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赵振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赵振开
出生 1949年8月
北京
国籍 中国
别名 “北岛”
职业 教授
知名作品 《北岛诗选》

赵振开,北岛(1949年8月2日-),原名赵振开,"北岛"是诗人芒克给他取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湖州人,出生于北京。中国当代诗人、作家,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是民间诗歌刊物《今天》的创办者。[1]

北岛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定居香港。著有诗集《陌生的海滩》《北岛诗选》《在天涯》《午夜歌手》,散文集《蓝房子》《午夜之门》《时间的玫瑰》《青灯》和小说《波动》,代表诗作有《回答》《一切》等,作品被译成20余种文字。

北岛曾先后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洛哥阿格那国际诗歌节诗歌奖、古根海姆奖、马其顿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最高荣誉金花环奖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2]

赵振开1.jpg

人物经历

青年经历

北岛原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当时的北平(即北京)。

1965年9月,北岛考入北京四中高中部。 回忆起在四中不到一年的学习生活,北岛坦言说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当时因为数学不好,四中给了北岛的学习压力特别大。

1969年到1980年,北岛在北京市六建当了11年的建筑工人。

早期创作

北岛曾回忆,1969年高中毕业到北京城建公司做一名工人后,1970年春天,当北岛和几个朋友在颐和园划船时,有位朋友在船头朗诵食指的诗,给北岛以强烈的震撼,随后就开始了写诗。

有人回忆说,北岛是在1970年到海边度过一段时间后开始写诗的,诗中充满着关于海岸、船只、岛屿、灯塔的意象。

1973年前后,北岛与北京四中的同学16常常在一起进行文学沙龙形式的聚会;还同文学青年史铁生等人保持密切的文学接触。

赵振开2.jpg

在写新诗的同时,北岛还写了不少中、短篇小说,如《波动》、《在废墟上》、《稿纸上的月亮》、《幸福大街十三号》、《归来的陌生人》等。在当时一切向前看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大的写作背景下,无论是新诗写作还是小说写作,北岛都是"向后看"的、与主流意识形态"反向"的。

创办杂志

1978年北岛与芒克等人创办《今天》杂志。1978年初秋一个晚上,北岛和芒克、黄锐在黄锐家的小院里喝了点儿白酒,北岛提议要办个文学杂志,于是《今天》诞生了。

北岛的笔名也是因为《今天》的创办而来的。当时北岛和芒克创办《今天》杂志,觉得自己应该有个笔名。有一次无意间两人在晚上骑车,芒克想起北岛是个南方人,但是一直生活在北方,那时候北岛出了一本诗集叫《陌生的海滩》,里面也提到很多岛。他是那种外表看起来挺冷、挺独立,芒克觉得叫"北岛"非常合适。

1980年《今天》停刊。

1981年年初,北岛在《新观察》杂志当编辑,后来调到外文局的《中国报道》任文学编辑。

1985年,北岛调到昌平县任北京飞达(集团)公司干部。 在那儿呆了大半年后,成为自由职业者。

1987年春,北岛去了英国,在大学当访问学者。

国外经历

赵振开3.jpg

1989年,北岛因故移居国外,一度旅居瑞典等七个国家并进行创作,寻找机会朗读自己的诗歌。

1990年,北岛移居美国,曾任教于加州戴维斯大学,同年在北岛的主持下《今天》文学杂志在挪威复刊,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发行,其网络版和论坛也享誉世界各地汉语文学圈。

1994年,北岛返回中国,在北京入境时被扣留,遣送回美国,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后来,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杜伦大学中文系担任讲师。

2001年10月,回国为父奔丧,2002年宣布退出中国人权。

重回祖国

2004年,北岛的散文集《失败之书》在中国大陆出版,这是时隔15年北岛首次在大陆出版书籍。

2005年8月,北岛的随笔集《时间的玫瑰》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2007年,北岛收到香港中文大学的聘书。8月,北岛正式搬到香港,与其家人团聚,结束其近20年的欧美各国漂泊式生活。

