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跌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跌打香港獨有的名稱,即骨傷科, 被列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實口語中的「鐵打」,應稱為「跌打」。[1]

功夫,容易跌傷打傷,故早期香港的武術家除了傳授武術外,大都兼開跌打醫館,固有「未學出拳,先學紥馬;未學功夫,先學跌打」之說。其中的代表人物有關德興、白鶴派陸智夫等。

跌打骨傷是研究皮肉、筋骨、氣血、臟腑經絡損傷疾患的一門科學,其治療範圍大致可分為骨折、脫位、傷筋和損傷內證四類。治療分為內治法和外治法,包括內服、外敷中藥,理筋手法、針灸、夾縛固定和牽引療法等等。[2]

跌打的歷史

易筋駁骨的跌打, 早在周朝時已有「金鏃科」之稱,並一直沿用至唐朝。但到了五代十國宋代時被改稱「正骨科」,此名稱被沿用至清代。在民間則稱作「跌打傷科」,尤其廣東人一般說跌倒、打傷便要「看跌打」,因而有「跌打」這個俗語。

在一百多年前的香港新界圍村經常發生暴力衝突, 不少村中男丁往東莞佛山等地拜師學武,或請師傅到村中教授武術用作自衛。 大多師傅精通武術和跌打,因此弟子們也跟隨師傅學習跌打,可見早期香港, 武術和跌打有著密切關係。

從前,跌打師傅為患者斷症後上山採藥,把山草藥洗淨並切碎,然後放入藥盅搗碎,完成後用樹葉包裹為病人外敷。 現代 尋找山草藥變得艱難,醫師便以藥粉代替新鮮山草藥, 然後用酒精煮過才熱療外敷。

跌打的應用

清代《傷科補要》內記載的《入骹歌》口訣:「上骹不與接骨同,全憑手法與身功,宜輕宜重是高手,兼嚇兼騙是上工,法使驟然人不覺,病者知也骨已攏」,意思指醫師為傷者入骹要懂得適時輕重用力,也要分散患者注意,在一瞬間運用手法入骹,到患者反應過來時,骹位已經復原。

骨傷科古籍記載了很多這類醫治病人的手法,一般跌打醫師的手法都以《醫宗金鑑》為綱領,離不開「摸、提、端、接、按、摩、推、拿」。[3]

跌打對人體筋骨經脈有深刻理解,最擅長應付急性外傷,例如小型骨折復位,敷藥後以小夾板固定,方法靈活簡單,不用打石膏,治理脫骹復位是跌打醫術的另一特長。在以前,醫師若能為一個跌斷腿的人重新接上斷腿,即使成了瘸子,病人也會千恩萬謝。

一般扭傷,傷及筋肌而瘀腫,醫師會先用跌打酒按摩其患處,以助舒緩腫痛及鬆開筋骨,然後才敷藥。 藥粉需用燒酒作為藥引煮開至膏狀,令其藥性得以發揮,敷約20小時便可移除。 往往醫師還會囑咐病人需要戒口,忌飲冰冷飲料及食用酸的食物、糯米燒鵝等。此西醫則沒有戒口這回事。

《中醫藥條例》對跌打的影響

《中醫藥條例》自1999年起在香港實施以來,中醫主要分為全科、針灸科和骨傷科。跌打屬骨傷科,全港跌打醫館的招牌亦須易名「骨傷科」。

早年本地的跌打醫館大部分都是由武館開設,到後來跌打醫師需獲發牌照才能行醫,跌打醫術由從前習武的師傅親自傳授徒弟, 轉變為學院培訓。

現今西醫醫療質素提高, 對於開放性的或粉碎性的骨折需要手術治療,在這方面,西醫佔有絕對的優勢。但在香港,中醫跌打醫治骨折方面的發展其實已大大萎縮了。

視頻

吾土吾情:醫武一家

參考來源

  1. 睇鐵打?睇跌打?. 醫天圓. [2020-11-23]. 
  2. 跌打原理及常用藥物. sportsoho. [2020-11-23]. 
  3. 跌打.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