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车道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车道乡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元代这里有一条畅通东西的车马大道,故名车道。车道乡位于环县西部,辖16个行政村,幅员面积682平方千米。车道乡境内乡村公路纵横,交通方便。该乡属半农半牧区,农牧业基础雄厚,集市贸易初具雏形,是环县有名的滩羊养殖基地和以燕麦、荞麦等为主的小杂粮生产基地。车道乡境内冯家煤炭储量丰富,质优层厚,据考证可供开采150年。车道乡经济、社会事业迅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先后被评为"光荣脱贫乡镇",环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乡镇"。[1]

简介

车道乡,距县城71公里,全乡共辖16个行政村,67个村民小组,4203户。

基本情况

自然环境:车道乡位于环县西部,平均海拔1648米,年均降雨量425.4毫米,年平均气温7.5℃,全年无霜期110天。常用耕地面积6266.67万亩,乡镇行政区域面积682平方千米。行政区划:辖村民委员会16个。

人口情况:总人口20702人(2017)

六通情况:车道乡通电的村13个,通邮的村1个,通电话的村4个,通公路的村3个,通有线电视的村13个。

经济指标: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2571.85万元,粮食播种面积6533.30万亩,粮食总产量6200吨,财政总收入177.2万元,财政支出139.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人1278元。

文教卫生:车道乡学校总数53所,在校学生总数2888人,教师总数107人,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数49人,病床25张。

名优特产:羔羊肉、羊绒、养麦、燕麦等。

自然资源

车道乡境内地形以丘陵沟壑区为主,年平均气温7.5℃。年均降水量425.4mm,无霜期110天。粮食作物主要以冬小麦、糜子、荞麦、玉米、燕麦为主,经济作物有葵花、胡麻、豆类、薯类、药材等。车道乡地下矿藏丰富,已探明煤炭资源已经勘察开采,石油、天然气等资源逐待开发。

乡设机构

车道乡设党委机构、人大机构、政府机构,不再设立政协机构。政协的有关工作明确一名党委成员兼管。乡镇与村之间不设立中间层次的管理机构。乡镇工作机构:党政综合办公室(加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牌子)、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乡镇设立人民武装部。乡镇共青团、妇联、工会组织的设置按有关章程执行。环县公安、司法机构延伸、派驻到乡镇,设置公安派出所、司法所。

直属事业机构和人员编制:车道乡事业机构有中小学校、卫生院、财政所、农村经营管理站、农业服务中心等直属事业机构。[2]

历史背景

车道乡位于环县西北部,距县城71公里,总土地面积为682平方千米,乡共辖16个行政村,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702人(2017)。车道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5年毛泽东主席带领中央红军途径本乡魏洼、陈掌、万安、樱桃掌、代掌、刘园子六个村。1936年环县解放后,苦水掌为当时中国共产党固北县委、固北县政府驻地;抗日战争爆发后,车道人民踊跃支前,涌现出了许多革命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故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群众以其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作风积极投身于大生产活动中,1958年12月车道人民公社被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亲笔签发授予"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经济状况

车道乡2006年乡粮食总产达到780万公斤,财政总收入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30元。车道乡坚持以 "一个基础(粮食),三项建设(农田、小水、生态),四大产业(洋芋、小杂粮、草畜、葵花)"为主线,按照"乡南抓黄豆、洋芋,乡北抓草畜、杂粮,抓"葵花、胡麻"的思路,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得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得到改观,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提高。

特色农业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

车道乡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万亩,并在双庙村建成一个千亩连片种植示范点,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玉米亩产可达到500公斤以上,可增加车道乡经济收入560万元,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民增收的"双突破"。车道乡2008年全膜双垄沟播3.1万亩,连片种植示范点5000亩。车道乡领导班子深入农户动员广大群众,留足地块,宣讲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还组织了乡16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部分群众代表到双庙村观摩学习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杏树工程的实施

环县杏树工程已成为车道乡农民增收的一部分,车道乡魏洼村有杏树8250亩,户均27.1亩,全村人均年杏产品收入37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左右,村民刘成民5年杏产品收入达到3万元。在实施杏树工程时,还采取发展龙头企业带动杏树工程建设。杏产品加工企业的不断壮大为车道乡杏树工程建设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也为车道乡农民增收注入了活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