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赵普胜

增加 5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赵普胜
| 圖像 = [[File:赵普胜.jpg|缩略图|居中|[http://i.qulishi.com/static/2018/5/5bbab8ba0ae55 原图链接]]]}}
无为州[[庐江县]](今安徽庐江)人,元末[[红巾军将领]]。
[[赵普胜]],无为州[[庐江县]](今安徽庐江)人,元末[[红巾军将领]]。=简介= 中文 赵普胜(?-1359年),巢湖庐州路无为州庐江县(今安徽庐江)人。元末红巾军将领。善用双刀,故号“双刀赵”。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寿辉]]在蕲州起义,赵普胜会同俞廷玉父子([[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渊]]三子)、廖永安兄弟(弟[[廖永忠]]),以巢湖为根据地,发展水师,有水军千艘。十二年(1352年),赵普胜等配合天完军攻占太平诸路,继而攻下安徽无为、铜陵、池州、安庆等地,占江西湖口、彭泽一带。十三年(1353年),天完都城陷落,赵普胜退守巢湖结寨自保,发展有两万余众。十五年(1355年),天完政权重振于汉阳,遂又投奔徐寿辉。进驻枞阳,再取安庆。陈友谅忌讳赵普胜战功赫赫,又有谣言说赵普胜欲归吴者。至正十九年(1359年)九月,陈友谅诈以会军为期,将赵普胜邀至安庆,赵普胜不疑有他,如期赴约,陈友谅闻其至,且烧羊出迎,于雁水义登舟见陈友谅,陈友谅以图谋不轨的 义杀赵普胜,挟徐寿辉,移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ref name="左历史">{{cite web |url=http://www.hongtudi.org.cn/renwu/zhaopusheng/ |title= 赵普胜 ——元末红巾军将领| accessdate=2019-03-03}}</ref>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
 
出生地:安徽庐江
 
逝世日期: 1359年
 
职 业: 军事家
 
性 别: 男
 
=简介=
赵普胜(?-1359年),巢湖庐州路无为州庐江县(今安徽庐江)人。元末红巾军将领。善用双刀,故号“双刀赵”。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寿辉在蕲州起义,赵普胜会同俞廷玉父子([[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渊]]三子)、廖永安兄弟(弟[[廖永忠]]),以巢湖为根据地,发展水师,有水军千艘。十二年(1352年),赵普胜等配合天完军攻占太平诸路,继而攻下安徽无为、铜陵、池州、安庆等地,占江西湖口、彭泽一带。十三年(1353年),天完都城陷落,赵普胜退守巢湖结寨自保,发展有两万余众。十五年(1355年),天完政权重振于汉阳,遂又投奔徐寿辉。进驻枞阳,再取安庆。陈友谅忌讳赵普胜战功赫赫,又有谣言说赵普胜欲归吴者。至正十九年(1359年)九月,陈友谅诈以会军为期,将赵普胜邀至安庆,赵普胜不疑有他,如期赴约,陈友谅闻其至,且烧羊出迎,于雁水义登舟见陈友谅,陈友谅以图谋不轨的名义杀赵普胜,挟徐寿辉,移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
=史载=
书上都说赵普胜后来为陈友谅的得力将军,战功显赫。[[朱元璋]]想夺[[陈友谅]]的地盘,但苦于赵普胜把守着安庆和池州一线,抵挡了朱元璋的西进。朱元璋的大将军徐达多次进攻都被赵普胜给打了下来。在正面打败赵普胜无望的情况下,朱元璋利用陈友谅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使反间计,谎称赵普胜意欲投靠他,气得陈友谅在根本没调查的情况下就杀了赵普胜。
其实赵普胜根本就没有被陈友谅所杀,他一直追随着陈友谅,直到陈友谅战死。陈友谅死后,他逃到了[[阳新县]]富池镇的一个四面环山的地方住了下来,为了躲避朱元璋的追杀,他改姓袁,并世代居住了下来。早先那地方是几家杂姓居住的,赵普胜到那地方后慢慢的把其他姓氏的人都给赶走了。如今那地方已经繁衍成将近2000多人的村庄了,全村人全部姓袁。村里很多地方至今还叫着原始的名字,如张家塘、乐家坡。这个村子叫袁广村,村子的村谱最悠久的记录也是从赵普胜那时开始的。村里的老人都知道自己本姓赵,祖先是赵普胜。老人们都可以讲段赵普胜的事迹。
其实赵普胜逃到那并不是没根据,袁广村离 [[ 徐寿辉 ]] 起义的发源地蕲州只有一江之隔,天完政权开始的都城——浠水,就与蕲洲相邻,赵普胜当时号称天元政权的四大金刚之一,那里有着他辉煌的过去,在那里隐居意义可想而知。
2005年12月14日 [[ 武汉大学 ]] 历史学院 [[ 杨国安 ]] 教授带领考察团来袁广村考察,获取了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参考文献={{reflist}}
8,3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