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达奚武」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3762ff039245d6880338782ea6c27d1ed31b24a6.jpg|缩略图|居中|[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6b394e8f31fa828bd1239debcd1e41cd/3762ff039245d688033…”)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达奚武</big> '''
 +
|-
 +
|
 
[[File:3762ff039245d6880338782ea6c27d1ed31b24a6.jpg|缩略图|居中|[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6b394e8f31fa828bd1239debcd1e41cd/3762ff039245d6880338782ea6c27d1ed31b24a6.jpg 原图链接] [https://tiebac.baidu.com/p/2746903197?see_lz=1&pn=3 来自百度贴吧]]]
 
[[File:3762ff039245d6880338782ea6c27d1ed31b24a6.jpg|缩略图|居中|[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6b394e8f31fa828bd1239debcd1e41cd/3762ff039245d6880338782ea6c27d1ed31b24a6.jpg 原图链接] [https://tiebac.baidu.com/p/2746903197?see_lz=1&pn=3 来自百度贴吧]]]
 +
|-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small>'''北魏到北周将领'''</small>
 +
|-
 +
| align= light|
 +
'''字    号'''  :字成兴
 +
 +
'''复    姓'''  :达奚
 +
 +
'''民    族'''  :鲜卑族
 +
 +
'''爵    位'''  :郑国公
 +
 +
'''谥    号'''  :桓
 +
 +
'''官    职'''  :柱国、太傅 
 +
 +
'''追    赠'''  :太傅、十五州诸军事等
 +
 +
'''出 生 地'''  :代郡(今山西大同东北)
 +
 +
'''出生时间''' :504年
 +
 +
'''去世时间''' :570年
 +
 +
'''主要成就''' :大败东魏军,生擒东魏将领窦泰;<br>
 +
⟨⟨⟨⟩⟩⟩斩杀高敖曹;夺取南梁城池
 +
|}
 +
<p style="text-indent:2em;">'''达奚武'''(504—570年),复姓达奚,字成兴,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 <ref>《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达奚武,字成兴,代人也。</ref>,鲜卑族。北魏到北周将领,汧城镇将[[达奚长]]之子。<br>
 +
 +
* 跟从[[贺拔岳]]平定关陇起义,授羽林监。永熙三年(534年),归顺夏州刺史[[宇文泰]]。
 +
* 西魏建立后,出任东秦州刺史、须昌县公。参加潼关之战,生擒[[窦泰]]。参加邙山之战,斩杀东魏司徒[[高敖曹]]。
 +
* 攻打梁朝宜丰侯萧循,夺取剑阁以北地区,迁大将军,名列“府兵十二大将军”。
 +
* 北周建立后,迁柱国大将军、大司寇。支持武成帝称帝,迁大宗伯,进封郑国公。
 +
* 北周武帝即位后,迁太保、同州刺史。天和五年(570年),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追赠太傅,谥号为桓。
 +
 +
== 人物生平 ==
 +
=== 随岳拥泰 ===
 +
 +
* 达奚武的祖父达奚眷,是北魏怀荒镇的镇将。父亲达奚长,是汧城的镇将。达奚武年轻时洒脱不羁,喜欢驰马射箭,受到贺拔岳所赏识。贺拔岳出征关西,举荐他为别将,达奚武就倾心事奉贺拔岳。因有战功,朝廷任命达奚武为羽林监、子都督。<ref>《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达奚武)祖眷,魏怀荒镇将。父长,汧城镇将。武少倜傥,好驰射,为贺拔岳所知。岳征关右,引为别将,武遂委心事之。以战功拜羽林监、子都督。</ref>
