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过探先」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过探先(1886—1929),农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在20年代创办国立东南大学农科和金陵大学农林科,造就了一批我国早期的农…”)
 
行 1: 行 1:
过探先(1886—1929),农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在20年代创办国立东南大学农科和金陵大学农林科,造就了一批我国早期的农林科技教育人才,还在开创江苏教育团公有林、建立植棉总场和开拓我国棉花育种工作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他积极参与中国科学社和中华农学会的创建工作,是我国现代农业教育和棉花育种事业的开拓者。
+
''' 过探先''' (1886—1929),农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在20年代创办国立东南大学农科和金陵大学农林科,造就了一批我国早期的农林科技教育人才,还在开创江苏教育团公有林、建立植棉总场和开拓我国棉花育种工作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他积极参与中国科学社和中华农学会的创建工作,是我国现代农业教育和棉花育种事业的开拓者。
 +
==人物概况==
 +
过探先,著名农业教育家、棉花育种家和造林事业的先驱者。1887年生,江苏无锡人。1910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第二次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先后在威斯康星大学、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学习,1915年获康大农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回国后即被任命为江苏省立第一农校校长,1919年应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之聘,主持棉花育种工作,1921-1925年担任国立东南大学农科教授、农科副主任兼农艺系系主任和农业推广部主任。1925年应聘于金陵大学担任农林科中方科长。过探先一度担任金陵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主持学校工作,同时,他又兼任江苏农民银行总经理,终因工作过分繁重,积劳成疾,于1929年3月23日英年早逝,时年仅43岁。他的逝世,使中国教育界十分震惊和惋惜,全国12个团体和学校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蔡元培先生亲笔写了挽词:“每每原田,以农立国。画而不进,遂荒其殖。先生念之,奋起致力,造林植棉,科学组织,远近闻风,从者如鲫。一身病歼,鹏搏折翼,威仪俨然,披图太息。探先先生遗像,蔡元培敬赞。”过探先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和中华农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社是他在美期间,与任鸿隽、胡适、茅以升、邹秉文等留美学者一起发起组织的,并编印了《科学》月刊。1917年他又同邹秉文、许璇、梁希等发起组织了“中华农学会”,并出版会刊。
 +
==人才培养==
 +
他掌校的江苏省立第一农校是全国模范中等农业学校,培养出郑万钧、吴福桢、秦仁昌、陈植等优秀毕业生。在先后主持国立东南大学、金陵大学的农林科期间,他广泛聘请从国外学农归来的学者教授,实施教学、研究、推广互为推动促进的制度,使之在作物育种、植物病理、农业昆虫、园艺与森林等学科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
 
 +
过探先是我国棉花育种与推广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他与美国植棉专家柯克(Cook,O.F.)等人共同进行“全国美棉品种试验”,引进8个早熟、大铃、短绒、细绒标准品种,在长江、黄河流域8个棉场进行试种,得出的结论对我国棉业生产有重要意义。1921年,他又主持选出了江阴白籽棉、孝感光子长绒棉、改良小白花棉。在此基础上选出一种新的优良棉花品种。后来,为了纪念他,命名该棉花品种为“过字棉”。过探先目光远大,热爱祖国,为了发展中国的民族棉纺织业,他说服上海纺织界巨头,拨款给国立东南大学、金陵大学农科作研究费用,使学校得以购置工地和租借农场开展研究与推广工作。他自己积极从事研究工作,先后发表了《改良推广全国棉作的计划》、《爱字棉纯化育种报告》、《中国农业问题》等论文20余篇。
 +
 
 +
过探先是我国造林事业的先驱者和实干家。他提出了江苏省农林业发展的具体的方案,建议在南京紫金山设立江苏第一林场,在徐州云龙山设第二林场等,他与陈嵘(宗一)先生一起选定江浦县北的老山作为植林研究基地,老山为公有林第一林场,汤山为第二林场。现在老山地区已成为国家自然景观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过探先创始筹划之功不可没。过探先待人诚恳,办事热心,威望甚高,他先后兼任国民政府禁烟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大学委员会委员,总理陵园设计委员、江苏省农矿厅农林事业推广委员会委员等多种职务。他的学生、著名林学家陈植教授说:“先师实为多才多艺,勇于负责,善于人同,知人善任的不可多得的领导人物,惜以操劳过度,故行年不惑,发已苍苍。”“天不假年,遽而长逝,诚我国农林界无法弥补之大不幸也。”他去世后,国民党元老吴稚晖为他手书了墓志铭。
 +
 
