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车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车浩
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生 1977年12月
辽宁省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育工作者

车浩,1977年12月生,辽宁人,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博士。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刑法学。

2016年,当选2015年度长江学者,进入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2]

人物经历

000年-2003年,北京大学刑法学硕士。

2003年-2007年,北京大学刑法学博士。

2005年-2006年,德国弗莱堡大学和马普研究所研修。

2007年9月-2008年8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任教。

2008年9月-2010年8月,清华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0年9月-至今,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

兼任北京大学刑事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检察院检察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国检察学研究会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委员会理事等社会职务。

主要贡献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课题若干。在《人民日报》、《南方周末》、《中国法律评论》等发表随笔评论若干。

发表论文:

《法学研究》2013年第1期,"中国刑法学的现状、传统与未来"。

《法学研究》2012年第2期, "盗窃罪中的被害人同意"。

《法学研究》2010年第2期, "强奸罪与嫖宿幼女罪的关系" 。

《法学研究》2009年第5期, "假定因果关系、结果避免可能性与客观归责" 。

《中国法学》2013年第1期, "'扒窃'入刑:贴身禁忌与行为人刑法"。

《中国法学》2012年第1期, "自我决定权与刑法家长主义"。

《中国法学》2011年第5期, "自我决定权与刑法家长主义"。

《中国法学》2008年第4期, "被害人同意的体系性地位" 。

车浩
车浩教授

《中外法学》2014年第5期, "占有概念的二重性:事实与规范" 。

《中外法学》2008年第5期, "被害人同意在故意伤害罪中的界限" 。

《清华法学》2015年第4期, "法定犯时代的违法性认识错误" 。

《政法论坛》2009年第3期, "从间接正犯到直接正犯" 。

《政法论坛》2006年第3期, "犯罪论体系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展开" 。

《法律科学》2015年第3期, "占有不是财产犯罪的法益" 。

《法律科学》2008年第6期, "刑法上的被害人同意能力" 。

《法学评论》2010年第1期, "论推定的被害人同意" 。

《法学》2015年第10期, "刑事立法的法教义学反思"

《法学》2011年第8期, "从李昌奎案看邻里纠纷与手段残忍的涵义" 。

《法学》2008年第9期, "从华南虎照案看诈骗罪中的受害者责任" 。

《法学》2015年第10期, "刑事立法的法教义学反思--基于《刑法修正案(九)的分析》"。

《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第6期, "德国关于被害人同意之错误理论的新进展" 。

《政治与法律》2014年第5期, "过失犯中的被害人同意与被害人自陷风险" 。

《政治与法律》2010年第6期, "被害人视角下的持枪抢劫" 。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9期, "复数法益下的被害人同意" 。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11期, "承诺还是同意?--从语境差异看概念移植与翻译" 。

《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从大众到精英:我国犯罪论体系话语模式的转变" 。

《刑事法评论》2003年第13卷, "被遮蔽的世界:监狱同居楼里的性和生育" 。

《刑事法评论》2002年第11卷, "刑法公法化的背后-对罪刑法定原则的一个反思" 。

《中国法学》2004年第6期,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2004年会综述" 。

《刑法评论》2009年第1卷, "论被害人同意的对象" 。

《刑事法判解》2009年第1期,"德国帝国法院刑四庭关于癖马案的判决书(翻译)" 。

《人民检察》2008年第15期, "行政许可的出罪功能" 。

《刑事法研究》2005年第1期, "从体系角度审视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缺陷" 。

编著作品:

《车浩的刑法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刑法总论精释》(副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年版。

《刑法各论精释》(副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年版。

《犯罪论体系》(合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刑法学读本》(合编),上海交大出版社2010年版。

《刑法历次修正案权威解读》(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刑事法判解》(执行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 。

获奖记录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7)

车浩
车浩教授

北京市优秀教师(2017)

宝钢优秀教师奖(2015)

北京大学正大教师奖(2013)

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标兵(2013)

北京大学仇浩然优秀教师奖(2011)

北京大学杨春洗基金会优秀教学奖(2012)

教育部第七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5)[3]

首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优秀奖二等奖(2013)

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7)

北京大学第十一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1)[4]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2009)

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09)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十杰”(2004)

视频

北大师说——车浩老师 2018年12月05日发布

车浩教授对案例教学意义之见 2019年04月25日发布

参考来源

  1. 车浩: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 2017-10-19
  2. 车浩 ,万方数据
  3. 车浩 ,北京大学
  4. 车浩 ,中国法学创新网, 201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