 +
* 永熙三年(534年),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达奚武和赵贵收殓贺拔岳的尸体回到平凉,共同辅佐拥戴[[宇文泰]]。达奚武跟随宇文泰平定侯莫陈悦,朝廷授任他为中散大夫、都督,封为须昌县伯,食邑三百户。北魏孝武帝元修入关,任命他为直寝,后改任大丞相府中兵参军。
 +
* 西魏大统初年(535年),出任东秦州刺史,加授散骑常侍,进须昌县公。<ref>《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大统初,出为东秦州刺史,加散骑常侍,进爵为公。</ref> <br>
 +
 +
=== 交战东魏 ===
 +
* 大统二年(536年),东魏高欢与窦泰、高敖曹分三路前来侵袭西魏,宇文泰想集中兵力攻击窦泰,各将领多有不同意见,只有达奚武和苏绰跟宇文泰意见相同,遂生擒窦泰。高欢于是退兵。宇文泰继为续进兵谋取弘农,派遣达奚武率两名骑兵侦察对方的动静,达奚武跟敌军的侦察骑兵相遇,立即交战,斩敌首六级,俘获三人而回。高欢奔赴沙苑,宇文泰再派达奚武观察动静。达奚武带领三名骑兵,都穿着敌人衣服。到傍晚,离敌营一百步,下马偷听,知道他们的军中号令。于是上马经过各军营,好像夜间警戒一样,遇到有不遵守法令的士兵,总是鞭打他们。这样,达奚武全都了解敌军的情况,并禀告宇文泰。宇文泰对他大加赞赏。于是跟从宇文泰大破东魏军。达奚武被任命为大都督,进爵高阳郡公,又授职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ref>《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齐神武与窦泰、高敖曹三道来侵。太祖欲并兵击窦泰,诸将多异议,唯武及苏绰与太祖意同,遂擒之。齐神武乃退。太祖进图弘农,遣武从两骑觇候动静。武与其候骑遇,即便交战,斩六级,获三人而反。齐神武趣沙苑,太祖复遣武觇之。武从三骑,皆衣敌人衣服。至日暮,去营百步,下马潜听,得其军号。因上马历营,若警夜者,有不如法者,往往挞之。具知敌之情状,以告太祖。太祖深嘉焉。遂从破之。除大都督,进爵高阳郡公,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ref><br>
 +
 +
=== 击退[[高欢]] ===
 +
* 大统四年(538年),宇文泰援救洛阳,达奚武率领一千骑兵作为前锋。到达谷城,与[[李弼]]一起打败了东魏将领[[莫多娄贷文]]。进军到河桥,达奚武又努力奋战,斩杀东魏司徒高敖曹。达奚武升任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出任北雍州刺史。后来又在邙山作战,当时大军形势不利,高欢乘胜进军到陕地。达奚武率领军队抵挡,高欢才撤退。过了很久,达奚武升任大将军。<ref>《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四年,太祖援洛阳,武率骑一千为前锋。至谷城,与李弼破莫多娄贷文。进至河桥,武又力战,斩其司徒高敖曹。迁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出为北雍州刺史。复战邙山,时大军不利,齐神武乘胜进至陕。武率兵御之,乃退。久之,进位大将军。</ref>  <br>
 +
 +
=== 南夺梁城 ===
 +
* 大统十七年(551年),西魏文帝[[元宝炬]]下诏命达奚武率军三万,筹划谋取汉川。南梁将领[[杨贤]]献上武兴县归降,梁深献上白马城投降,达奚武分兵把守这些城池。南梁梁州刺史、宜丰侯萧循固守南郑,达奚武包围他几十天,萧循才请求降服,达奚武为他解围。正好南梁武陵王萧纪派遣其将杨乾运等率领军队一万多人救援萧循,萧循此时便据守城池不肯出来。达奚武恐怕敌人援军到来,内外遭受敌方攻击,就挑选精锐骑兵三千,在白马城迎击杨乾运,大败敌军。杨乾运退兵败逃。达奚武就把俘获的蜀军人员和所斩的首级排列在城下。萧循知道援军被打败,才投降,率领所统辖的男女三万人入朝,自剑阁以北全都平定。
 +
* 西魏废帝元年(552年),达奚武整顿军队班师回京城。朝廷最初想选任达奚武为柱国,达奚武对人说:“我担任柱国,不应该在元子孝之前。”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后来以大将军的身份外出镇守玉壁。达奚武就衡量当地形势险要,设立乐昌、胡营和新城三处防区。东魏将高苟子率领一千骑兵进攻新城,达奚武半路迎击,全部俘获敌军将士。 <ref>《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明年,武振旅还京师。朝议初欲以武为柱国,武谓人曰:“我作柱国,不应在元子孝前。”固辞不受。以大将军出镇玉壁。武乃量地形胜,立乐昌、胡营、新城三防。齐将高苟子以千骑攻新城。武邀击之,悉虏其众。</ref>
