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赵世炎

增加 42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赵世炎'''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简介==
{{Infobox person
===革命岁月===
 1915年,赵世炎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受[[陈独秀]]主办的[[ 新青年 ]] 的影响,投入新文化运动中,并结识了 [[ 李大钊 ]] 等人。赵世炎参与主编《 [[ 平民周刊 ]] 》、《 [[ 少年 ]] 》半月刊和《 [[ 工读 ]] 》半月刊等进步刊物,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赵世炎在《 [[ 少年 ]] 》半月刊上连续发表《 [[ 说少年 ]] 》等论文,分析当时一般青年的思想状态,揭露封建家庭、旧的教育制度对青少年的思想束缚和毒害。在他主办的《 [[ 工读 ]] 》半月刊上撰文,与朋友们共同讨论中国的前途,公开评论当时中国社会的弊病,主张中国应实行社会主义,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是“最公道,最平等,无军阀、财阀,无种族界、国界经济上固然好,道德上尤其好”的社会制度。
1919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少年学会,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在[[“五四”运动]]中被师大附中学生推选为学生会干事长;组织和领导师大附中的同学走出校门,同各大、中学校的师生一起参加爱国运动。
1920年5月,赵世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春,与[[张申府]]、[[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2年,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任中央执委会书记,随后又任中共旅欧总支部委员和中共法国组书记。
1927年3月21日,在陈独秀、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领导和指挥下,上海工人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赵世炎和周恩来一起指挥和带领着150支枪的工人纠察队,勇敢地冲锋陷阵,向着直鲁联军发起冲击。经过30多个小时的激战,打败军阀部队,占领上海(外国控制的租界除外)。这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壮举,为北伐军在江浙战场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7年5月,赵世炎出席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五大,当选为中央委员。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代理书记、上海总工会委员长,回到上海后继续坚持领导革命斗争。他主编的刊物《 [[ 政治生活 ]] 》,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抨击时弊的文章,党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水平得到了提升。  
===被捕牺牲===
[[File:Timg (1)azs.jpg|缩略图|400px|赵世炎英勇就义]]
==成就贡献==
 
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汉,赵世炎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成为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壮举,为北伐军在江浙战场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赵世炎主编党的内部刊物《 [[ 政治生活 ]] 》,撰写了70多篇宣传马克思主义、抨击时弊的文章,对提高党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编辑的《 [[ 少年 ]] 》和《 [[ 赤光 ]] 》在加强党、团员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外均有很大影响。
==家庭成员==
1923年,李大钊赞扬赵世炎说:“世炎脑子快,很多问题对我很有启发”。
1924年,《 [[ 救国时报 ]] 》曾称颂道:“赵先生为有名的北方评论政治主编,其言论风采为一般革命青年所景仰,赵世炎之名遂洋溢于全国。”
1927年赵世炎牺牲后,[[聂荣臻]]称赞赵世炎:“对党、对事业无限忠诚,工作中深入群众,生活上艰苦朴素,对敌斗争奋不顾身,对同志坚持原则而又热情可亲,世炎同志是一个高尚的共产主义者。”邓颖超称赞赵世炎:“他那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他那认真负责细致不苟的工作作风,他那既严肃又和蔼可亲的平易近人的态度,他那顽强的斗志和英勇牺牲的气概,表现了共产党员高尚的品质。”
2001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和夫人[[朱琳]]在国庆中秋佳节回到故乡,给纪念馆捐赠了文物104件。党和国家领导人[[张德江]][[、贺国强]]、[[杨汝岱]]、[[汪洋]]、[[孙政才]]、[[费孝通]]、[[罗豪才]]、[[张榕明]]等都曾亲临赵世炎烈士纪念馆缅怀参观。
1982年,[[邓小平]]同志亲笔为故居题写“赵世炎同志故居”的门匾;1984年为《 [[ 赵世炎选集 ]] 》题写书名;1987年 为“赵世炎烈士像” 题字;[[江泽民]]同志亲笔为曾经在央视一套播出的八集电视连续剧《 [[ 赵世炎 ]] 》题写片名,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题词:“武陵山青酉水长,烈士英名放光芒”。
纪念馆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基层,朴实简洁,环境优美,风格别致。馆内丰富的史料、珍贵的文物、精美的布局,前来参观、凭吊的人络绎不绝,年接待游客70万人次以上。
{{Reflist}}
[[Category: 革命家]][[Category:中国大陆 军政人物]]
4,62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