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趕山鞭 - 傳說中的神鞭

趕山鞭 - 傳說中的神鞭

中文名稱;趕山鞭

傳說中的;一條老子趕山鞭

趕山鞭,是中國傳說中的一條鞭子。《古小說鈎沈》輯《三齊要略》雲:"始皇作石橋,欲過海觀日出處。時有神人,能驅石下海,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至今悉赤。陽城山上石,皆起立東傾,如相隨狀,至今猶爾。

目錄

序言介紹

威力巨大的神鞭。傳說秦始皇築石橋,欲渡海觀日出處。時有神人,能驅石下海,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見《太平寰宇記》卷二十引《三齊略記》、《太平御覽》卷七三引《齊地記》。

引證解釋

《紅旗歌謠·水從天上飛下來》:"集體力量比天大,強過始皇趕山鞭。"

《民間文學》1979年第4期:"除孟姜女故事外,拾糞老人還講了關於趕山鞭的傳說。"[1]

相關傳說

老子趕山鞭

由於民間傳說老子得道成了仙,所以有關他的很多遺蹟都有美麗的傳說。老子故里河南省鹿邑縣城裡邊的老君台(升仙台),台上廟前有一個鐵柱,在鹿邑太清宮老子生地太極殿的左前方也有個一鐵柱,民間稱之曰"趕山鞭"。

傳說在遠古時期,賴鄉溝老子住的村子前有一座大山,山峰陡峭,仰面不見太陽,人稱它"隱陽山"。荒山亂石,雜草叢生,交通極為不便,人們缺吃少穿,百姓苦不堪言。為把大山變為桑田,老子燒煉礦石七天七夜成了鐵,又將鐵燒煉七七四十九天,煉出了一根閃閃發光的鐵鞭。他舉起鐵鞭向大山連抽三下,道道金光奪目耀眼,隨着"轟隆隆"的響聲,大山拔地而起隨風飛向遠方,頃刻間這裡的大地變成了一馬平川,歡呼雀躍的賴鄉溝人從此安居樂業,過上了幸福生活。人們說,由於當時老子趕山用力過猛,將鐵鞭震斷,前段迸落在老君台上,後段老子隨手扔在了太清宮。

民間的傳說表達了人們對老子的敬仰之情,其實,太清宮鐵柱和老君台鐵柱一樣,是"柱下史"之柱,是紀念老子之物。"柱下史"是對老子的尊稱,老子曾任周朝史官,在朝堂上做大事記錄。古代天子尊貴無比,朝廷議事只有他一人坐着,百官皆肅立階下。為了書寫方便,周天子允許老子倚在殿內的柱子上記事,為此,後人稱老子為"柱下史"。後人在建廟時就在廟中立一鐵柱以示紀念,後來道教將老子尊為始祖,道士們便把鐵柱縮小為發替插在頭上,表示對老子的虔誠和尊敬。據鹿邑縣誌記載,鐵柱"高八尺,圍尺有八寸,舊志為唐時舊物"。

秦始皇山鞭

傳說秦始皇得到一個神鞭,可以驅石趕山。

《古小說鈎沉》輯《小說》引《三齊要略》雲:"始皇作石橋,欲過海觀日出處。時有神人,能驅石下海,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至今悉赤。陽城山上石,皆起立東傾,如相隨狀,至今猶爾。"

《 太平廣記》引《齊地記》:"舊秦始皇以術召石,石自行,至今皆東首,隱軫似鞭撻痕。"

相關視頻

傳說是秦始皇的趕山鞭,某個角度看起來有點像那個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