 +
 +
=== 迎接消难 ===
 +
*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护逼迫西魏恭帝[[拓跋廓]]禅位于[[宇文觉]]。次年,宇文觉正式即位,建立北周,是为孝闵帝。任命达奚武为柱国、大司寇。北齐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率全州前来归附,孝闵帝下诏命达奚武和杨忠前去迎接司马消难回来。 
 +
* 武成初年,改任大宗伯,进爵为郑国公,食邑一万户。北齐将领斛律敦入侵汾、绛两地,达奚武率领一万骑兵抵挡齐军,斛律敦退兵。达奚武修筑柏壁城,留下开府权严、薛羽生把守。<ref>《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武成初,转大宗伯,进封郑国公,邑万户。齐将斛律敦侵汾、绛,武以万骑御之,敦退。武筑柏壁城,留开府权严、薛羽生守之。 </ref><br>
 +
 +
=== 交战北齐 ===
 +
* 保定三年(563年),达奚武升任太保。同年,大军东征。随国公[[杨忠]]带领突厥从北路,达奚武率领三万骑兵从东路进军,约定时间在晋阳会合。达奚武到达平阳,超过了约定时间就不再进军,而杨忠也已经回师,但达奚武还不知道。齐将斛律光送信给达奚武说:“鸿雁野鹤已经在天空飞翔,摆开罗网捕鸟的人还在看着沼泽。”达奚武看了信,就带领军队回去了。后来出任同州刺史。
 +
* 保定四年(564年),跟从晋公宇文护东征。当时[[尉迟迥]]包围洛阳,被敌军打败。达奚武和齐王宇文宪在邙山抵抗。到了晚上,双方收兵。宇文宪想等天亮再战,达奚武想回师,两人固执己见而争论不休,不能决定。达奚武说:“洛阳军队涣散,人心惊骇。如果不趁着夜色赶快回去,明天再想回去也不行了。我在军中已很久了,完全能预见事情发展的状况。大王年轻,没有经历过大事,哪能把几营士兵,一下子就扔掉呢?”宇文宪听从了他的话,于是全军返回。<ref>《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明年,从晋公护东伐。时尉迟迥围洛阳,为敌所败。武与齐王宪于邙山御之。至夜,收军。宪欲待明更战,武欲还,固争未决。武曰:“洛阳军散,人情骇动。若不因夜速还,明日欲归不得。武在军旅久矣,备见形势。大王少年未经事,岂可将数营士众,一旦弃之乎。”宪从之,遂全军而返。</ref><br>
 +
 +
=== 去世追赠 ===
 +
* 天和三年(568年),达奚武改任太傅。天和五年(570年)十月,达奚武去世,终年六十七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傅、十五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号桓。其子达奚震继承爵位。 <ref>《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天和三年,转太傅。五年十月,薨,年六十七。赠太傅、十五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曰桓。子震嗣。</ref><br>
 +
 +
== 人物轶事 ==
 +
* '''不讲威仪''':达奚武地位低下的时候,生活奢侈,喜欢华丽的饰物。身居高位以后,却不再讲究威仪,出行时常单人匹马,随从也只是一两人罢了。外门不设置戈戟仪仗,常常在白天虚掩一门扇。有人对达奚武说:“您位居众官之首,功名盖世,出入的仪仗卫士,必须跟宰辅重臣的地位相称,为何却如此轻率?”达奚武说:“你所说的话,并非我心所想。我当初还是平民的时候,哪敢奢望富贵,现在可不能立刻忘掉从前的日子。况且天下没有平定,国家的恩典没有报答,哪能过分树立威严的仪容。”说话的人羞惭而退下。 <ref>《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武贱时,奢侈好华饰。及居重位,不持威仪,行常单马,左右止一两人而已。外门不施戟,恒昼掩一扉。或谓武曰:“公位冠群后,功名盖世,出入仪卫,须称具瞻,何轻率若是?”武曰:“子之言,非吾心也。吾在布衣,岂望富贵,不可顿忘畴昔。且天下未平,国恩未报,安可过事威容乎。”言者惭而退。</ref>
 +
