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走进贾家庄(路阳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走进贾家庄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走进贾家庄》中国当代作家路阳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走进贾家庄

 1

初见贾家庄村,我有瞬间的恍惚。那笔直的柏油路、整齐的绿化带,宽阔的文化广场,豪华的四星级酒店,让我实在无法把眼前的一切与“农村”这两个字联系起来。

它是如此现代。村民住宅漂亮整洁,如一个个高档小区;石板路干净大气,如履都市;商场、超市、饭馆临街而立,好似城市的商业区;音乐喷泉优雅别致,令人心旷神怡; 公园、广场充满朝气,几个老人在健身器上扭动着腰肢,脸上洋溢着富足和安逸。几个孩子在广场上追逐嬉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童也跟随着他们跌跌撞撞地跑着,年轻的母亲紧跟其后,草坪、绿树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副温馨祥和的画中景。

它是如此安宁。没有障眼的楼群、没有难闻的尾气、没有车马喧腾,没有人声鼎沸。整个村庄白杨垂柳绿树成荫,月季粉白,桑树翠绿, 天空碧蓝如洗。一颗颗桑树结满了肥硕的果实,让人垂涎欲滴。然而,却没有一个人去惊扰它们,成熟了的桑葚落了一地,如一粒粒黑色的墨玉。

它是如此富裕。酒店富丽堂皇,别墅高档阔气,村史馆气势恢宏,游乐场设备先进。建材、酿酒蒸蒸日上,旅游、农业欣欣向荣,700户村民生活富足,昂首阔步走向小康之路。

我不禁被深深震撼,一个不足三千人的村庄,何以建设得如此美好?

      2

次日清晨,在酒店门口偶遇一位在此地下乡的知名作家。我们一行几人说说笑笑,前往作家临时租住的小院。沿路草木繁茂,林荫夹道。空气清新,晨风温柔,阳光被挡在树梢,只挤进一隙隙光影,伴我们游戈画中,胜似前庭信步。

途中经过一座废弃的小桥,桥下的沟壑中站立着一片白杨林,被树叶切碎的阳光,从高处铺洒下来,斑驳的光影如织缎上点点的印花,与初夏的白杨辉映成一副清新的小家碧玉型的美景。同行的文友纷纷举起相机,把这景色一股脑地收进镜头里。

作家居住的院子,是个传统的农家院,院子的女主人正在忙碌着烧早饭,见到我们,赶忙笑着冲我们打招呼。那笑容,是最熨贴的乡村味,散发着熟稔的人情静调,像灶间最寻常的饭香和村头最亲密的乡音,让人踏实和亲近。

贾街,是早有耳闻的。那是一条有着明清传统风格特色的古街,因其独特的民俗风格,著名导演贾樟柯曾将此作为纪实片《营生》的拍摄主场地。

黄昏时分,我们满怀新奇步入贾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间间青石碧瓦的手工作坊,古色古香的木质门楣和瓦质屋檐蕴含着传统的古典与优雅,在夕阳的余晖下散发出东方文化的温婉和静美。步入作坊内,收工织布、绣花手袋、布偶,精美雅致,让人眼花缭乱爱不释手。最是店铺门前那条曲折迂回的细长水沟,让人情愫涌动。水清而澈,透而亮,在石沟内缓缓地从容地流淌,转角处旖旎出缠绵悱恻的美,勾起你一种古老的情怀,仿佛转身就会遇到前世的自己。

远处,高大的秋千架上,一个女子正坐在秋千上前后飞舞。衣袂飘飘长发飞扬,像只鸟儿,又像只蝴蝶,在清朝的花园与贾庄的戏园之间,来回穿越。

转入小吃街,肠胃顿时兴奋起来。百余种晋、陕、川小吃琳琅满目,霸气地勾引着你的馋虫,檐下的大红灯笼与门前的长方标旗透着古老的韵味,让你瞬间穿越到了几百年前。饭馆、酒馆,一家挨着一家,店老板悠然自得地守着自己的摊,满面笑容地,望着东瞅瞅西看看拿不定主意的游人。奇怪的是,他们并不像时下的买卖人那样,看见游客便死拉硬拽,使劲招数地老王卖瓜。不知为什么,我突然觉得,这条街有种独特的干净和温暖。

我们转了几圈,一连吃了五六家,手工搓搓、漏鱼儿、酸辣粉、蘸水面、油泼扯面、羊肉泡馍,居然每一家都料足物丰,特别是味道出奇的正宗,让人意犹未尽百般惦念。同行的文友不禁问起油泼面的老板是哪里人,店老板笑着说,他是地道的西安人,是小吃街引进的餐饮团队中的一员。这条街上的店铺,全部都是免房租的。唯一的条件是,味道必须好,量必须足。

我恍然大悟,明白了店老板笑容里的纯净与安然。初见贾家庄时的震撼又一次撞击着我,让我再次陷入不解。不解这村子的富裕,不解这村子的悠然、不解这村子的低调 ,不解这村子的和谐。

      3

当我来到气势恢宏的村史馆,我的疑惑终于得到了答案。

六十多前,这里曾是有名的穷村子,全村一半以上的耕地都是湿泽碱地,村民们没有产量,没有收成,陪伴他们的只有泥泞、沼泽和荒草,全村人陷在这片泥泞里苦不聊生。是贾家庄的共产党人贾焕新不畏艰险,坚持走合作化道路,在没有资金,没有机械,没有技术的情况下,凭着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带领村民用一百把镐头,撅出了一条通往希望的路。是新时期的接班人邢利民用“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过人胆识和气魄,推到煤焦炉,率先发展生态农业,闯出一条共同富裕的金光大道,建成了社会主义的小康文明村。

从村史馆出来,我陷入了深深地思索。“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又一次被一代代的贾家庄人印证。是什么,让他们不畏艰险,敢于吃苦,勤于奉献?是什么,让他们有如此强大的精神力量?或许,展览馆正厅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那幅“永远跟党走”的红幅标语,就是最好的答案。

不由的,我想到了写作。其实每一位写作者的身上,也都自带着一种贾家庄精神。他们在创作的路上孜孜不倦摸索创新,在投稿的路上跌爬滚打不畏艰险,在失败的泥沼中树立信心奋勇向前,用勤奋和执着一步步走向心中的康庄大道。这何尝不是一种不畏艰险、不怕吃亏、敢作敢为的贾家庄精神呢?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传扬、实践这种精神,早日实现自己的小康夙愿! [1]

作者简介

路阳华,女,生于1974年,金融从业人员,山西省长治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