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梅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images/a/aa/%E8%B6%85%E5%BC%BA%E5%8F%B0%E9%A3%8E%E6%A2%85%E8%8A%B1.jpeg)
超强台风梅花(英语:Typhoon Muifa,联合台风警报中心:WP112011,国际编号:1109,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Kabayan)为2011年太平洋台风季第9个被命名的风暴。“梅花”一名乃由澳门提供,梅花耐寒,代表中国人一种坚毅的精神。梅花的特点是爆发性增强,其中心风力由强热带风暴水平,短短1日内暴升至相当于超强台风(中国国家气象中心、香港天文台)、超级台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或5级台风(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1])的程度。由于梅花曾一度爆发增强,CMA曾上望70m/s。
发展过程
7月24日,一个热带扰动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形成,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给予Low及Medium评价。至7月25日,升至High评价,同时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7月26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格为热带低压,同时给予编号11W,中央气象局亦有跟随升格;同日早上,日本气象厅发出烈风警报。
7月27日,香港天文台将此风暴评级为热带低压。
7月28日早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格为热带风暴;同日14时,日本气象厅亦升格,并名之为梅花;20时,香港天文台亦升格之。
7月29日7时40分梅花集结于菲律宾以东海域,约北纬12.6度,东经132.5度附近。移动缓慢,西向。日本气象厅测出梅花中心最低气压为990百帕。
7月30日4时正,梅花集结于菲律宾以东海域,卡坦端内斯省首府比拉克东偏北930公里,约北纬16度,东经133.4度附近。移动时速为15公里,北向。日本气象厅测出梅花中心最低气压增强为980百帕。随后,梅花大幅度增强,14时,中央气象局升格为中度台风,中心气压增强为970百帕,55分日本气象厅跟进;稍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于第20号警报中将平均风速直接由60kts提高到85kts,跨越了两个分级。2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又将平均风速提高到115kts,再跨越两个分级,中央气象局测出梅花中心最低气压增强为940百帕。
在7月30日8时到20时12个小时间,梅花平均风速由110km/h增强到215km/h,从热带风暴跨越到四级台风,增长速度几乎超过1983年的台风佛瑞特。这也造成了很大的预报误差,在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的第19号警报预测梅花在8月1日8时增强到95kts,中央气象局在7月30日8时则预测7月31日8时中心气压会达到970百帕,以及韩国气象厅在7月29日到7月30日上午所做的多次预测都预测8月1日颠峰强度950百帕,但实际上却强了极多。
7月31日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测出梅花平均风速增强为140kts,中心最低气压为930hPa(NESDIS的数据为904hPa),成为台风桑达之后2011年太平洋台风季第二个五级台风,平了台风佛瑞特的最大平均风力增强速度纪录,但气压增强的幅度仍然差了很多。14时,梅花稍为减弱,回到4级台风的分级,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测出平均风速为125kts。20时,梅花继续减弱,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测出平均风速减弱为110kts,中央气象局测出中心气压上升至940百帕。
8月2日晚上,梅花完成眼墙置换,开始向西转,强度也有增强,到了第二次颠峰的115kts。
8月3日,虽然台风强度有所减弱,但结构却更扎实、完整,首次出现明显的台风眼[2] ,更短暂的出现了双重眼壁。
8月7日早上,梅花进入东中国海,强度明显减弱。
8月7日晚上,减弱为热带风暴。
8月9日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后来梅花减弱为低压区,再转化为温带气旋,8月15日才正式消散。
视频
超强台风梅花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辛普森飓风等级法是怎样的?,爱问
- ↑ 为什么台风有眼——台风眼怎么形成的?,中国天气网,201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