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與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9月2日) |
趙與芮
趙與芮:宋理宗趙昀之弟,立為榮王。系宋太祖十世孫,燕王趙德昭九世孫。 景定五年(1264年),其子趙禥在趙昀病逝後繼位,是為宋度宗。德佑二年(1276年),臨安城被元軍攻克,趙與芮和皇嫂、太皇太后謝道清,孫子宋恭帝被帶至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授宋福王趙與芮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大司農、平原郡公。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7年),趙與芮薨逝,享壽八十。
生平事跡
趙與莒、趙與芮兄弟雖是趙宋宗室,但已屬遠支,其父趙希瓐不過是一個九品縣尉,到他們這一輩甚至連蔭嗣都沒有,過着普通百姓的生活。在與莒7歲、與芮4歲時其父便已過世,母親全氏無力撫養這對兄弟,不得不寄居在娘家。由此可見,即使趙與莒、趙與芮兄弟真是宋太祖的後人,但也已經與一般平民無異。趙與莒、趙與芮兄弟之所以出現在政治舞台上,完全得益於太子趙竑與史彌遠之間的爭鬥。
因寧宗弟沂王(一說是寧宗從弟,兩人皆孝宗親孫)獨子趙貴和以皇侄身份被寧宗立為太子,賜名竑。沂藩失嗣,寧宗便委派史彌遠選太祖十世孫中賢者立為沂王嗣子。史彌遠派親信余天錫物色宗室子弟,以便將來替代趙竑。余天錫四處尋覓,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嘉定十四年(1221年),余天錫回鄉時路過紹興,天降大雨,余天錫剛好到趙昀的舅舅全保長(保長是鄉里的小官)家避雨。全保長聽說余天錫是史彌遠的門客,便刻意巴結,還將外甥趙與莒(即後來的趙昀)介紹給余天錫,說趙與莒是宗室子弟。余天錫大喜過望,將趙與莒帶到臨安。史彌遠見趙與莒相貌端正,心中很是喜歡,便讓趙與莒寫字。趙與莒竟然寫下「朕聞上古」四字。史彌遠嘆道:「此乃天命!」於是決定培養趙與莒。
公元1222年,趙與莒被立為寧宗弟沂王嗣子,賜名貴誠,有了寧宗皇侄身份。
公元1224年,南宋第四代皇帝宋寧宗趙擴崩,權臣史彌遠矯詔廢太子趙竑,立皇侄趙貴誠為太子,改名趙昀,便是後世的宋理宗。
宋理宗上位之後,追封生父趙希瓐為榮王,這樣,作為理宗唯一的親弟,趙與芮以榮王嗣子的身份登上了歷史舞台。不過,史上對這位大宋榮王着墨不多,可能是因為與芮才智不顯,而又不以驕橫跋扈出名吧。
理宗在位40年,與芮以皇帝唯一親弟的身份享受榮華,可能源於幼時的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的生活,與芮對親王的生活特別知足。公元1240年,其唯一的兒子趙孟啟誕生,便是後來的宋度宗。
