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走出中庄(牛撇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走出中庄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走出中庄》中国当代作家牛撇捺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走出中庄

中庄虽然落后,但从漆教授的书中看,在中国西部,还算是比较“先进”的。这主要的,得益于它的地理位置、经济与文化资源的配置。皋兰县治在兰州市城内,或者说兰州治于皋兰。有科举制的年代,皋兰科举成绩总排全省第一。中庄虽离兰州五十公里,但古时就有驿道,后来通了公路与铁路,总体上离省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较近,文明开化得较早,行进步伐较快,成绩也比较可观。

中庄是个小村子,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就四十多户人家。可是,村子里出去工作的人为数相当可观。

村上的陈姓地主家估计也是四九年之前不久才发达的,往前最多推二三十年。因为陈子贤一辈,有多少文化不知道,但没有出去当差、做官的。但陈子贤的下一辈,有好多人出去工作。陈的长子在兰州铁路部门,但在四九年前后病逝;其二子中学毕业,建政后在永登县农机厂当技术员;其次女在兰州铁路局当列车员,女婿是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中医大夫。陈的大女儿是农民,小儿子因为社会变动,没念多少书,也当了农民。陈子贤的弟弟成份是富农,其大儿子也在外面就业。陈子贤的堂兄是富农,其长子上了大学,在甘肃博物馆从事田野考古。陈家在外谋生的人,大部分是在他们的长辈已被打成地主富农、成为专政对象之后出去的。其原因,是国家需要人材,也是因为阶级斗争还未白热化。这不知该看成地主富农家的万幸,还是国家的万幸

我们朱家人出去工作最早的是二爷。他师范毕业,在家谱上是到他为止学历最高之人。他做过小学教书、前后两个小学的校长,最终坐到了皋兰县教育局长的位子上。二爷名朱滋秀,可以称得上教育家,也是个不错的书法家。本世纪出版的《皋兰县人物志》中,还留有他的隶书墨迹。他是当时我们朱家十多代前从陕西乾州迁到甘肃皋兰后出的最大的官。虽然在“九品”之外,但毕竟也是个小官。可惜他这个官当得有些晚。据家谱记载,此前我曾祖父带儿子们在景泰县开荒,有了不少田地。但被当地一恶霸觊觎,强行勒索诬赖,霸占土地。打官司时,那恶霸出钱行贿,找官府作弊,使曾祖父蒙受了巨大损失。如果当时二爷做了官,“朝里有人”,估计曾祖父就不会被讹走那么多土地。朱家第二个出去工作的,是五爷朱滋融(后改名朱焕文)。他从军队测量培训班结业后,先后在甘肃许多地方的公路局工作,担任工程师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朱家人出去工作的,还有二爷的次子朱毓仁。建政前他在兰州的毛厂做管理者,后来自己辞职到农村“创业”,买马车买果园想自己当老板闹腾一番。四九年后,这一切化为泡影

二爷的三儿子朱毓勇,原是他二哥的同事,后在银行就业。五十年代末因车祸去世。二爷的女儿朱毓英,师范大学毕业后做过不少职业,后来因患比较严重的慢性肾炎,在相对清闲的街道办工作。其丈夫是兰大经济学教授、东北人王敬村。

五爷的家在兰州,他的二子三女都有文化,都安排了正式职业。长子朱毓新,昆明工学院毕业后在金川镍矿工作了一生,任高级工程师。次子朱毓民在银行任职,“官”至办事处主任。长女在金川搞化验,次女与小女均在兰州当工人。一个在纺织厂,一个在水暖维修队。

三爷朱滋明的小儿子朱毓君中学毕业后在景泰县当小学教师。我祖父一儿一女,女儿没有上过学,当农民。我父亲以小学学历与相当于初中的学力先做民办教师,后到地质部门,当了一辈子会计,中级职称。

[1]

作者简介

牛撇捺,中学教师,陕西省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