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和辽河口生态经济区内,总面积80000公顷。是以保护丹顶鹤黑嘴鸥等多种珍稀水禽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湿地类型以芦苇沼泽、河流水域和滩涂为主。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是多种水禽的繁殖地、越冬地和众多迁徙鸟类的驿站。

中文名称 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和辽河口生态经济区

气 候温带季风性气候

级 别 国家级

区域面积 80000公顷

类 型 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对象 丹顶鹤,黑嘴鸥

管理单位 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批准时间 1988年

批准文号 国发〔1988〕30号

目录

管理机构

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正式组建于1987年, 管理处为科级单位,隶属于盘锦市农村经济委员会,办公地址设在盘锦市兴隆台区石油大街121号,1991年管理处升格为正县级事业单位。下设有办公室、资源管理科、宣传教育科、治安警察大队、科研监测科及东郭、赵圈河、滩海三个管理站。于2008年参照公务员管理,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编制32人,其中警察编制7人,参照公务员管理编制25人。

科学研究

科研工作也是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1] 为摸清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本底,明确保护目的和对象,加强对区域内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管理,保护区先后与辽宁省鸟类研究中心、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林业部规划院湿地资源监测中心等国内有关机构积极开展了科研合作与交流,完成省部级课题3项,其中《盘锦地区鸟类区系调查及利用的研究》获省部级三等奖。先后与世界自然(香港)基金会、国际鹤类基金会、国际湿地亚洲湿地局、日本北九州野鸟之会等有关国际组织合作,开展了对丹顶鹤、黑嘴鸥的种群及繁殖状况、涉禽种类及数量的调查。为保护濒危珍稀鸟类,保护区对黑嘴鸥的迁徙路线、生育、寿命等科研题目进行了分别研究。从1995年开始,对繁育的900多只黑嘴鸥加上了环志,在幼鸟长成后放飞自然。其后受日本黑嘴鸥研究协会的邀请,辽宁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有关人员与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的两名鸟类专家赴日本北九州市,就黑嘴鸥迁徙路线、栖息规律等方面进行研究。考察中,他们的工作人员惊喜地发现了腿上佩戴双台河口保护区红色环志的黑嘴鸥。韩国也先后发现了带有中国环志的黑嘴鸥。据此,鸟类专家确定,黑嘴鸥在中-日-韩三条路线上迁徙,交替进行栖息。从1993年起,保护区开始进行人工繁殖丹顶鹤这项难度较大的科研攻关,首先派人到人工丹顶鹤繁育较早的沈阳动物园去学习,在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突破了亲鹤育雏中难以突破的难关,通过模拟野外丹顶鹤的习性、丰富营养食物、添加维生素等环节,避免了丹顶鹤小雏软骨病的发生。突破了一对鹤只产两枚卵的自然繁化率,采取人工取精、人工授精的办法,一只雄鹤的精子可授给若干个雌鹤,这样一只人工条件下的丹顶鹤可产12枚卵,成活率达到80%。在斑嘴鸭繁殖上也进行了探索,通过努力,使这种野鸭的自然交配产雏达上百只,最终将这些人工孵化的野鸭放归大自然,以缓解由于人类的破坏,野鸭数量减少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地区的经验与作法--引海水灌溉脱盐长草的滩涂,杀死了杂草,湿化了土壤,恢复了自然生境,在此繁殖的濒危水禽鸟类种群明显增多,迁徙过路珍稀鸟类的停留期也明显增长。黑嘴鸥1990年发现时只有1200余只;1999年记录到2700多只;2001年达到3400只,2002年的调查数据为5400余只。保护区分布着的丰富的海洋、陆生和水生生物资源,多数种类属于世界濒危种类,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是不可多得的野生动物物种基因库,也是世界范围内从事物种、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滨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基地,因此备受国际湿地和自然保护组织的高度重视。世界自然基金会官员马尔斯,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阿其波及一些国家、地区的鸟类专家、学者先后多次来该区进行考察、技术合作和学术交流。

保护对象

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黑嘴鸥等世界珍稀濒危水禽及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环境,是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地貌

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辽河、浑河、太河、饶阳河和大凌河五条河流下游的沉积平原,地势低平,海拔0-6.5米,地处辽东湾辽河入海口处,是由淡水携带大量营养物质的沉积并与海水互相浸淹混合而形成的适宜多种生物繁衍的河口湾湿地。

视频

航拍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