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玉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辛玉齡 |
辛育齡(1921年2月-2022年6月7日),河北高陽人,畢業於蘇聯醫學院,中日友好醫院原院長[1]、胸外科主任,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新中國胸外科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2]。
戰爭時期,辛育齡曾與白求恩並肩戰鬥,多次衝上前線救治傷員。和平年代,長期致力於中國胸外科創建和發展,是中國人體肺移植手術第一人,在胸外科領域多個方面取得「從0到1」的突破,為中國衛生健康事業創新發展作出卓越貢獻。曾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先進工作者」等稱號[3]。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組織部、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授予辛育齡「七一勳章」[4]。
2022年6月7日,辛育齡逝世,享年101歲[5]。
目錄
基本信息
出生日期----1921年2月
出生地點----河北高陽
逝世日期----2022年6月7日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醫療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新中國胸外科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畢業院校----中國醫科大學
代表作品----《結核病學》
專 業 ---- 胸外科專家
人生履歷
1947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1951年留學蘇聯,後獲蘇聯醫學院副博士學位。
1956年回國。歷任北京市結核病研究所研究員、胸外科主任、副所長,中日友好醫院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華醫學會副會長。1956年負責創辦北京結核病研究所胸外科研究室,並在我國首先使用胸膜外油(氣)胸法治療急性大咯血。改進了肺切除支氣管錢端縫合方法,完成了肺段切技術的標準化。1965年開展了針麻肺切除術。1978年在我國完成第一例人體肺移植術。1982年主持籌建中日友好醫院。1979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8年,以前瞻性眼光拍板邀請著名中醫腫瘤專家劉同慶攜其發明的"克癌7851"進入中日友好醫院進行臨床和基礎研究,並親自領導這項實驗,獲得巨大成功,榮獲國家中醫藥局科技進步二等獎。著有《結核病學》、《現代肺結核外科治療的新進展》等。
2022年6月7日22時54分,辛育齡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20世紀50年代,辛育齡成功應用肺切除技術治療了數百例重症肺結核合併大咳血的病人。20世紀60年代,研究成功支氣管黏膜外縫合法、支氣管袖狀切除吻合法、食管癌切除縱隔內吻合法。20世紀70年代,率先完成兩例人體肺移植,為中國開展臟器移植提供了經驗,並率先研究針刺麻醉做外科手術並成功地施行了千例針麻肺切除術,推動了中國針灸鎮痛原理的研究工作。20世紀80年代,主持中國各民族的白細胞分型調研工作,並創建了中國LHA細胞系庫。
科研成果獎勵
肺切除技術,衛生部技術革新獎
成功支氣管黏膜外縫合法、支氣管袖狀切除吻合法、食管癌切除縱隔內吻合法,國務院重大科技成果獎和北京市科技成果獎
人體肺移植,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獎
中國各民族的白細胞分型調研工作,衛生部科技成果二等獎
辛玉齡 |
1998年,第四屆國際電化學大會創新獎
2002年,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學術論著
截至2022年3月,辛育齡累計發表醫學論文150餘篇,中英文電化學治療腫瘤專著5冊。
癌症的電化學治療。
肺癌食管癌的防治。
人才培養
學生培養 截至2022年3月,辛育齡為全國培養了三百餘名高級胸外科醫師、三十餘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兩千餘名醫師,為中國國外培養了近百名專業技術人才。
2009年,首都十大健康衛士