2008年,北岛的散文集《青灯》在大陆出版。

2008年12月,北岛与芒克、舒婷等作为特邀诗人,出席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利希慎音乐厅举办的"今天的昨天与明天--诗歌音乐晚会"。

2009年,北岛的散文集《蓝房子》与《午夜之门》在大陆出版。

2010年,北岛的散文集《城门开》在大陆出版。

赵振开4.jpg

2010年,北岛全票通过当选《钟山》杂志当代(1979-2009年)十大中国诗人之首。

2010年3月,北岛以"想像与创造的空间"为题,主持香港中文大学博文公开讲座。

2011年8月8日,北岛获准入境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并接受了新华社的专访。

2013年10月30日,"时间的玫瑰--北岛诗歌之夜"在香港中文大学的邵逸夫堂举行,600多人入场,创下主办方同系列活动的最高纪录。

2013年11月25日,北岛出席汕头大学国际诗歌节。

2014年7月,北岛编选《给孩子的诗》在中国大陆出版 ;繁体中文版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4年7月5日,北岛时隔13年重回北京,出席新书发布会。

2014年8月22日,北岛出席上海书展。

2014年9月,北岛入围诺贝尔文学奖。

2014年9月22日,北岛到北京南五环寿宝庄的民工子弟学校--蒲公英中学教孩子们读诗。

2014年10月6日,北岛出席杭州"第三届大运河国际诗歌节"。

赵振开5.jpg

2014年10月17日,北岛阔别45年重回北京四中,并表明希望能回北京四中开课。

2015年6月,北岛与李陀一起编选《给孩子的散文》在大陆出版。

2015年8月8日,北岛出席深圳"第一朗读者"跨界诗歌活动。

2015年11月25日,出席第四届香港国际诗歌节开幕式。

2015年12月,北岛出席两岸诗会。

2017年2月27日,北岛出席"艺术庆云诗歌交流会"。

2018年5月24日,北岛的绘画个展在巴黎地平线画廊开幕,同时推出展览同名画册《此刻·北岛》。

主要作品

类型 作品 时间 诗集 《陌生的海滩》 1978年 《北岛诗选》 1986年 《八月的梦游者》 1988年 《旧雪》 1991年

赵振开7.jpg

《在天涯》 1993年 《距离的形式》 1994年 《午夜歌手》 1995年 《零度以上的风景》 1995年 《开锁》 1999年 小说集 《波动》及英译本 1984年 《归来的陌生人》 1987年 散文集 《蓝房子》 2000年 《失败之书》 2004年 《午夜之门》 2005年 《时间的玫瑰》 2005年8月 《青灯》 2008年1月 《城门开》 2010年9月

赵振开6.png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北岛是文革后期兴起的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他最著名的诗歌如《回答》、《一切》、《宣告》、《结局或开始》等,曾经震撼了无数国人,表达了在文革中成长的一代人信仰失落后的批判与否定、怀疑与茫然。北岛的诗歌冷峻、思辨,有很强的批判性和思想能量,总是在悖论与断裂中探寻乃至拷问着人类、时代乃至自我的真理与价值。北岛曾说过:"诗人应该通过作品建立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真诚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

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静的观察中,发现了"那从蝇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价值的全面崩溃、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他想"通过作品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北岛建立了自己的"理性法庭",以理性和人性为准绳,重新确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本性;悼念烈士,审判刽子手;嘲讽怪异和异化的世界,反思历史和现实;呼唤人性的富贵,寻找"生命的湖"和"红帆船"。

北岛以一种清醒的理性精神,用青春作赌注,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作出了自己的审判。北岛恢复了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在中国的存在,以自己的创作接续了断流数十年的中国现代诗歌传统,并成功使其当代化,激发更新的一代诗人成长。