 +
==人物事迹==
 +
清朝末年,由于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破产,人们从历史教训中,逐步认识到单纯靠“坚船利炮”、兴办军事工业,不能复兴自强。于是人们开始比较全面地看待西方的近代文明和科技教育。过探先在梁启超的“商之本在工,工之本在农,非振兴农务则始基不立”的思想影响下,出国专攻农学,学成回国之后,立志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农业教育事业。过探先自1915年回国,一直到1929年逝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发展我国近代农业教育事业之中。他在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担任校长5年,在职期间悉心整顿和改革,并能平易近人,善于团结师生,发扬民主,尊重人才,既无官僚习气,又无宗派意识,纪律严明,公私分清,建立起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当年江苏省第一农校的办学成绩,经教育部考核结果列为全国农校的模范,声闻遐迩。
 +
 
 +
1921年国立东南大学农科成立,过探先被聘为教授,继又兼任农艺系主任、农科副主任,1924年再兼任推广系主任,实现了科研、教学、推广三结合的理想,对国立东南大学的发展贡献颇多。1925年过探先应金陵大学农林科之聘,任农林科主任,辞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等职。在他任职的4年间,金陵大学农科的教学、科研、推广事业均有很大发展,为我国农业科技界培养出众多著名的学者和专家,使金陵大学农科成为海内外久负盛名的高等农业院校。1927年国民党进军南京时,过探先一度担任金大校务委员会主席,维持学校的正常秩序。过探先在短短十几年间为我国早期的高等农业教育,在引进近代农业科学技术,培养科技人才,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近代农业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
 
