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辽代陶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辽代陶瓷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书名:辽代陶瓷

出版社:辽宁画报 (2003年2月1日)

ISBN:7806014497

页数:383页

语种:简体中文

作者:路菁

出版日期:2003年2月1日

品牌:博库

开本:16

推荐

《辽代陶瓷》为辽宁出版集团重点图书,辽宁画报出版社隆重推出。

后记

《辽代陶瓷》在许大庆先生的热心鼓励与大力支持下,路菁历时4年,勤勉不懈,追踪溯源,授课之余,做了大量的踏察、收集、整理、考证工作,今天终于出版了。这是一部在研究、吸收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的探索之作,也是中国陶瓷史研究中的一部拾遗补缺之作。

我也曾介入辽瓷研究工作。想到起步的艰辛,真是思绪万千,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记得我曾写过一幅“辽地寻梦”的横幅(或条幅)聊以自慰,皆因对辽代陶瓷的研究总有一些解不开的谜团。从今天的这部书中,总算是看到了一点点完整的影像了。

辽代历时二百余载,与五代共始,和北宋同终。从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有关辽瓷的资料当中感受最为突出的是,在我们少数民族制瓷历史上,契丹族可以说是突出的代表。其所创造的文明,如精美的金银器、马具,如契丹文字的创造,如绘画,都显示出了一种博大与精深。而对于辽瓷的发现与研究,却只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已出版的有关文章多为踏察报告或是外表形象特征的片段介绍,其中许多文章仍沿用外国学者的观点。

“辽代陶瓷”在我国陶瓷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辽契丹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依照自己的习俗、爱好创造出了具有本民族特质的文化,并不断地充实着、发展着。但是,他又毫不故步自封,不拒绝吸收汉文化、西亚文化、渤海文化,“向暮华风”;从其他文化中不断地吸取有益的营养来充实与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因此可以说,辽文化是在与汉文化、与其他文化交融中得到了更大的丰富与新的发展。在“辽代陶瓷”研究的课题中,这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出发点。 关于窑址,从已有的资料看,大都是略略提及。由于长期的战乱以及天灾、人祸,许多窑址已大部分被破坏。十年中,我们曾先后五次去辽地踏察。去曲阳、磁州、大同、浑源瓷窑故地寻访,其现状也是如此。而文献记载也是只言片语。尤其在今日“重官轻民”、恶其粗俗以及某种经济利益驱动之下,对辽金陶瓷的研究更少有人间津。有者也只是片段的介绍、猎奇式的研究。因此,国内陶瓷界对辽金陶瓷的研究工作仍是弱项。

序言

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它创建的辽(契丹)朝享祚二百余年,与中原的五代和北宋相始终。在中国历史上,辽素以军事、政治强盛而著称,并因此而使中国历史在唐代以后又出现了第二次南北朝。但是,辽在巩固和开拓我国北方疆土、发展多民族经济和文化、促进民族融合等方面,也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特别是宋辽“澶渊之盟”(工005年)之后,南北方有一个百余年的和平发展时期。在与北宋及周边各国、各民族的频繁交往中,辽的政治、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辽文化。辽文化是中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物质文化之一的辽代陶瓷,则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百花园中一支散发着北方草原气息的奇葩。

辽代之前,东北地区除了高句丽烧制过低温釉陶及粟琳揭建立的渤海国烧制过渤海三彩和琉璃瓦之外,尚没有烧制瓷器的历史。辽国建立以后,在中原的影响下,也开始了瓷器的生产,并创造了具有北方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辽代陶瓷。辽代陶瓷的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将中国瓷器的烧制地域扩大到长城以北,而且丰富了中国陶瓷的艺术内容,并对金元两代陶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辽代陶瓷不见于文献记载,辽瓷的被确认和定名还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事。但是,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大批辽代墓葬、塔基和窑址的发现,出土的辽代陶瓷及相关资料日益丰富,使我们对辽代陶瓷的认识也不断深化。考古资料证明,辽代的陶瓷生产是在学习和沿用中原技术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中,受华北的邢窑、定窑和磁州窑的影响尤为明显,甚至初期的窑工都可能是从这些地区掠来的。然而在造型与装饰方面,辽代陶瓷又有许多创新和发展。[1]

参考文献

  1. 浅谈辽代陶瓷器的特征搜狐网,2017-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