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赵法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赵法箴
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35年5月13日
山东省莱州
国籍 中国
职业 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 《对虾养殖》《人工养殖对虾》《对虾幼体发育形态》

赵法箴,1935年5月13日出生于山东莱州,海水养殖专家[1]中国工程院院士[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1958年赵法箴从山东大学水产系毕业后分配至位于青岛的黄海水产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67年至1988年担任中新对虾养殖有限公司(新西兰)副研究员,技术经理;1988年担任黄海水产研究所养殖研究室主任,名誉所长,重点实验室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54年8月,赵法箴从烟台水产学校中专毕业,由于山东大学水产系扩招,学水产加工的赵法箴,跨专业报考了水产养殖,通过考试,进入山东大学水产系(今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养殖专业学习 。

1958年8月,赵法箴从山东大学水产系毕业。毕业后即分配至位于青岛的黄海水产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实习员(1958年8月至1978年12月)、助理研究员(1978年12月至1982年12月)、副研究员(1983年1月至1988年9月)、研究员(1988年12月晋升)。

1967年,赵法箴和同事加大捕捞网的网眼密度,清除蟹子幼体,虾苗成活率大幅度提升,解决了人工养殖的最大难题。

1967年9月,赵法箴担任中新对虾养殖有限公司(新西兰)副研究员,技术经理(至1988年6月)。

1979年底,在召开的全国对虾养殖工作会议上,赵法箴就对虾育苗攻关问题作了重点发言,提出用2-3年的时间,攻克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关。

1980年,赵法箴联合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山东海洋渔业所等单位,对"对虾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进行攻关。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提前一年使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获得成功。

1988年12月,赵法箴担任黄海水产研究所养殖研究室主任,名誉所长,重点实验室主任 。

1995年5月,赵法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80年代主持国家攻关项目"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项目,创立了高效、稳定可以有计划大批量生产苗种的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体系,使中国一跃成为对虾人工育苗和养殖产量最高的世界第一养虾大国。

研究经历

为了发展中国的水产养殖事业,赵法箴青年时期就开始了参与了黄海水产研究所"对虾发育条件及其苗种的人工培育"研究工作,1959年作为实习生的赵法箴参与了著名海洋学家朱树屏领导的对虾人工育苗课题,成功地培育出中国第一批人工虾苗;通过研究,基本弄清了对虾从产卵孵化到虾苗发育中所需的主要条件,总结出对虾人工育苗中所需要掌握的"种、水、饵、管"四个方面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对虾各幼体阶段所需饵料的基本种类等技术难点,为以后中国对虾人工大量育苗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赵法箴主持了"中国对虾幼体发育形态研究"课题,充分利用自己在大学里学习和掌握的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刻苦钻研,认真思考,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了科研任务,在这项研究中,他系统地描述了中国对虾各期幼体发育形态与习性,为以后的教学和生产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他与同事合作完成了对虾幼体发育生态研究,对以后的对虾全人工育苗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此,赵法箴与对虾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赵法箴

60年代中期,作为对虾养殖研究组组长,赵法箴带领研究组的其他同志先后在山东省日照石臼所、即墨、文登、崂山等地进行养殖试验。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攻克了对虾小面积人工养殖技术难关,之后,又突破了"对虾人工育苗及精养高产技术"和"中型水面对虾高产养殖技术"难关。并确立了一套对虾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措施。他在1967-1978年承担的"对虾人工育苗及精养高产技术研究",总结出彻底清除敌害生物和掌握好育苗水质是提高对虾出苗率的两个重要环节,而满足幼体饵料是提高出苗率的关键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使对虾人工育苗出苗率大幅度提高。在水泥池中育苗,平均每立方米水体育出虾苗1万余尾,在孵化箱中育苗,平均每立方米水体能育出虾苗11万~13万尾,土池育苗平均每次能够育出虾苗20万尾以上,并确立了一套室外大面积育苗法。并经过改进研究,确立了一套清淤除害、合理放养、科学投饵、调节水质等精养高产措施。在1.2亩池中平均亩产对虾400余千克,在13亩池中平均亩产对虾250千克,四个2亩池平均亩产488.5千克,最高亩产达551千克,突破千斤大关。居当时国内领先水平。该项成果先后荣获1978全国科学大会奖、山东省和青岛市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家科委推广奖。。

从不满足、不断探索是赵法箴工作的特点。由于以往中国的对虾养殖,基本上是依靠从大海中捕捞自然苗,随着中国对虾养殖业的兴起,仅靠捕捞自然苗已远远不能满足养殖生产之需,而且有损于天然资源。作为中国对虾养殖业的先驱之一,他深感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严重性。若不及时解决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必将严重阻碍中国对虾养殖事业的发展。他深感重任在肩,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迫使他要冲破难关,闯出一条工厂化育苗的新途径。于是,在1979年底召开的全国对虾养殖工作会议上,他就对虾育苗攻关问题作了重点发言,详细论证和阐述了开展对虾工厂化育苗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用2~3年的时间,攻克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关。1980年,赵法箴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对虾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的国家攻关项目。他主持起草项目计划,安排落实实施方案,组织各方协调攻关,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突破了这道难关。提前一年使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获得成功。