 +
过探先在担任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校长期间,与新回国的林科主任陈嵘一致认为,林科师生为进行科研实习的需要,应有大面积的林场。他不辞辛苦,风尘仆仆,对南京周围无林荒山进行调查了解,终于在江浦境内觅得较为理想之老山。但由于学校财力不足,想到由全省教育经费中抽出百分之一,作为联合开办林场之经费,既可把林场办起来,又能增值教育经费,一举两得。此事得到江苏省长公署教育科科长卢殿虎的赞同支持,即告定案,1916年终于诞生了“江苏省教育团公有林”。建立管理机构,推定卢殿虎为总理,过探先、钟福庆为协理,陈嵘为技务主任。第一林场,即今日之国营老山林场,当年先设三区,后因工作需要,又增设一区,共为四区,每区面积约5万亩,设置技术员1人、林业工人10~20人,每逢造林季节除了雇佣短工外,林科师生一律停课上山,参加造林育苗工作,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江苏省教育团公有林的建立,开创了我国近代大规模植树造林事业的先河。1919年,过探先应华商纱厂联合会之聘,主持棉产改良工作。考虑到我国新兴的纺织工业需要优质的原棉,而广大人民更需要衣被,他恳切地辞去农校校长职务,虽然全校师生再三恳切挽留,也没有改变他的意志。他对师生们说:“我们常说,要改良中国的农业,非实在去做是不能收效的,我现在决定去做了,你们何必留我呢?长久住在这物质优美的环境中,恐将使我一无作为了。”他毅然离开农校,到南京洪武门外,选地建立棉场,使自己处在艰苦创业的位置,从引进新棉种,精心观察,谨慎选择,改良栽培,经过3年艰苦的田间工作,才选出江阴白籽棉、孝感光子长绒棉、改良小花棉和后来以他的姓氏命名的“过子棉”。为发展我国新兴的棉纺织业,解决人民衣被不再依靠洋布,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还以他自己的贡献,有力地说服上海纺织工业界给国立东南大学和金陵大学农科提供科研经费,既推动了我国棉花品种改良事业,也促进了东大和金大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
 +
==创办学术团体==
 +
过探先早在美国留学期间,就与任鸿隽、胡适、茅以升、邹秉文等共同发起成立我国第一个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并编辑第一个近代学术刊物《科学》月刊。回国后,中国科学社由于当时会员很少,经费支绌,过探先就在三牌楼自己的住宅中划出一间作为科学社的办公室,经过他初期的惨淡经营,后来中国科学社发展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学术团体。
 +
1917年1月过探先又与王舜臣、陈嵘、陆水范以及梁希、邹秉文、许璇、孙恩麟等人共同发起组织成立我国第一个农业学术团体——中华农学会。中华农学会初创时期,过探先利用他的社会地位,不辞辛苦,在军阀混战社会动乱中,千方百计,设法维护和发展会员,开展学术活动,并为中华农学会创办《中华农学会报》,亲自为这个学术刊物写稿,使会报成为我国近代最有影响的农业期刊之一。
 +
过探先在创办学术团体,促进学术交流,主办学术期刊,繁荣我国近代的学术研究方面功不可没。他短暂的一生中,仅仅工作了14个年头,却对我国近代农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开拓性地发展林业和植棉事业,更给后人留下极为有益的启示。
 +
==人物简历==
 +
*1886年 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
 +
*1909年 由上海中等商业学校转入南洋公学。
 +
*1910-1915年 考取第二次庚款留美,首入威斯康星大学,后转康奈尔大学,专攻农学,先后获学士和硕士学位。
 +
*1915-1919年 回国任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校长。
 +
*1919-1921年 应华商纱厂联合会之聘,主持棉产改进工作。
 +
*1921-1925年 任国立东南大学农科教授,兼农艺系主任、农科副主任、推广系主任。
 +
*1925-1929年 任金陵大学农林科主任,兼任江苏省农民银行总经理教育部大学委员会委员、农矿部设计委员、江苏教育林委员、中山陵园计划委员、国府禁烟会委员、江苏农矿厅农林事业推广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社理事、中华农学会干事等职。
 +
*1929年3月23日 因病逝世,享年43岁。
 +
==主要论著==
 +
*1 过探先.棉—百科学丛书第八种.
 +
*2 过探先.棉种选择论,《科学》一卷七期.
 +
*3 过探先.中美棉异同论,《科学》一卷一期.
 +
*4 过探先,周凤鸣.爱字棉驯化育种报告,《科学》十卷三期.
 +
*5 过探先,周凤鸣.常阴沙棉育种报告,《科学》十卷四期.
 +
6 过探先.爱字棉常阴沙棉生育状况之比较,《农学》三卷五期.
 +
*7 过探先,周凤鸣.棉作杂种势力之观察,《中华农学会报》第六十四期.
 +
*8 过探先.吾国棉种之前途,《科学》六卷一期.
 +
*9 过探先.说种子,《科学》一卷三期.
 +
*10 过探先.植物选种论,《科学》一卷七期.
 +
*11 过探先.谷种改良论,《科学》一卷九期.
 +
*12 过探先.美国之森林,《科学》一卷十一期.
 +
*13 过探先.总理逝世三周年纪念参与首都民众植树感言,农林新报128期.
 +
*14 过探先.论人造肥料,《农林新报》四十二期.
 +
*15 过探先.余之培养植棉人才方法,《中华农学会报》二卷七期.
 +
*16 过探先.办理农村师范学校的商榷,《农学》一卷二期.
 +
*17 过探先.金陵大学农林科之发展及贡献,《金陵光》十六卷一期.
 +
*18 过探先.农业训育问题,《农林新报》,一一五期.
 +
*19 过探先.农作物教授大纲之商榷,《农学》一卷三期.
 +
*20 过探先.中国之农业问题,《农林新报》一五八至一六二期.
 +
*21 过探先.绥远农业问题管见,《农学》三卷一期.
 +
*22 过探先.农业与战争,《科学》一卷四期.
 +
*23 过探先.永久农业与共和,《科学》四卷八期.
 +
*24 过探先.英国田制之变迁,《科学》五卷五期.
 +
*25 过探先.吾国棉产问题,《科学》六卷四期.
 +
*26 过探先.江苏治螟记,《科学》四卷八期.
 +
*27 过探先.动物之寿命,《科学》七卷十期.
 +
*28 过探先.制茶法之研究,《科学》一卷三期.
 +
*29 过探先.北方旱灾实地观察感言,《中华农学会报》二卷二至三期.
 +
*30 过探先.通泰两属之盐垦事业,《科学》七卷九期.
 +
*31 过探先.乡民的痛苦与呼吁,《农林新报》,一五一期.