2021年 ,七一勳章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全國百名優秀醫師
全國勞動模範
全國先進工作者
外界評價
周舒教授在其回憶錄《八十五年人生路》中,用濃墨重彩對辛育齡教授做了評述,這是迄今為止對辛育齡記錄和評價最為完整的一份資料,摘錄如下::
我認識他(指辛育齡)始於1946年的春天。日本投降後,延安的中國醫大奉命遷往東北,路經張家口時因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道路受阻暫時與我們學校合併。他當時是20期的學員,大家對他的評價是很有活力,精明能幹,多才多藝,是學生會的宣傳部長。但在我的記憶中,他當時還是一個 "土包子",不久他們就去了東北。1954年我在蘇聯再見到他時,昔日的"土包子"變成了溫文儒雅的學者。七十年代我再見到他時,他已是事業有成的北京知名胸外科專家了。以後在針刺麻醉的學術交流會上常常見到。他親身經歷了針刺麻醉下的闌尾手術,自己的兒女也是在針刺麻醉下剖腹誕生的。可算是親身嘗到了梨子味道的、推動針刺麻醉研究不可多得的專家。再後來就是80年代在中日友好醫院,他是院長我是他的部下了。但留給我深刻記憶地,不是以前的辛育齡,也不是作院長時的辛育齡,而是在他不當院長後,在科研合作中親身經歷的兩件事。一是"克癌7851的研究",二是他的"電化學治療癌症"。
由於我們都經歷過革命戰爭年代的鍛煉,都是黨和人民送到蘇聯深造的留學生,也都經歷過文化大革命那非常時期。如今,在改革開放的大好年代,科學研究春天的到來,使我們產生了積極投入的渴望。新形勢下如何開展科學研究,成為了我們共同面對的問題,也就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當時,改革開放的大潮在科研領域已沖向科研體制的改革,體現在科研課題的選定和科研經費的籌措上了。自選課題自籌經費已成一種時尚。曾經是中日友好醫院首任院長的辛育齡順應潮流,開始考慮是否可引進民間醫生劉同樂和劉同慶兄弟應用多年的一種名為"克癌7851"的抗癌藥物。藥物收入的一部分可用作科研經費,是一條有經費保障、能很快作出結果的工作途徑。他建議我參與此項工作,我欣然地接受了他的建議。可說是在他的指引下,我步入了研究癌症的大門。
但是怎樣開始呢?首先要弄清楚這是一個什麼藥,合作者當時是不肯清楚地告訴我們,而我們不弄清楚又不能盲目開始工作。怎麼辦?我們就把這個藥物拿到了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請他們幫忙用當時最先進的中子活化技術作了分析。當了解到這是一個以銅、鐵化合物為主結合一些中藥製成的"抗癌藥物",我對它產生了興趣,因為這是一個中西醫結合的藥物。如果真地有效,其機理的探討是很有意義的,可成為博士研究生的論文課題。研究組的邵金鶯副主任技師和杜皓平主管技師馬上作了藥物的毒性實驗,我和遲永春副研究員帶領技術人員對此藥的抑瘤效果在荷瘤小鼠身上作了實驗,很快得到了令人高興的結果。藥物沒有明顯毒性,確有一定的抑瘤作用。是否能在中日友好醫院的門診開始試用,需要院領導批准。幸運地是當時的院長陳紹武是一位開明的院長,也是一位熱心改革開放的開拓者。在他的主導下,很快地得到了批准。由主任醫師馮爾陸與劉同慶負責,開始在中日友好醫院的門診收治病人。辛育齡教授親自把關。他是一位多年從事腫瘤醫療與科研工作的權威專家,如能得到他的肯定,無疑是可信的。他要求對每一位病人都要嚴謹、細緻、客觀地進行觀察。認真地關注每一例病人的"治療效果"和"毒副作用"。我和遲永春等繼續對"克癌7851"的抗瘤效果和作用機理進行動物實驗。從不同水平證實了"克癌7851"的抗癌作用和機理。包括:1、對癌細胞的直接殺傷作用,看到殺傷過程中的癌細胞絨毛的脫落,癌細胞核、細胞漿、線粒體及異染色質的損傷,直至癌細胞的崩解破壞。2、對癌細胞DNA合成的抑制,致使癌細胞DNA含量減少、倍體組方圖峰值明顯左移、癌細胞分裂指數下降等等。3、從基因水平觀察到可增強抗癌基因、抑制促癌基因的表達。工作進展的迅速而順利。
不得不承認,這項工作能有機會邁入中日友好醫院的大門,沒有辛育齡教授那種敢於衝破傳統阻力的無私無畏精神,是根本不可能的。前前後後經過了十年左右的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並不是一帆風順。各種非議不斷,好壞議論都有。但是在辛育齡的帶領下,及時地解決遇到的各種難題,不達目的不肯罷休的毅力,給研究組人員以信心和力量,這項《克癌7851"的臨床效果和實驗研究》在1990年獲得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科技進步二等獎。1991年3月曾作為抗腫瘤三類中藥報衛生部藥政管理局審批,得到 了"同意進行臨床研究"的批示,明示了要求補充的材料。大家很高興,因為這是對我們十年來辛勤勞動的肯定。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再進行下去。隨着陳紹武院長的病逝,劉同慶離開了中日友好醫院,這項工作也就停止了。如今,劉同樂已帶着遺憾離開了人世。劉同慶回到家鄉安徽,得到當地有關部門的支持,重複了當年的實驗,獲得了相似的結果,允許在臨床應用,也已見到成效。我相信他遲早會成功的。