* '''登顶祭祀''':达奚武在同州时,恰巧遇上天旱,武帝宇文邕命令他祭祀华岳,岳庙原在山下,是人们通常祈祷的地方。达奚武对下属官员说:“我空占三公之位,不能调理阴阳,终使农事繁忙的日子,久无甘雨,天子费心,百姓惶恐。愧对朝廷寄予的厚望,深知责任重大。因此不能跟众人一样,在通常祭祀的地方,而必须登上峰顶,展示诚心,探寻灵妙。”山岳高大险峻,千仞高的山崖像墙壁一样陡立,山路险要非常,人迹罕至。达奚武年过六十,只带几人,攀藤拉枝,然后才登上。于是叩头祈祷,陈述百姓恳切的诚意。当时天色已晚,不能回去,就在山上垫草而睡。达奚武梦见一个白衣人前来,握着他的手说:“好辛劳,很值得嘉奖。”达奚武就惊醒了,因此更加恭敬。到天亮,云雾四起,不久就下起及时雨,远近土地都湿润了。武帝听说此事,下玺书慰劳达奚武说:“您年高德重,辅佐寡人。近因阴阳错乱失序,时雨不降,寡人命令您祈求,只说在岳庙便可。不料您不惧危险,竟然远登高峰。不过神灵聪明,幽暗之处无不照亮,上天深感您的诚意,随即降下甘雨。寡人听说这种情况深表嘉赏,心中永志不忘。现赐您各色绸缎一百匹,望您能更好地考虑治国良谋,辅助寡人力不能及之处。念及坐而论道之义,不再劳烦您的体力了。” <ref>《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武之在同州也,时属天旱,高祖敕武祀华岳。岳庙旧在山下,常所祷祈。武谓僚属曰:“吾备位三公,不能燮理阴阳,遂使盛农之月,久绝甘雨,天子劳心,百姓惶惧。忝寄既重,忧责实深。不可同于众人,在常祀之所,必须登峰展诚,寻其灵奥。”岳既高峻,千仞壁立,岩路险绝,人迹罕通。武年逾六十,唯将数人,攀藤援枝,然后得上。于是稽首祈请,陈百姓恳诚。晚不得还,即于岳上藉草而宿。梦见一白衣人来,执武手曰:“快辛若,甚相嘉尚。”武遂惊觉,益用祗肃。至旦,云雾四起,俄而澍雨,远近沾洽。高祖闻之,玺书劳武曰:“公年尊德重,弼谐朕躬。比以阴阳僣序,时雨不降,命公求祈,止言庙所。不谓公不惮危险,遂乃远陟高峰。但神道聪明,无幽不烛,感公至诚,甘泽斯应。闻之嘉赏,无忘于怀。今赐公杂彩百匹,公其善思嘉猷,匡朕不逮。念坐而论道之义,勿复更烦筋力也。”</ref>
 +
* '''贪婪吝啬''':达奚武品性贪婪吝啬,他任大司寇的时候,在仓库里有万钉金带,当时人们很珍爱它,达奚武就走进仓库,竟取回家。主管的人禀告晋公宇文护,因为达奚武有功劳,就不揭露他的过错,顺势把金带赐给他。当时的舆论都很看不起他。<ref>《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武性贪吝,其为大司寇也,在库有万钉金带,当时宝之,武因入库,乃取以归。主者白晋公护。以武勋,不彰其过,因而赐之。时论深鄙焉。</ref>
 +
<br>
 +
== 人物评价 ==
 +
* [[宇文邕]]:“公年尊德重,弼谐朕躬。”<ref name="M17">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376150/7cb4fiRPwK0w3KOfB6MdugdsPcMn9lT3JJ95WnE4dwM7LstaGkwFik7vdCi4mayCmgkmt131E_vU0gE3I8jhBETKQqPWHUtYmbWJMrQ 《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国学导航.2013-10-17]] </ref>
 +
* [[令狐德棻]]《周书》:①“达奚武等并兼资勇略,咸会风云。或效绩中权,或立功方面,均分休戚,同济艰难。可谓国之爪牙,朝之御侮者也。而武协规太祖,得俊小关。周瑜赤壁之谋,贾诩乌巢之策,何能以尚。一言兴邦,斯近之矣。”;②“武少倜傥,好驰射”<ref name=M17/>  ;③“武贱时,奢侈好华饰。及居重位,不持威仪” ;④“武性贪吝”<ref name=M17/> 
 +
* [[李延寿]]《北史》:“达奚武………并兼资勇略,咸会风云,或效绩中权,或立功方面,均分休戚,同济艰危,可谓国之爪牙,朝之御侮者也。而武协规文后,得隽小关,周瑜赤壁之谋,贾诩乌巢之策,何以能尚?一言兴邦,斯之谓矣。” <ref name="M18">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376150/1305lIR67BHpbA6f1wzVnMDQLPcskDndOHwv9jSRsiwBqSKp_NLkPWpce8jyTrzXGHxA7Epnh6qfKYk2fR7PXhvEnMhrdzAmFrFoJno 《北史·卷六十五·列传第五十三》.国学导航.2013-10-17] </ref><br>
 +
 +
== 史籍记载 ==
 +
* 《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ref name=M17/> 
 +
* 《北史·卷六十五·列传第五十三》<ref name=M18/>
 +
 +
== 参考资料 == 
 +
{{Reflist}}
 +
 +
[[Category:三国两晋南北朝人物]][[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