理宗曾經有兩個兒子,即永王趙緝和昭王趙繹,但都夭折了。此後,後宮再沒有為理宗生下皇子。吏部侍郎兼給事中洪咨夔曾建議理宗選宗室子弟養育宮中,擇其優者為皇子,但理宗此時剛過中年,仍然希望後宮能產下一子,所以沒有採納。淳祐六年(1246),理宗已經年過40,仍然沒有兒子,而立儲之事已經不能再無限期拖延下去,遂開始物色皇子人選。從感情和血緣關係來講,理宗理所當然地傾向於親弟榮王趙與芮的兒子趙孟啟。年僅6歲的趙孟啟被立為太子,賜名禥。
景定五年(1264年),理宗崩,趙禥繼位,是為度宗。
公元1274年,度宗崩,恭帝繼位。
德祐二年(1276年),臨安城被元軍攻克,趙與芮和皇嫂、太皇太后謝道清,孫子宋恭帝被帶至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授宋福王趙與芮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大司農、平原郡公。
在大都,趙與芮生活了11年,在經歷了兒子、孫子的死難之後,也許變得更加低沉。為了減弱忽必烈的猜忌,保住趙宋血脈,他向元世祖忽必烈貢獻出了他的全部家產,宗室得以保全。
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7年),故宋榮王趙與芮薨逝,享壽八十,善終。
與廣東的關係
趙與芮雖然生長在北方,然而他卻和廣東人頗有關係,他有兩個妹妹,一嫁佛山人梁節,一嫁南海西江人冼文溪。一女適廣州番禺石壁區元傑字天行(生卒:1229至元朝,區貢端之子,天行和趙氏生有五名兒子),一女適新會象山聶家積 (子聶桂芳、聶桂華),一女嫁廣東澄海西門蔡豐湖(趙氏郡主真名趙倩)。孫女嫁開平人方道盛。區元傑妻趙氏在1262年嫁給區元傑,時元傑33歲,由於是記載為「宋理宗侄女、趙與芮之女」,因此區元傑妻趙氏年齡上應該比聶趙氏、蔡趙氏大,有可能是錢氏所出。(南海區氏族譜)
蔡豐湖是在宋恭帝時被封為駙馬都尉,潮陽西門蔡氏族譜記載,趙氏是榮王趙與芮與黃氏次女,子蔡彬,孫蔡景、蔡吳,曾孫有五,蔡基、蔡均等人。因蔡氏載,她是宋度宗親妹,榮王趙與芮次姬所出,這應該是他們忘記了黃氏之前還有李氏,黃氏實際上應該是第三妻子 。
至於聶家積妻趙氏,由於她侄孫媳婦容康成(聶家積哥哥聶世積之孫聶思明元配),是約在1290年左右出生,侄曾孫女聶氏,即聶子照(名聶思明)之女,是在1303年出生。加上聶趙氏是宋度宗親妹,因此聶家積與趙氏夫婦,應是在1241至1250左右出生的。聶趙氏是黃定喜所出,因為記載為「宋度宗胞妹」。 (《新會容氏族譜》)
趙與芮接近32歲才有宋度宗這個兒子,而側室李氏僅入門三年即去世(估計是1237年至1240年),沒留下子嗣。因此不排除趙與芮和元配錢氏可能還有女兒。
潮汕地區還有一名郡馬,叫謝壺山,諱升一,娶宋理宗三皇叔之女。由於宋理宗之父親只有兩名兒子。而《浙江諸暨趙氏族譜》中的確發現趙希瓐中間原來尚有一個空了、沒有記載名字的人,估計這可能是宋理宗之弟、趙與芮之兄,如此則有三皇叔之理,則謝壺山之妻趙氏極可能是趙與芮之女。