该项成果的贡献与技术关键是:(1)解决了亲虾培育技术,使育苗用亲虾来源得到了保证。(2)掌握了人工创造良好育苗水质条件的理论依据和控制方法,为对虾幼体的顺利发育提供了条件。(3)筛选出适宜对虾幼体各发育阶段的动植物性饵料和人工饵料,为幼体正常发育提供了物质条件。(4)提出了适合对虾工厂化育苗的应用设备,制定出了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操作规程。该项成果随后在全国沿海各省市全面推广应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海洋水产动物人工育苗量最高的国家。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并使之很快成为中国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使全国对虾养殖产量从1978年的450吨猛增至1991年的22万多吨。据不完全统计,仅1982-1992年,全国养殖对虾的直接产值累计超过400亿元。该项成果的获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长期依赖捕捞天然虾苗养殖的局面,不仅推动了中国海水养殖事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移植、增殖放流事业的发展。该项成果1982年荣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983年荣获农牧渔业部科技改进一等奖,198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又获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金牌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特别奖金奖。

随着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成功,赵法箴又转向了"中型水面高产养殖技术"的研究之中,他与同事们一道,仅用一二年时间,攻克了中型水面对虾养殖技术关。并荣获原农牧渔业部科技改进二等奖。

随着中国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和养殖技术的提高,饵料数量、质量的多少与好坏,已成为制约对虾养殖业的关键问题之一。特别是大量投喂鲜活饵料,不仅污染水质,而且破坏大量的幼鱼、幼虾和贝类资源。因此,急需解决人工配合饵料的问题。赵法箴与他的同事们,先后开展了"对虾人工复合饵料"、"对虾配合饵料"的研究工作,并先后荣获青岛市科学大会奖、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发展中国的对虾养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在近年带领科研团队成功培育出中国第一个海水养殖动物新品种---中国对虾"黄海1号",填补了中国海水养殖动物选择育种研究的空白,为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对虾养殖优良品种产业化及促进中国对虾养殖的"二次创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黄海水产研究所赵法箴院士等科研人员突破了"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海洋水产动物人工育苗量最高的国家,为中国的水产养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赵法箴主持的农业部"对虾综合养殖防病技术",承担的"八五"国家攻关应急项目"对虾养殖暴发性流行病生态防病技术"等研究项目均取得了重大成果,获得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农业部的奖励。

学术论著

赵法箴结合科研,进行了大量专业技术理论的研究,发表了30余篇论文和学术报告,撰写和主编了《对虾养殖》、《人工养殖对虾》、《对虾幼体发育形态》等专著。

1赵法箴.对虾幼体发育形态.海洋水产研究资料.北京:农业出版社,1965

2赵法箴.对虾养殖方法.动物的利用与防治.1968

3赵法箴.人工养殖对虾.全国农林科学实验资料.1972

4赵法箴.提高对虾育苗率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科学技术选编.1972

5赵法箴.1976年对虾人工混合饵料试验总结.海洋水产研究丛刊.1977(24)

6赵法箴.1976年人工养殖对虾试验.海洋水产研究丛刊.1977(24)

7赵法箴.对虾精养高产试验总结.全国海水鱼虾养殖现场会材料汇编.1978

8赵法箴.对虾育苗和养殖技术要点.全国海水鱼虾养殖现场会材料汇编.1978

9赵法箴.养殖对虾的饵料研究Ⅰ.基础饵料及投喂生物饵料的初步试验.全国海水养殖增殖发展途径学术会议论文报告汇编.1980

10赵法箴.人工养殖对虾.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11赵法箴.对虾幼体蜕皮的观察.全国对虾养殖会议材料.1979

12赵法箴.对虾工厂化育苗研究总结.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鉴定材料.1981

13赵法箴.累代养殖中国对虾育苗效果的观察.海洋科学.1992(6)

14赵法箴.中国对虾虾池浮游生物与对虾养殖的关系.海洋科学.1993(6)

15赵法箴.虾池应用增氧机的使用方法及效果.海洋科学.1994(5)

16赵法箴.中国对虾养殖与增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产业卷.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17赵法箴.中国对虾虾池几种动物的摄食能力和选择性研究.海洋科学.1995(3)

18赵法箴.对虾暴发性流行病原因与对策.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1997

荣誉表彰

1986年 国家科委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3]

1990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一批)

1995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产科学界第一位)

2012年度 青岛科技最高奖

社会任职

赵法箴先后担任山东省第五届人大代表,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常委等职。兼任农业部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学会顾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兼"生态学"分会副理事长,全国海洋资源研究开发保护专家组成员,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青岛市第八届人大代表,山东省五届人大代表,第七~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并先后当选为青岛市第八届人大代表、山东省第五届人大代表、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人物评价

赵法箴在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及其高产技术和对虾人工配合饵料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培育出中国第一批人工对虾苗,为中国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贡献。近年来,赵法箴团队成功培育出中国第一个海水养殖动物新品种中国对虾"黄海1号",填补中国海水养殖动物选择育种研究的空白,为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对虾养殖优良品种产业化以及促进中国对虾养殖的"二次创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赵法箴在为发展中国的海洋水产事业的道路上度过了青春年华,换来了鬓发斑白。他用坚实的脚步在祖国的海疆踩出了一条清晰绚丽的足迹。他不谋索取,不求名利,只求奉献。他常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祖国水产事业的发展,变科技为生产力是我最大的愿望。"他为人正直,胸怀坦荡,把大半生精力献给中国的对虾养殖事业。在他从事对虾养殖和实验生态研究的三十余年里,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沿海渔村,他走到那里,就把技术和知识带到那里,并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来源

  1.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水养殖专家 赵法箴 ,魅力烟台网
  2. 赵法箴 ,中国工程院网
  3. 赵法箴 ,中国农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