北岛总是以一种挑剔甚至是严苛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现实生活,揭去其虚伪的面具,暴露出苍白的本质。北岛以一种清醒的理性精神,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作出了自己的审判。在他早期的诗中,呈现出一个"对抗的自我",他至死不渝地相信自己的追求是正确的,不可妥协的。如这首著名的《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赵振开8.jpg

作品《我不相信》中,"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这种句子带有明显的悲观主义情绪,但其中包含的挑战宿命的信念却又坚定不移,给人一种绝望中诞生的勇气。这是北岛诗歌最大的特征。从这首诗中我们也可看出北岛的早期,仍然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情结。

艺术特征

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北岛诗选》、《北岛顾城诗选》等 。

北岛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冷峻的风格和坚硬的质地。如《迷途》:"一只迷途的薄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和弦》:"烟头忽明忽暗/野猫孤零零的/海很遥远",《界限》:"对岸的树林中/掠过一只孤独的野鸽/向我飞来"。他的主观情感跟现实世界如此隔隔不入,这就造成了他的诗的两大主题,一方面,他对"那从蝇眼中分裂的世界"深恶痛绝,企图用人性和理性的两大标尺对其进行审判。另一方面,他在这样做的时候,心中时时感到寂寞和无助。这两种情绪集结在一起,使他的诗中呈现出一种深沉的悲剧感。

北岛与同期朦胧诗人相比,具有更为清醒的思辩特征。但他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又是通过直觉性的意象表现出来的。隐喻、象征、通感,"蒙太奇",这些艺术手法在他的诗中都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他使用的诗歌意象瘦硬奇崛,如重锤出击,扑面袭来,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力。他善于使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悖论式警句,如《祖国》:"她被铸在青铜的盾牌上/靠着博物馆黑色的板墙",《在黎明的铜镜中》:"在黎明的铜镜中/呈现的是黎明/水手从绝望的耐心里/体验到石头的幸福",《诗艺》:"骨骼松脆的梦依然立在远方/如尚未拆除的脚手架",这些句子都具有鲜明的意象和独特的感觉。

创作分期

赵振开9.png

国内

早期的北岛诗作呈现出"对抗的自我",诗人相信自己的追求正确,不愿妥协。《回答》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这些诗句虽带有强烈的悲观情绪,却仍铿锵有力,展示作者坚定的挑战宿命的信念,给人以重生抗争的勇气。这首诗写于1976年,是他最有名的作品,当时的许多读者都能倒背如流,影响之大,无出其右,而他此后写的诗作,影响力能超越这首诗的,也难再有。

北岛其它诗句如"一只迷途的薄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迷途》),"烟头忽明忽暗/野猫孤零零的/海很遥远"(《和弦》),"对岸的树林中/掠过一只孤独的野鸽/向我飞来"(《界限》),这些诗句则体现出其诗歌艺术的冷峻之风和内心的孤独之感,让读者感觉诗人跟现实世界似乎隔隔不入,时时感到孤独寂寞。由此判断,北岛早在出国之前其实就已听到"梦破碎的声音"了。

国外

流亡异域的北岛,常常真切感受到的是母语的悬浮状态。在《乡音》里,北岛说:我对着镜子说中文,感觉祖国是一种乡音,因此,为这种远隔祖国带来的疏离感受而恐惧不已。在另文中,他又说:我喜欢中文的音调,喜欢那种它孤悬于另一种语境中的感觉。

旅居异域近20年,北岛早已深切体会到自己曾经历的是天涯孤旅,虽漂泊无依却仍心有所属。诗集《在天涯》的书名或可作为他异域生存状态的最佳概括和注脚,其散文鲜活有致且美丽多姿,像珍贵的心灵绿洲,让天涯孤旅得以休息栖居;文中充满幽默、观察、记忆与回应,其纯净的文字不仅袒露自己,也能洗涤众生。

