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泰霞真士祈雨之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旸,一作德阳,号霁山。南宋理宗淳佑二年(1242),林景熙出生于平阳(今属浙江)。而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及马积高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记林景熙的生年为1241年。关于林景熙的字号,章祖程《题〈白石樵唱〉》云:"先生讳景熙,字德旸(旸),姓林氏。"吕洪《〈霁山先生文集〉序》云:"讳景熙,字德旸,号霁山"。民国《平阳县志·林景熙传》云:"林景熙,字德旸,号霁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1]云:"景熙一作景曦,字德阳。"方逢辰《蛟峰集·〈林霁山诗集〉序》:德旸作德阳;徐沁《金华游录注》:也作德阳;乾隆《平阳县志》:旸亦作阳。
“ |
火旗焰焰烧刊垠,蒺藜满道风扬尘。 槁苗无花不作谷,老农扶杖田头哭。 哭声不为填沟渠,室罄何以供官轮。 檄龙呗佛寂不应,晰蜴那能擅权柄。 泰霞真士鞭风霆,绿章叩天天亦惊, 玄云沛雨起肤寸,点点都是盘中饭。 须臾收敛归无声,翩然驾虬出山城。 我闻调元功自古,亢为常旸伏常雨。 庙堂有道司牧良,坐看玉烛开金穰。 淮南捕蝗蝗更在,饥蛟齿入陆成海。 肥羊日日供大官,论功乃使专黄冠。 |
” |
— [南宋]林景熙 |
林景熙文学成就
笔意含蓄,语言委婉,寓意深远,是林景熙文学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他巧妙地运用这些手法,表达了内心思想感情和准确地剖析了社会现实状况。他描写沧波浩渺的大海上出现海市蜃楼奇景的《蜃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力作。
林景熙最为擅长并且最能体现其诗歌艺术风格的是七言律诗。《霁山集》现存诗三百余首,其中七律八十五首,数量最多。他的七律完全是宋派宋调。他远绍杜甫,近俪放翁,又效法黄庭坚、陈师道奇警遒劲的格律,豪健跌宕,郁勃沉挚, 表现出了清而腴、婉而壮,又蕴藉、又酣畅的特点,在宋季戛戛独造,凌驾诸家之上。他在《重游曲镜次韵》诗中说自己是"独提诗律继黄陈",表明了艺术上的追崇;但他却没有沾染江西诗派[2]后期作家枯涩生僻的弊病,说明他善能推陈出新。
林景熙著作有《霁山集》,包括诗集《白石樵唱》,文集《白石稿》。始为元代章祖程编刻成集,明吕洪再度刻辑。后流传散失,简断编残,坊本罕见,经收集尚存六卷,编入《四库全书》,诗文共五百余篇。其故乡林泗源尚保存有《霁山集》二本六集,为永嘉诗人祠堂辑本,线装木刻版。1960年中华书局曾出版过《霁山集》。
视频
赠泰霞真士祈雨之验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古典目录学的集大成之作,个人图书馆,2018-12-04
- ↑ 【知识点】江西诗派 ,搜狐,2017-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