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赤地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赤地利

中文名称:赤地利

科 蓼科(Polygonaceae)

属 蓼属(Polygonum)

赤地利为双子叶植物药,蓼科,蓼属。赤地利植物之根用于治疗赤白冷热诸痢、跌打损伤瘀血出血者、湿热带下赤白者。原产于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等省区。

信息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亚纲 石竹亚纲(Caryophyllidae)

目 蓼目(Polygonales)本目仅一科

分布区域 原产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等省区。

简介

赤地利(杠板归)为双子叶植物,一年生攀援性草本,藤浅红色,节膨大,红色。叶互生,椭圆形,叶脉紫红色,叶面有人字形暗紫色斑纹,叶柄浅红色。花小,白色或粉红色,集成头状花序。果熟时浅蓝色,半透明,汁多,味酸,可食。花果期6~10月份。喜温暖湿润环境,切忌干燥和大雨冲刷。土壤以疏松、肥沃的腐叶土最宜。赤地利为园林垂直绿化材料,适合庭院、花径或建筑物周围栽植,颇有野趣。根和茎可入药,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1]

赤地利为双子叶植物药,蓼科,蓼属。赤地利植物之根用于治疗赤白冷热诸痢、跌打损伤瘀血出血者、湿热带下赤白者。原产于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等省区。[2]

形态特征

藤浅红色,节膨大,红色。叶互生,椭圆形,叶脉紫红色,叶面有人字形暗紫色斑纹,叶柄浅红色。花小,白色或粉红色,集成头状花序。果熟时浅蓝色,半透明,汁多,味酸,可食。

生长环境

野生于沟边、村旁、园边肥沃潮湿处。喜温暖湿润环境,切忌干燥和大雨冲刷。土壤以疏松、肥沃的腐叶土最宜。

主要价值

赤地利为园林垂直绿化材料,适合庭院、花径或建筑物周围栽植,颇有野趣。根和茎可入药。叶味酸,可食。

用药功效

别名 河白草、蛇倒退、梨头刺、蛇不过。 植物名称,火炭母 。 来源 为蓼科植物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 l.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 多年生蓼生草本。茎有棱,红褐色,有倒生钩刺。叶互生,盾状着生;叶片近三角形,长4~6cm,宽5~8cm,先端尖,基部近心形或截形,下面沿脉疏生钩刺;托叶鞘近圆形,抱茎;叶柄长,疏生倒钩刺。花序短穗状;苞片圆形;花被5深裂,淡红色或白色,结果时增大,肉质,变为深蓝色;雄蕊8;花柱3裂。瘦果球形,包于蓝色多汁的花被内。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谷、灌木丛中或水沟旁。主产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湖南、贵州。

采制 夏季花开时采割,晒干。

化学成分 含靛甙(indican)、水蓼素(persicarin)、p-香豆酸(p-coumaric acid)阿魏酸、香草酸、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咖啡酸(caffeic acid)。

性味 性微寒,味酸。

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止咳。用于肾炎水肿、百日咳、泻痢、湿疹、疖肿、毒蛇咬伤。

古记

赤地利(图缺),旧不载所出州土,云所在山谷有之,今惟出华山。春夏生苗,作蔓绕草木上,茎赤;叶青,似荞麦叶;七月开白花,亦如荞麦;根若菝 ,皮黑,肉黄赤;八月内采根,晒干用。亦名山荞麦。此下又有赤车使者条云∶似香 、兰香,叶、茎赤、根紫赤色,生溪谷之阴,出襄州。八月、九月采根,日干。古方治大风湿痹等,赤车使者酒主之。今人稀用,亦鲜有识之者。因附见于此。[3]

参考资料

  1. 杠板归(赤地利)图片,浴花谷花卉网
  2. 赤地利,有道网
  3. 赤地利,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