於 2020年9月16日 (三) 17:39 的最新修訂

 達奚武
 北魏到北周將領

字 號 :字成興

復 姓 :達奚

民 族 :鮮卑族

爵 位 :鄭國公

諡 號 :桓

官 職 :柱國、太傅

追 贈 :太傅、十五州諸軍事等

出 生 地 :代郡(今山西大同東北)

出生時間 :504年

去世時間 :570年

主要成就 :大敗東魏軍,生擒東魏將領竇泰;
⟨⟨⟨⟩⟩⟩斬殺高敖曹;奪取南梁城池

達奚武(504—570年),複姓達奚,字成興,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 [1],鮮卑族。北魏到北周將領,汧城鎮將達奚長之子。

  • 跟從賀拔岳平定關隴起義,授羽林監。永熙三年(534年),歸順夏州刺史宇文泰
  • 西魏建立後,出任東秦州刺史、須昌縣公。參加潼關之戰,生擒竇泰。參加邙山之戰,斬殺東魏司徒高敖曹
  • 攻打梁朝宜豐侯蕭循,奪取劍閣以北地區,遷大將軍,名列「府兵十二大將軍」。
  • 北周建立後,遷柱國大將軍、大司寇。支持武成帝稱帝,遷大宗伯,進封鄭國公。
  • 北周武帝即位後,遷太保、同州刺史。天和五年(570年),去世,終年六十七歲,追贈太傅,諡號為桓。

人物生平

隨岳擁泰

  • 達奚武的祖父達奚眷,是北魏懷荒鎮的鎮將。父親達奚長,是汧城的鎮將。達奚武年輕時灑脫不羈,喜歡馳馬射箭,受到賀拔岳所賞識。賀拔岳出征關西,舉薦他為別將,達奚武就傾心事奉賀拔岳。因有戰功,朝廷任命達奚武為羽林監、子都督。[2]
  • 永熙三年(534年),賀拔岳被侯莫陳悅殺害,達奚武和趙貴收殮賀拔岳的屍體回到平涼,共同輔佐擁戴宇文泰。達奚武跟隨宇文泰平定侯莫陳悅,朝廷授任他為中散大夫、都督,封為須昌縣伯,食邑三百戶。北魏孝武帝元修入關,任命他為直寢,後改任大丞相府中兵參軍。
  • 西魏大統初年(535年),出任東秦州刺史,加授散騎常侍,進須昌縣公。[3]

交戰東魏

  • 大統二年(536年),東魏高歡與竇泰、高敖曹分三路前來侵襲西魏,宇文泰想集中兵力攻擊竇泰,各將領多有不同意見,只有達奚武和蘇綽跟宇文泰意見相同,遂生擒竇泰。高歡於是退兵。宇文泰繼為續進兵謀取弘農,派遣達奚武率兩名騎兵偵察對方的動靜,達奚武跟敵軍的偵察騎兵相遇,立即交戰,斬敵首六級,俘獲三人而回。高歡奔赴沙苑,宇文泰再派達奚武觀察動靜。達奚武帶領三名騎兵,都穿着敵人衣服。到傍晚,離敵營一百步,下馬偷聽,知道他們的軍中號令。於是上馬經過各軍營,好像夜間警戒一樣,遇到有不遵守法令的士兵,總是鞭打他們。這樣,達奚武全都了解敵軍的情況,並稟告宇文泰。宇文泰對他大加讚賞。於是跟從宇文泰大破東魏軍。達奚武被任命為大都督,進爵高陽郡公,又授職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4]

