解在過去時代條件下所以能形成傳統的原因,從中明白在當前條件下應該如何去做,才是對待傳統的正確態度,而不是照搬現成的形式。賴特的流水別墅、西塔里埃辛冬季營地以及德國建築師沙龍的柏林愛樂音樂廳是有機建築的實例。

流水別墅是賴特為卡夫曼家族設計的別墅。在瀑布之上,賴特實現了"方山之宅"(house on the mesa)的夢想,懸空的樓板鉚固在後面的自然山石中。主要的一層幾乎是一個完整的大房間,通過空間處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種從屬空間,並且有小梯與下面的水池聯繫。正面在窗台與天棚之間,是一金屬窗框的大玻璃,虛實對比十分強烈。整個構思是大膽的,成為無與倫比的世界最著名的現代建築 。

從流水別墅的外觀,我們可以讀出那些水平伸展的地坪、腰橋、便道、車道、陽台及棚架,沿着各自的伸展軸向,越過山谷而向周圍凸伸,這些水平的推力,以一種詭異的空間秩序緊緊地集結在一起,巨大的露台扭轉迴旋,恰似瀑布水流曲折迂迴地自每一平展的岩石突然下落一般,無從預料的整個建築看起來像是從地里生長出來的,但是它更像是盤旋在大地之上。這個建築已超越了它本身,而深深地印在人們意識之中,以其具象創造出了一個不可磨滅的新體驗,它具有活生生的、初始的原型的、超越時間的質地,為了越過建築史的諸多流派,它似乎全身飛躍而起,坐落在賓夕法尼亞的岩崖之中,指揮着整個山谷,超凡脫俗,建築內的壁爐是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偉的外部空間使流水山莊更為完美,在這兒自然和人悠然共存,呈現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

流水別墅的建築造型和內部空間達到了偉大藝術品的沉穩、堅定的效果。這種從容鎮靜的氣氛、力與反力相互集結之氣勢,瀰漫在整個建築內外及其布局與陳設之間。不同凡響的室內使人猶如進入一個夢境,通往巨大的起居室空間之過程,正如經常出現在賴特作品的特色一樣,必然先通過一段狹小而昏暗的有頂蓋的門廊,然後進入反方向上的主樓梯透過那些粗獷而透孔的石壁。流水別墅的空間陳設的選擇、家具樣式設計與布置都獨具匠心。同時卡夫曼家人對這幢無價產業付出了愛和關切,他們以偉大的藝術品、家具、勤快的維護工作以及他們私人的物品來陪襯它。建築永遠是建築師的作品,但卻無法供給有關私人的物品,但夫曼能夠辦到,並能夠珍惜賴特的一切努力 。

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別墅也是非常具有象徵性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獷的岩石。石的水平性與支柱的直性,產生一種明顯的對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構件,貫穿空間,飛騰躍起,賦予了建築最高的動感與張力。賴特對於國際形式主義空談機能主義的態度,濃縮地表當前由起居室通到下方溪流的樓梯。這個著名的樓梯,關聯着建築與大地,是內、外部空間不可缺少的媒介,且總會使人們禁不住地一再流連其間。流水別墅可以說是一種以正反相對的力量在微妙的均衡中組構而成的建築。也可以說是水平或傾斜穿插推移的空間手法,交錯融合的稀世之作 。

總的來說,有機建築是建築的結構、材料、建築的方法融為一體,合成一個為人類服務的有機整體。有機設計其實就是指的這個綜合性、功能主義的含義。

賴特提出六個原則,即:

  • (1)簡練應該是藝術性的檢驗標準;
  • (2)建築設計應該風格多種多樣,好像人類一樣;
  • (3)建築應該與它的環境協調,他說:"一個建築應該看起來是從那裡成長出來的,並且與周圍的環境和諧一致。"
  • (4)建築的色彩應該和它所在的環境一致,也就是說從環境中採取建築色彩因素;
  • (5)建築材料本質的表達;
  • (6)建築中精神的統一和完整性。

有機建築的觀點並不是呆板的,而是充滿了靈活性的方法。賴特曾經表示喜好用鋼筋混凝土仿照植物的結構來設計建築,結構中間是一個樹幹(trunk),深埋在地下,每層樓好像是在樹幹上長出來一樣,層層加上,陽光從上至下穿過天窗進入室內,造成自然照明的感覺,日光與月光都有類似的效果。賴特稱這為有機建築。

人物評價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被譽為世界現代建築四位大師之一(另外三位分別是:格羅皮烏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羅)。現代主義建築思想先是在實用為主的建築類型如工廠廠房、中小學校校舍、醫院建築、圖書館建築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築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紀念性和國家性的建築中也得到實現,如聯合國總部大廈和巴西議會大廈。現代主義思潮到了二十世紀中葉,在世界建築潮流中占據主導地位。

相關影片

S9 E1: That Far Corner - Frank Lloyd Wright in Los Angeles
Frank Lloyd Wright: Man Who Built America (2017)
Fallingwater House by Frank Lloyd Wright
Imperial Hotel Tokyo - A Frank Lloyd Wright Legacy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