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乌尔黄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达乌尔黄鼠 |
达乌尔黄鼠(学名:Spermophilus dauricus)别名黄鼠、蒙古黄鼠、草原黄鼠、豆鼠子、大眼贼,属于啮齿目、松鼠科、黄鼠属的一种地栖啮齿类哺乳动物。达乌尔黄鼠身体中等大小。头大,眼大,体粗胖。尾短,不及体长的1/3,尾端毛蓬松,体背毛棕黄褐色。为群体散居性动物,分布于中国北部的草原和半荒漠等干旱地区,中国以外见于蒙古、俄罗斯。
简介
头骨扁平稍呈方形,头骨外形粗短。颅呈椭圆形,颅长41.6-50.5mm;吻端略尖,吻较短,鼻骨前端较宽大,眶上突的基部前端有缺口,眶后突粗短,眶间宽8.2-10.4mm;颧骨粗短,颧宽23-30.2mm。颅骨不如长尾黄鼠的宽,颅长41.6-50.5mm,颧弧不甚扩展,宽仅为颅长的58.9%。颅顶明显呈拱形,以额骨后部为最高。无人字脊,颅腹面,门齿无凹穴。前颌骨的额面突小于鼻骨后端的宽,听泡纵轴长于横轴,听泡长约11mm。鼻骨长14.1-17mm,约为颅长的34%,其后端中央尖突,略为超出前颌骨后端,约达眼眶前缘水平线。眼眶大而长,这和发达的眼球相关联。上齿隙长11.1-16.3mm,上颊齿列长8.2-10.4mm,左右上颊齿列均明显呈弧形。上门齿较狭扁,后无切迹,第1上前臼齿较大,约等于第1臼齿的1/2。第二、三上臼齿的后带不发达,或无。下前臼齿的次尖亦不发达。牙端整齐,牙根较深,长47mm,颜色随年龄不同,浅黄或红黄色。
评价
达乌尔黄鼠营白昼活动,但夜间偶尔也出洞觅食。活动规律有季节性变化,随季节的不同,黄鼠每日到地面活动的时间也不同,通常4-5月中旬,日活动最频在12-15时,6-8月,上午9-11时,下午16-18时为两个活动高峰。同时,黄鼠日活动与气候有关,气温上升到20-25℃,地面温度在30℃是最活跃。气温高于30℃,地温高于35℃;气温和地温低于10℃,风速大于5m/s;阴、雨天活动明显减少。其活动范围随生态期的改变而有所不同。刚出蛰时大部分鼠健壮,只有少数老、幼鼠极度消瘦。活动不敏捷,除休息外,还进行少量的取食活动。以后进入交配期,活动范围加大,有时跑到距洞300-500m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