另一件事就是辛育齡為之奮鬥不懈的"電化學治療癌症"。這是他通過國際學術交流受到啟發,研究發展的一種癌症治療方法,治療了數以萬計的癌症病人,特別是對血管瘤的治療,為不少顏面血管瘤的患者送去了美麗和幸福。我雖不是這個工作的具體參與者,但我是一個全過程的"見證者"。在長達十多年的進程中,我為他的積極探索,刻苦鑽研,堅忍不拔的精神和行為所感動,成了此項工作中的一個"志願者"。我曾幫助他接待過不少各國前來醫院求治的癌症患者;曾一起到德國、波蘭、丹麥等國參加學術交流;先後在澳大利亞第一屆和第二屆世界腫瘤大會上做學術報告,我幫他做英文翻譯;曾一起到印尼、泰國講學並治療癌症病人,也曾力所能及地幫助他的研究生解決問題。
在此過程中,漸漸地形成了我對這個工作的一些觀點。我認為,他這個"電化學治療癌症"的名稱應該改為"電針治療癌症"。將它的屬性歸類於祖國針灸學治療疾病的範疇更為貼切。應該把它視為是建築在大量科學實驗和上萬例臨床實踐基礎上一項針灸學領域內的突破性成果。電針能夠科學地、有效地用於治療腫瘤是已往想都不敢想的問題,如今成功地作到了。進針可以準確定位,可以由你選定刺激強度、作用時間和治療範圍,可以直觀治療效果。這是已往在針刺治療疾病中所做不到的。在針灸學的領域內,針刺麻醉曾經震驚世界,如今針刺治療癌症也應該具有一定的震驚作用吧!從治療思路的形成到電腦控制治療儀的誕生,再到所用的針形電極,和完善的操作規程難道還不足以說明是針刺治療領域內的一種飛躍嗎?
能做出這樣的成果,雖然是從瑞典學者諾登斯特姆(B.Nordenstrom)將針形電極插入瘤體起到了殺傷腫瘤細胞作用的實驗結果中得到的啟發,但辛育齡同志能如此快地構成研究思路,研製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儀器,成功地進行了動物實驗,快速地在臨床應用,也是源於他固有的知識底蘊和學術思維模式。這又要歸功於祖國醫藥學這個偉大寶庫的賜予。由於辛育齡是生長在中國土壤上的專家,在腫瘤治療中有極為豐富的經驗,在針刺麻醉下進行肺部手術的深刻領悟。這些都對他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本能地會反映在他的醫療實踐中,也必然會反映在他的"電化學治療癌症"中。事實上他是在發展祖國醫學的道路上邁步前進,做出了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科研成果。應該說辛育齡研製出的電化學癌症治療儀是電針治療儀的飛躍,所用電極是針具的一種發展。針刺部位當屬傳統針灸學中的阿是穴,與火針應用的定位相似。但火針只能局限在一點上,而電針作用的範圍任你調整。火針作不到定量,而電針作用強度由你決定。但是,這項工作從一開始就定位為一種從國外引進的治療方法,而忽略了它在本質上應歸於祖國針灸學中的屬性,因而未能得到中醫針灸界的了解、理解、認可和重視。在寫這段往事時,我整理了自己的觀點,並與辛育齡教授作了坦率的交流,我很高興得到了他的認同。我相信會漸漸地為針灸界的同道們所認同。
獲獎榮譽
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組織部 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公示為「七一勳章」提名建議人選。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辛育齡「七一勳章」。
視頻
「七一勳章」獲得者|辛育齡:把一生奉獻給祖國醫學事業 2021年7月14日發布
參考來源
- ↑ 白求恩身邊的「小衛生員」,中日友好醫院的創始人 ,百度, 2022-06-19
- ↑ 【榜樣在身邊】新中國胸外科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辛育齡——「做白求恩式好大夫」 ,黨政機關網, 2021-09-02
- ↑ 共和國功勳人物|辛育齡:一生為人民攀登醫學高峰 ,光明網, 2021-09-04
- ↑ 「七一勳章」獲得者:「百歲醫者」辛育齡 ,求是網, 2021-06-27
- ↑ 新中國胸外科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辛育齡逝世 ,荊楚網,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