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达朗贝尔原理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达朗贝尔原理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语言一发即逝,不留痕迹。当人类意识到需要把说出的话记下来时,就发明了文字[1]。在世界范围内,曾经独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们的汉字外,还有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玛雅文[2]。后来,这些古老文字的命运各不相同,或因某种历史原因而消亡,如玛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变革而遭废弃,如楔形文、圣书字,只汉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传承的脉络清晰可见,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良好载体。

目录

名词解释

达朗贝尔原理(D'Alembert's principle)是求解约束系统动力学问题的一个普遍原理,由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J.达朗贝尔于1743年提出。

达朗贝尔在《动力学》一书中,提出了达朗贝尔原理,与牛顿第二定律相似,但其发展在于可以把动力学问题转化为静力学问题处理,还可以用平面静力的方法分析刚体的平面运动,这一原理使一些力学问题的分析简单化,而且为分析力学的创立打下了基础。达朗贝尔还对当时运动量度的争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两种量度是等价的,并提出了物体动量的变化与力的作用时间有关。达朗贝尔第一次用微分方程表示场,同时提出了著名的达朗贝尔原理——流体力学的一个原理,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达朗贝尔第一次提出了流体速度和加速度分量的概念。达朗贝尔的力学知识为天文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达朗贝尔发现了流体自转时平衡形式的一般结果,关于地球形状和自转的理论。

原理的意义

达朗贝尔原理是研究有约束的质点系动力学问题的原理。对于质点系内任一个质点,此原理的表达式为:

F+FN+(-ma)=0

从形式上看 , 上式与从牛顿运动方程F+FN=ma中把ma移项所得结果相同。于是把-ma看作惯性力而把达朗贝尔原理表述为:在质点受力运动的任何时刻,作用于质点的主动力、约束力和惯性力互相平衡。

从数学上看,达朗贝尔原理只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移项,但原理中却含有深刻的意义。这就是通过加惯性力的办法将动力学问题转化为静力学问题。亦即所有动力学中的定理通过引入惯性力的概念转化成静力学中的平衡关系,而且求解过程中可充分使用静力学的各种解题技巧。一些动力学现象亦可从静力学的观点作出简洁的解释。这就形成了求解动力学的静力学方法,简称动静法。这种方法在工程技术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在分析力学中,将被称为静力学普遍方程的虚功原理与达朗贝尔原理相结合,就得到动力学普遍方程,它是处理非自由质点系的最基本方程,是分析动力学的基础。

把-miai看成惯性力并把式(1)看成平衡(实际不平衡)的观点所引入的动静法和机械学中的动平衡,对力学的发展则发生积极的影响。事实上,在跟着质点运动的非惯性坐标系的观察者认为,惯性力是存在的,而且可以测量。例如在垂直方向加速上升的火箭中的宇航员,他对座位压力大于重力。

爱因斯坦创立的广义相对论认为惯性力完全与万有引力等价;爱因斯坦用升降机说明两者是不能区分的。因此,从广义相对论的角度看,惯性力是真实的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