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赫舍里·噶布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赫舍里·噶布喇(?-1682年10月22日)生于正黄旗满洲赫舍里氏家族。父是一等公兼辅政大臣索尼,因是贵族之后,父荫入仕,康熙元年任领侍卫内大臣。康熙皇帝孝诚仁皇后之父。

生平简介

康熙十三年(1674年),21岁的赫舍里氏在坤宁宫生下了她和康熙的第二个儿子,取名胤礽。然而,躺在床榻上的赫舍里氏却没有多少力气享受母亲的欢乐,难产而亡。 康熙给噶布喇一等承恩公的爵位。《清史稿》记载索尼长子噶布喇官领侍卫内大臣,孝诚皇后父也,十三年, 后崩,推恩所生,授一等公,世袭。

康熙二十年九月丁卯,领侍卫内大臣公噶布喇、病笃。上遣侍卫武格带御医往视。农历九月二十二日(公历10月22日)病逝。及噶布喇故、又遣一等侍卫费耀色、三等侍卫苏达赍恤银五千两、骆驼四只、骡二头、鞍马三匹、散马七匹、赐之。辛未,谕礼部:古帝王敦重伦常、推恩勋戚。生则被以显荣。殁则必存优恤。历稽前代、旧典昭然。今仁孝皇后之父领侍卫内大臣公噶布喇、簪缨世裔。宣力累朝。恭谨持身。忠勤奉职。忽闻奄逝。深轸朕怀。应作何恩恤、著察例从优议奏。康熙二十年十月甲申。予故内大臣一等公噶布喇、祭葬、加祭三次、谥恪僖.

噶布喇另一女,清圣祖孝诚仁皇后之庶妹,亦嫁康熙帝. 康熙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生未序齿皇子允禨,惟在三月初一日夭折。康熙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妃赫舍里氏在景山病逝,遗体经景山东门到朝阳门外园内安厝,身处畅春园的康熙帝追封其为平妃。

[1]


赫舍里氏家族简介:

赫舍里氏家族与钮祜禄氏相比,赫舍里氏是一个年轻的家族。他们世居都英额,后又迁徙至哈达。在满清兴起之前,赫舍里氏家族中既没有世家大族的地位,也没有身居要职的成员,实在缺乏引人注目的地方。直到太祖的铁骑踏碎了哈达的城防,赫舍里家族才在族长硕色的带领下投奔了建州,从此,也来开了赫舍里家族这个后起之秀数十年辉煌兴盛的序幕。

  興盛時期:天命初期—— 康熙後期
  
  代表人物:希福、額爾德尼、索尼、索額圖、孝誠仁皇后

如果说钮祜禄氏的兴起是靠铁血的武功,那么赫舍里氏所依靠的则是渊博的文治。提到文治,在当时满族社会还并不受到重视,因此我们看到,清朝前期,如果你想找出几个战功赫赫的骁勇战将是十分容易的事情,但如果想找出几个学识渊博的饱学之士却很难。而在这一点上,历来看中于此的赫舍里家族却是走到了众人的前列。 该家族的主要成员硕色、希福、索尼等都是精通满、汉、蒙文的博学之士,于是受到太祖皇帝的重用,被赐“巴克什”的称号(“巴克什”满语,汉语博士的借音。即熟悉事务的人。清代作为掌管文案者的官称。亦为有知识之人,即文人)。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赫舍里家族的成员越来越受到满清朝廷的器重,个个身居要职。虽然在多尔衮执政期间,赫舍里氏遭到了一定的打击,可很快便重新崛起,直到索尼之时,更是身为康朝四大辅政大臣之首,成为影响一朝时局的世族大家。接下来,孝诚皇后(赫舍里氏)的册立,太子(孝诚皇后之子)的诞生,都为赫舍里家族的兴盛更加的锦上添花。而著名的权臣索额图更是这一时期赫舍里氏的代表。 诚然,月盈则亏是不可避免的规律,赫舍里家族也是如此。康熙后期,随著太子的渐渐失宠,赫舍里家族逐渐失去了在朝中最大的依靠,直到康熙四十二年,索额图获罪,这个显赫至极已近百年的家族终于无可挽回的走向了衰落的深渊。

满清赫舍里氏的渊源: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赫舍里氏,又作纥石烈氏、赫舍哩氏、何舍里氏、贺舍里氏,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在唐朝末期,赫舍里氏为女真族“通用三十姓”之一,当时称纥石列氏。到金国时期,称女真纥石烈部,以部族名称为姓氏。 赫舍里氏始祖为女真族纥石列部族人(纥石烈部、赫舍里部),取部落名为氏,世居都英额(今辽宁清原英额门)、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辉发(今吉林辉发河上游)、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伯都讷(今吉林松源)、长白山、多尔济河(今俄罗斯滨海地区)、黑龙江色钦(今黑龙江虎林)及穆理哈(今黑龙江穆理哈村)、塔散堡(今黑龙江塔散堡)等地区。 满清开国初期,其先祖赫舍里·硕色、赫舍里·希福兄弟率部归附后金政权,佟·努尔哈赤大喜过望,将其部划归隶属于正黄旗满洲。赫舍里·硕色本人就十分精通满、汉、蒙文字,北赐封“巴克什”封号,即“有文化的人”。其子赫舍里·索尼亦精通满、蒙、汉、朝鲜、锡伯、藏、维吾尔等诸般文字,文学水平更佳,亦封“巴克什”封号,且作战英勇,遂由头等侍卫之职历著般战功,最终受清世祖章皇帝爱新觉罗·福临( 顺治皇帝)之遗托,成为清康熙一朝之初顾命辅政大臣的首辅,授一等公爵,谥号为“文忠”。赫舍里氏家族由此荣耀发达,权倾天下。 赫舍里氏的祖墓在清昭陵左掖,即今辽宁省沈阳市城北郊。清昭陵因为坐落在沈阳市北端,故又称北陵,是清太宗爱新觉罗· 皇太极清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 赫舍里氏的后裔家族庞大,在清末光绪初年,分改为汉字单姓为何氏、赫氏、贺氏、高氏、康氏等,在清末民初,又有改汉字单姓为张氏、芦氏、索氏、英氏、黑氏等。[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