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赵之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赵之琛
赵之琛
出生 1781年
逝世 1860年
国籍 中国
籍贯 浙江钱塘
民族
年代
研究领域
篆刻
  • 赵之琛,(公元1781——1860年),浙江钱塘人。字次闲,号献父、献甫,又号宝月山人,斋号补罗迦室。蝶隐园书画杂缀作赵之瑛。清代著名的篆刻家和书画家,精心嗜古,邃金石之学,篆刻得其乡陈豫锺传,能尽各家所长。尝为阮元摹刊钟鼎款识,兼工隶法,善行楷。画山水师倪、黄,以萧疏幽澹为宗。花卉笔意潇洒,傅色清雅,大有华嵓神趣。间作草虫,随意点笔,各种体貌,无不逼肖。然丈尺之幅,腕力已薄,虽不能追踪古人,亦当抗衡奚冈、方薰、黄易。

[1]

  • 布衣终生,擅长金石文字,晚年信佛常写佛像。书法篆、隶、行、楷自成一格。篆刻师从陈豫钟,取黄易、奚冈、陈鸿寿等各家之长,集浙派之大成,所作章法平稳,印文秀美,用刀挺拔,印款涩辣。被后人作为学习浙派刻印的蹊径。西泠八家之一。著有《补罗迦室集》、《补罗迦室印谱》。
  • 赵之琛是浙派篆刻的代表人物,继“西泠四家”(丁敬、蒋仁、黄易、奚冈)之后,入列“西泠后四家”(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前后四家合称“西泠八家”。为陈豫钟弟子,又取黄易、奚刚、陈鸿寿三家之长,在篆刻技法上可谓集浙派之大成。在嘉庆、道光之后声名卓著,效之者甚夥。

[2]

  • 次闲作印,力求巧妙,章法整稳而内含姿态,刀法滞重而蕴藏轻峻。他尤以切刀之法见称印坛,然其所以得之处,亦失之处,风格由此出,亦囿于此。至于晚年印作,则已多显习气,正后人“燕尾鹤膝”之讥;刀法之外,其格局亦少创意,趋于僵化,边框处理亦细碎稍微。其印章边款,则别具一格,字体隶行结合,下刀生辣,线划挺劲。他勤于奏刀,今存世印作有千余枚之多。
  • 于金石文字之学有扎实的工夫,阮元著《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内所摹写古器文字,多出其手。据说他平日足不出户,潜心书画篆刻,并常摹写佛像,故有斋号“补罗迦室”。

[3]

  • 《补罗迦室》一印可算其代表作,是其自用印。章法、篆法、刀法均极讲究,如其中“罗”字的下左偏旁和“迦”字的走之旁,简而代繁,既是浙派的典型结构法,又可见其用心之谨慎。
  • 篆刻之外,赵之琛书画兼攻,而山水、花卉之作自成面目,另有韵致。一生不仕,晚年在太平天国战乱中流离失所,客死他乡。有《补罗迦室集》行世。
  • 赵氏生活的年代,封建社会已近尾声,文人画已趋式微,文人画最后一次振起的海上画派已露端倪。赵之琛与海上画派之间虽无直接联系,但其画风中还是或多或少透露出某种绘画体格流变转换的消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将赵之琛视海上画派之前的过渡性人物。

[4]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