擊退高歡

  • 大統四年(538年),宇文泰援救洛陽,達奚武率領一千騎兵作為前鋒。到達谷城,與李弼一起打敗了東魏將領莫多婁貸文。進軍到河橋,達奚武又努力奮戰,斬殺東魏司徒高敖曹。達奚武升任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出任北雍州刺史。後來又在邙山作戰,當時大軍形勢不利,高歡乘勝進軍到陝地。達奚武率領軍隊抵擋,高歡才撤退。過了很久,達奚武升任大將軍。[5]

南奪梁城

  • 大統十七年(551年),西魏文帝元寶炬下詔命達奚武率軍三萬,籌劃謀取漢川。南梁將領楊賢獻上武興縣歸降,梁深獻上白馬城投降,達奚武分兵把守這些城池。南梁梁州刺史、宜豐侯蕭循固守南鄭,達奚武包圍他幾十天,蕭循才請求降服,達奚武為他解圍。正好南梁武陵王蕭紀派遣其將楊乾運等率領軍隊一萬多人救援蕭循,蕭循此時便據守城池不肯出來。達奚武恐怕敵人援軍到來,內外遭受敵方攻擊,就挑選精銳騎兵三千,在白馬城迎擊楊乾運,大敗敵軍。楊乾運退兵敗逃。達奚武就把俘獲的蜀軍人員和所斬的首級排列在城下。蕭循知道援軍被打敗,才投降,率領所統轄的男女三萬人入朝,自劍閣以北全都平定。
  • 西魏廢帝元年(552年),達奚武整頓軍隊班師回京城。朝廷最初想選任達奚武為柱國,達奚武對人說:「我擔任柱國,不應該在元子孝之前。」堅決推辭不肯接受。後來以大將軍的身份外出鎮守玉壁。達奚武就衡量當地形勢險要,設立樂昌、胡營和新城三處防區。東魏將高苟子率領一千騎兵進攻新城,達奚武半路迎擊,全部俘獲敵軍將士。 [6]

迎接消難

  •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護逼迫西魏恭帝拓跋廓禪位於宇文覺。次年,宇文覺正式即位,建立北周,是為孝閔帝。任命達奚武為柱國、大司寇。北齊北豫州刺史司馬消難率全州前來歸附,孝閔帝下詔命達奚武和楊忠前去迎接司馬消難回來。
  • 武成初年,改任大宗伯,進爵為鄭國公,食邑一萬戶。北齊將領斛律敦入侵汾、絳兩地,達奚武率領一萬騎兵抵擋齊軍,斛律敦退兵。達奚武修築柏壁城,留下開府權嚴、薛羽生把守。[7]

交戰北齊

  • 保定三年(563年),達奚武升任太保。同年,大軍東征。隨國公楊忠帶領突厥從北路,達奚武率領三萬騎兵從東路進軍,約定時間在晉陽會合。達奚武到達平陽,超過了約定時間就不再進軍,而楊忠也已經回師,但達奚武還不知道。齊將斛律光送信給達奚武說:「鴻雁野鶴已經在天空飛翔,擺開羅網捕鳥的人還在看着沼澤。」達奚武看了信,就帶領軍隊回去了。後來出任同州刺史。
  • 保定四年(564年),跟從晉公宇文護東征。當時尉遲迥包圍洛陽,被敵軍打敗。達奚武和齊王宇文憲在邙山抵抗。到了晚上,雙方收兵。宇文憲想等天亮再戰,達奚武想回師,兩人固執己見而爭論不休,不能決定。達奚武說:「洛陽軍隊渙散,人心驚駭。如果不趁着夜色趕快回去,明天再想回去也不行了。我在軍中已很久了,完全能預見事情發展的狀況。大王年輕,沒有經歷過大事,哪能把幾營士兵,一下子就扔掉呢?」宇文憲聽從了他的話,於是全軍返回。[8]

去世追贈

  • 天和三年(568年),達奚武改任太傅。天和五年(570年)十月,達奚武去世,終年六十七歲。朝廷追贈他為太傅、十五州諸軍事、同州刺史。諡號桓。其子達奚震繼承爵位。 [9]