赵振开0.jpg

长期在异域漂泊。客观的距离使北岛同母语的关系改变了,变得更密切了,更实在了。他说:对于一个在他乡用汉语写作的人来说,母语是惟一的现实。对于母语的体会,北岛还在布罗茨基的剑、盾、宇宙舱这三个比喻外,添加了伤口。

北岛在他的流亡诗里大量使用祖国、故乡、乡音、母语、怀乡、乡愁等词。足见,它们已成为流亡者北岛在异域他乡的抵御之盾、精神城堡和皈依之所。《毒药》体现了流亡者对祖国的复杂爱情。这里面有太多的误会,乃至诗人恳请上帝《再给我一个名字》,《我以此刻痛哭余生》,以便使《母语的太阳》升起在大海上,照耀着流亡者。流亡者对于祖国的爱情尤如《群山之间的爱情》那样永恒厚实,流亡者对遥远祖国的爱情的呼唤,就像《从远古至今》的《一声凄厉的叫喊》。这一时期,北岛的诗是一道道外冷内热的"冷风景"。

个人生活

赵济年:北岛父亲(1921年-2003年),金融专家,早年在重庆中央信托局工作,1949年解放前参加上海金融系统地下党组织领导的革命工作,建国后担任上海保险公司干部,六十年代曾担任民进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文革后调回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工作。新中国保险业的创始人之一。

孙美利:北岛母亲(1922年-2013年),浙江绍兴人,医生。 2013年夏,北岛母亲以90多岁高龄去世。5月24日, 北岛回故乡湖州。

姗姗:北岛妹妹(1953年-1976年),1976年7月27日下午,珊珊带几个女孩去蛮河游泳。那天上游水库泄洪,水流湍急,一对小姐妹被卷走了,妹妹消失在漩涡中。珊珊一把抓住姐姐,带她游向岸边,用全身力气把她托上岸,由于体力不支,她自己被急流卷走了。第二天早上,才在下游找到尸体。年仅二十三岁。北岛为妹妹写下的诗有《小木房的歌》写于姗姗23岁生日、《黄昏:丁家滩》 写于珊珊1975年的最后一次回京、《界限》 1976年7月珊珊逝后所作、《安魂曲》 1998年护送珊珊骨灰从湖北回京,北岛写在墓盖上的诗。

赵振开10.png

甘琦:北岛现任妻子 ,祖籍江西,2004年与北岛结为伉俪。 两人育有一子兜兜。

邵飞:北岛前妻,1954年6月生于北京。两人育有一女田田。2003年,与女画家邵飞的多年婚姻宣告破裂。

田田:北岛女儿 ,1985年出生,10岁接到美国团聚,15岁又回到北京,17岁再搬回美国,曾在北京上大学,现在荷兰一家美术学院读硕士。北岛为女儿写了很多诗,代表作有随笔《女儿》、诗歌《画-给田田5岁生日》、《出发-给TT24岁生日》。

兜兜:北岛儿子 ,2004年平安夜出生,与现任妻子甘琦所生。

赵延年:北岛叔父(1924年-2014年),北岛(赵振开)父亲赵济年是赵延年的兄长。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

人物评价

北岛用深邃的、充满力量、让人难以忘怀的诗句,向他的祖国和世界发出了声音,谱写自由和表达的乐章。他曾经写道:"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从天安门广场到更远处,这些诗句激励着青年们改变世界的热望。作为一份民间文学杂志的创始人和出版者,他常常不惜以自身和家人付出的巨大代价,为他的同胞创造并培育一个向世界表达自己的平台。 (布朗大学校长路斯·西蒙斯)

北岛创造性的作品在美学意义和诗歌独特性上都十分重要,充满新意和隐喻。……北岛的诗歌在中国的1970年代成为了那一代人的声音,他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诗歌超越了那个时代的文学可能到达的边界。 (马其顿文化部长Elizabeta Kanceska-Milevska评)

北岛带动了香港新诗国际化。 (学者、文学评论家李欧梵教授)

香港国际诗歌节是北岛给香港的礼物。 (诗人廖伟棠)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