由於廣東吳川民間說,原籍新會鶴山的易士熊,生於1258年,1276年娶宋度宗親侄女,晉王女兒趙貽謀,因此趙與芮很可能還有一個兒子,名不詳,必在1240年後出生,因為至1240年時,趙與芮仍未有兒子,是齊國夫人黃氏在1240年才生下第一個兒子,即宋度宗,度宗可能是因為趙與芮長子,獲宋理宗封為太子。這晉王應該也是黃氏所出,此時錢氏大概已過生育年齡,而李氏亦已去世,民間又說其女兒是度宗親侄女。《浙江諸暨趙氏族譜》載,趙與芮還有一個兒子,但他們記載是沂王,晉王應是後來改封的。除廣東吳川上杭外,中國最少有三個地方,均說趙與芮還有一個兒子,一個是南京應天府,一個是貴州威寧,一個是浙江諸暨,似乎反映廣東吳川上杭所說的不是孤證<ref>吳川和貴州的說法最大分別是,吳川只說晉王女、宋度宗親侄女,但沒說明晉王名稱等資料。而貴州威寧卻說,這王子名叫趙敏,娶姚氏為妻,是宋度宗的哥哥,母親是全氏和黃氏。但這說法只有兩個可以引證,就是榮王趙與芮還有一個兒子,以及母親是黃氏,全氏應該是祖母才對,又或者錢氏和全氏音近誤載,但應可反映這王子是黃氏所出。不過史實上,宋度宗沒有哥哥,因為至1240年前,榮王趙與芮都沒有兒子。
家族關係
【說明】:趙朓(tiǎo)生趙珽。趙珽生趙敬。趙敬生趙弘殷。
趙弘殷生五子:長子趙匡濟,早卒;次子趙匡胤;第三子趙炅(jiǒng),本名趙匡義,後改趙光義,又改趙炅;第四子趙廷美;第五子趙光贊。
趙匡胤生四子:長子滕王趙德秀;次子燕懿王趙德昭,其九世孫為宋理宗趙昀;第三子舒王趙德林;第四子秦康惠王趙德芳,其六世孫為宋孝宗趙昚。
趙光義生九子:長子楚王趙元佐、次子昭成太子趙元僖、第三子宋真宗趙恆、第四子商恭靖王趙元份、第五子越文惠王趙元傑、第六子鎮恭懿王趙元偓(wò)、第七子楚恭惠王趙元偁(chēng)、第八子周恭肅王趙元儼、第九子崇王趙元億。
趙德昭生趙惟吉。趙惟吉生趙守度。趙守度生趙世括。趙世括生趙令稼。趙令稼生趙子奭。趙子奭生趙伯旿。趙伯旿生趙師意。趙師意生趙希瓐(lú)。
趙希瓐生二子:長子趙昀(yún),入繼為趙擴之嗣;次子趙與芮(ruì)。
趙與芮生趙禥(qí),趙禥過繼給趙昀。趙禥生趙昰(shì)、趙顯、趙昺(bǐng)。
趙德芳生趙惟憲。趙惟憲生趙從郁。趙從郁生趙世將。趙世將生趙令譮(huà)。趙令譮生趙子偁。
趙子偁生二子:長子趙伯圭;次子趙伯琮(cóng),在趙旉死後,過繼給宋高宗趙構,稱次子,並改名為趙昚(shèn)。
趙伯圭生九子:趙師夔(kuí)、趙師揆(kuí)、趙師垂、趙師禹、趙師皋、趙師岩、趙師彌、趙師貢、趙師卨(xiè)。
趙昚生四子:長子趙愭(qí)、次子趙愷(kǎi)、第三子趙惇(dǔn)、第四子趙恪(kè)。
趙師垂生趙希戭(yǎn)。
趙與訔生十子:趙孟頔、趙孟頒、趙孟碩、趙孟頌、趙孟頖(pàn)、趙孟顥(hào)、趙孟頫(fǔ)、趙孟吁、趙孟頵(yūn)、趙孟願。其中,趙孟頫是元朝着名書畫家。
趙愭,原名趙愉,生一子:趙挺。趙挺早卒,宋寧宗趙括遂命趙希璂(宋太祖趙匡胤的九世孫)入繼為趙愭之嗣,同時趙希璂改名為趙思正,後又改為趙搢(jìn)。
趙抦生一子:趙垓(gāi)。趙垓早卒,宋寧宗遂命趙希瞿之子趙與願入繼為趙抦之嗣,更名為趙均,後又改為趙貴和,再改趙竑(hóng),稱次子,封鎮王。趙竑本是趙德昭後裔、宋太祖趙匡胤的十一世孫。
宋寧宗趙擴生一子:趙埈(jùn)。趙埈早卒,遂命趙竑改入宋寧宗之嗣,更名為趙曮(yán),後又改為趙幬,再改趙詢。 趙恒生趙禎,趙禎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