人物軼事

  • 不講威儀:達奚武地位低下的時候,生活奢侈,喜歡華麗的飾物。身居高位以後,卻不再講究威儀,出行時常單人匹馬,隨從也只是一兩人罷了。外門不設置戈戟儀仗,常常在白天虛掩一門扇。有人對達奚武說:「您位居眾官之首,功名蓋世,出入的儀仗衛士,必須跟宰輔重臣的地位相稱,為何卻如此輕率?」達奚武說:「你所說的話,並非我心所想。我當初還是平民的時候,哪敢奢望富貴,現在可不能立刻忘掉從前的日子。況且天下沒有平定,國家的恩典沒有報答,哪能過分樹立威嚴的儀容。」說話的人羞慚而退下。 [10]
  • 登頂祭祀:達奚武在同州時,恰巧遇上天旱,武帝宇文邕命令他祭祀華岳,岳廟原在山下,是人們通常祈禱的地方。達奚武對下屬官員說:「我空占三公之位,不能調理陰陽,終使農事繁忙的日子,久無甘雨,天子費心,百姓惶恐。愧對朝廷寄予的厚望,深知責任重大。因此不能跟眾人一樣,在通常祭祀的地方,而必須登上峰頂,展示誠心,探尋靈妙。」山嶽高大險峻,千仞高的山崖像牆壁一樣陡立,山路險要非常,人跡罕至。達奚武年過六十,只帶幾人,攀藤拉枝,然後才登上。於是叩頭祈禱,陳述百姓懇切的誠意。當時天色已晚,不能回去,就在山上墊草而睡。達奚武夢見一個白衣人前來,握着他的手說:「好辛勞,很值得嘉獎。」達奚武就驚醒了,因此更加恭敬。到天亮,雲霧四起,不久就下起及時雨,遠近土地都濕潤了。武帝聽說此事,下璽書慰勞達奚武說:「您年高德重,輔佐寡人。近因陰陽錯亂失序,時雨不降,寡人命令您祈求,只說在岳廟便可。不料您不懼危險,竟然遠登高峰。不過神靈聰明,幽暗之處無不照亮,上天深感您的誠意,隨即降下甘雨。寡人聽說這種情況深表嘉賞,心中永誌不忘。現賜您各色綢緞一百匹,望您能更好地考慮治國良謀,輔助寡人力不能及之處。念及坐而論道之義,不再勞煩您的體力了。」 [11]
  • 貪婪吝嗇:達奚武品性貪婪吝嗇,他任大司寇的時候,在倉庫里有萬釘金帶,當時人們很珍愛它,達奚武就走進倉庫,竟取回家。主管的人稟告晉公宇文護,因為達奚武有功勞,就不揭露他的過錯,順勢把金帶賜給他。當時的輿論都很看不起他。[12]


人物評價

  • 宇文邕:「公年尊德重,弼諧朕躬。」[13]
  • 令狐德棻《周書》:①「達奚武等併兼資勇略,咸會風雲。或效績中權,或立功方面,均分休戚,同濟艱難。可謂國之爪牙,朝之禦侮者也。而武協規太祖,得俊小關。周瑜赤壁之謀,賈詡烏巢之策,何能以尚。一言興邦,斯近之矣。」;②「武少倜儻,好馳射」[13]  ;③「武賤時,奢侈好華飾。及居重位,不持威儀」 ;④「武性貪吝」[13] 
  • 李延壽《北史》:「達奚武………併兼資勇略,咸會風雲,或效績中權,或立功方面,均分休戚,同濟艱危,可謂國之爪牙,朝之禦侮者也。而武協規文後,得雋小關,周瑜赤壁之謀,賈詡烏巢之策,何以能尚?一言興邦,斯之謂矣。」 [14]

史籍記載

  •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13] 
  • 《北史·卷六十五·列傳第五十三》[14]

