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彩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超强台风彩虹 (英语:Typhoon Mujigae,国际编号:1522,联合台风警报中心:WP222015,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Kabayan)是2015年太平洋台风季第20个被命名的风暴。“彩虹”(무지개)由北朝鲜提供,正是指彩虹这种光学现象。
彩虹于路径方面是一个典型的西进风暴,于菲律宾以东海域形成后,穿越吕宋并进入南海北部,吹袭华南,不过强度上则比各官方气象部门预期猛烈,原先预计只达强热带风暴上限或台风下限强度,最终彩虹却发展为一股成熟台风,更成为1949年以来,10月登陆中国的最强风暴,超越1964年台风黛蒂之纪录,并为海南岛、广东西部等地带来严重破坏,“彩虹”一名因而在第48届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会议上被通过永久退役[1],并改名为“舒力基”。强烈厄尔尼诺现象改变大气环流,令南海北部于2015年风季自从7月的强台风莲花之后没有热带气旋活跃,香港、澳门、广东西部、广西、海南岛等地罕有于夏季出现接近3个月不受热带气旋吹袭的“空窗期”(当中香港更是1946年有纪录以来首个8月至9月皆没有风暴吹袭的风季),直至彩虹的来袭才令空窗期结束;而那一段空窗期亦成为彩虹强度超出各部门预测的原因,在这段空窗期中,南海积聚大量能量,彩虹受惠于这些能量,穿越南海时强度爆发。“彩虹”一名对上一次使用是在2009年,当年的热带风暴彩虹也是吹袭南海北部和华南地区,并同样为港澳地区带来三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但强度就远远不及。
发展过程
台风杜鹃横扫台湾之际,为菲律宾一带引进活跃的西南季风,并与亚热带高压脊所挟带之东北信风汇聚,一个低压区于2015年9月28日在雅浦岛西北面海域上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在中午12时给予热带扰动编号90W。由于垂直风切变微弱,低层辐合、高空辐散皆良好,且海水炎热,该低压区很快已经呈现热带气旋的雏形。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翌日(29日)凌晨2时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跳过评级“低”,直接评级为“中”,3小时后(凌晨5时)更上调至“高”,并同时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该低压区在30日逐渐整合,螺旋性渐变明显,低层环流中心若隐若现,台湾中央气象局在当日下午2时将该系统升格为热带低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在当晚11时把该系统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22W,日本气象厅在3小时后,即10月1日凌晨2时跟随升格,同日下午3时25分对其发出烈风警报。中国国家气象中心亦在下午5时20分把该系统升格为热带低压,而香港天文台则在下午6时半,在未有表示“一个热带气旋似乎在形成中”的情况下,把该系统升格为热带低压。
在亚热带高压脊引导下,该系统在当日采取偏西北路径,时速20至22公里,逼近菲律宾吕宋;而其环流以西面较强、东面较弱,不过低层环流中心受对流包围,未有外露。各官方气象部门对该热带低压的预测路径颇为一致,都是预计该系统大致朝向海南至广东西部一带,最高强度则介乎强热带风暴上限至台风下限。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晚上11时率先把该系统升格为热带风暴,但6小时后因应系统在吕宋登陆,而降回热带低压级别;可是就在该热带低压即将登陆吕宋的时候,台湾中央气象局在10月2日凌晨2时将该系统升格为轻度台风,日本气象厅也紧随其后,在1小时之后(凌晨3时)把该系统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彩虹,给予国际编号1522。
香港天文台在10月16日公布强台风彩虹报告,把彩虹巅峰时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由强台风下限的每小时155公里,大幅上调至每小时175公里。而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则上调至每秒52米,评级至超强台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