參考資料

  1.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達奚武,字成興,代人也。
  2.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達奚武)祖眷,魏懷荒鎮將。父長,汧城鎮將。武少倜儻,好馳射,為賀拔岳所知。岳征關右,引為別將,武遂委心事之。以戰功拜羽林監、子都督。
  3.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大統初,出為東秦州刺史,加散騎常侍,進爵為公。
  4.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齊神武與竇泰、高敖曹三道來侵。太祖欲並兵擊竇泰,諸將多異議,唯武及蘇綽與太祖意同,遂擒之。齊神武乃退。太祖進圖弘農,遣武從兩騎覘候動靜。武與其候騎遇,即便交戰,斬六級,獲三人而反。齊神武趣沙苑,太祖復遣武覘之。武從三騎,皆衣敵人衣服。至日暮,去營百步,下馬潛聽,得其軍號。因上馬歷營,若警夜者,有不如法者,往往撻之。具知敵之情狀,以告太祖。太祖深嘉焉。遂從破之。除大都督,進爵高陽郡公,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5.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四年,太祖援洛陽,武率騎一千為前鋒。至谷城,與李弼破莫多婁貸文。進至河橋,武又力戰,斬其司徒高敖曹。遷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出為北雍州刺史。復戰邙山,時大軍不利,齊神武乘勝進至陝。武率兵御之,乃退。久之,進位大將軍。
  6.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明年,武振旅還京師。朝議初欲以武為柱國,武謂人曰:「我作柱國,不應在元子孝前。」固辭不受。以大將軍出鎮玉壁。武乃量地形勝,立樂昌、胡營、新城三防。齊將高苟子以千騎攻新城。武邀擊之,悉虜其眾。
  7.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武成初,轉大宗伯,進封鄭國公,邑萬戶。齊將斛律敦侵汾、絳,武以萬騎御之,敦退。武築柏壁城,留開府權嚴、薛羽生守之。
  8.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明年,從晉公護東伐。時尉遲迥圍洛陽,為敵所敗。武與齊王憲於邙山御之。至夜,收軍。憲欲待明更戰,武欲還,固爭未決。武曰:「洛陽軍散,人情駭動。若不因夜速還,明日欲歸不得。武在軍旅久矣,備見形勢。大王少年未經事,豈可將數營士眾,一旦棄之乎。」憲從之,遂全軍而返。
  9.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天和三年,轉太傅。五年十月,薨,年六十七。贈太傅、十五州諸軍事、同州刺史。諡曰桓。子震嗣。
  10.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武賤時,奢侈好華飾。及居重位,不持威儀,行常單馬,左右止一兩人而已。外門不施戟,恆晝掩一扉。或謂武曰:「公位冠群後,功名蓋世,出入儀衛,須稱具瞻,何輕率若是?」武曰:「子之言,非吾心也。吾在布衣,豈望富貴,不可頓忘疇昔。且天下未平,國恩未報,安可過事威容乎。」言者慚而退。
  11.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武之在同州也,時屬天旱,高祖敕武祀華岳。岳廟舊在山下,常所禱祈。武謂僚屬曰:「吾備位三公,不能燮理陰陽,遂使盛農之月,久絕甘雨,天子勞心,百姓惶懼。忝寄既重,憂責實深。不可同於眾人,在常祀之所,必須登峰展誠,尋其靈奧。」岳既高峻,千仞壁立,岩路險絕,人跡罕通。武年逾六十,唯將數人,攀藤援枝,然後得上。於是稽首祈請,陳百姓懇誠。晚不得還,即於岳上藉草而宿。夢見一白衣人來,執武手曰:「快辛若,甚相嘉尚。」武遂驚覺,益用祗肅。至旦,雲霧四起,俄而澍雨,遠近沾洽。高祖聞之,璽書勞武曰:「公年尊德重,弼諧朕躬。比以陰陽僣序,時雨不降,命公求祈,止言廟所。不謂公不憚危險,遂乃遠陟高峰。但神道聰明,無幽不燭,感公至誠,甘澤斯應。聞之嘉賞,無忘於懷。今賜公雜彩百匹,公其善思嘉猷,匡朕不逮。念坐而論道之義,勿復更煩筋力也。」
  12.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武性貪吝,其為大司寇也,在庫有萬釘金帶,當時寶之,武因入庫,乃取以歸。主者白晉公護。以武勛,不彰其過,因而賜之。時論深鄙焉。
  13. 13.0 13.1 13.2 13.3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國學導航.2013-10-17]
  14. 14.0 14.1  《北史·卷六十五·列傳第五十三》.國學導航.201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