於 2019年1月29日 (二) 15:47 的修訂

過探先(1886—1929),農學家、農業教育家。他在20年代創辦國立東南大學農科和金陵大學農林科,造就了一批我國早期的農林科技教育人才,還在開創江蘇教育團公有林、建立植棉總場和開拓我國棉花育種工作方面做出重要貢獻。他積極參與中國科學社和中華農學會的創建工作,是我國現代農業教育和棉花育種事業的開拓者。

人物概況

過探先,著名農業教育家、棉花育種家和造林事業的先驅者。1887年生,江蘇無錫人。1910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取第二次庚子賠款留學美國,先後在威斯康星大學、康奈爾大學農學院學習,1915年獲康大農學碩士學位後回國。回國後即被任命為江蘇省立第一農校校長,1919年應上海華商紗廠聯合會之聘,主持棉花育種工作,1921-1925年擔任國立東南大學農科教授、農科副主任兼農藝系系主任和農業推广部主任。1925年應聘於金陵大學擔任農林科中方科長。過探先一度擔任金陵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主持學校工作,同時,他又兼任江蘇農民銀行總經理,終因工作過分繁重,積勞成疾,於1929年3月23日英年早逝,時年僅43歲。他的逝世,使中國教育界十分震驚和惋惜,全國12個團體和學校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蔡元培先生親筆寫了輓詞:「每每原田,以農立國。畫而不進,遂荒其殖。先生念之,奮起致力,造林植棉,科學組織,遠近聞風,從者如鯽。一身病殲,鵬搏折翼,威儀儼然,披圖太息。探先先生遺像,蔡元培敬贊。」過探先是中國最早建立的學術團體——中國科學社和中華農學會的創始人之一。中國科學社是他在美期間,與任鴻雋、胡適、茅以升、鄒秉文等留美學者一起發起組織的,並編印了《科學》月刊。1917年他又同鄒秉文、許璇、梁希等發起組織了「中華農學會」,並出版會刊。

人才培養

他掌校的江蘇省立第一農校是全國模範中等農業學校,培養出鄭萬鈞、吳福楨、秦仁昌、陳植等優秀畢業生。在先後主持國立東南大學、金陵大學的農林科期間,他廣泛聘請從國外學農歸來的學者教授,實施教學、研究、推廣互為推動促進的制度,使之在作物育種、植物病理、農業昆蟲、園藝與森林等學科方面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過探先是我國棉花育種與推廣事業的創始人之一。他與美國植棉專家柯克(Cook,O.F.)等人共同進行「全國美棉品種試驗」,引進8個早熟、大鈴、短絨、細絨標準品種,在長江、黃河流域8個棉場進行試種,得出的結論對我國棉業生產有重要意義。1921年,他又主持選出了江陰白籽棉、孝感光子長絨棉、改良小白花棉。在此基礎上選出一種新的優良棉花品種。後來,為了紀念他,命名該棉花品種為「過字棉」。過探先目光遠大,熱愛祖國,為了發展中國的民族棉紡織業,他說服上海紡織界巨頭,撥款給國立東南大學、金陵大學農科作研究費用,使學校得以購置工地和租借農場開展研究與推廣工作。他自己積極從事研究工作,先後發表了《改良推廣全國棉作的計劃》、《愛字棉純化育種報告》、《中國農業問題》等論文20餘篇。

過探先是我國造林事業的先驅者和實幹家。他提出了江蘇省農林業發展的具體的方案,建議在南京紫金山設立江蘇第一林場,在徐州雲龍山設第二林場等,他與陳嶸(宗一)先生一起選定江浦縣北的老山作為植林研究基地,老山為公有林第一林場,湯山為第二林場。現在老山地區已成為國家自然景觀保護區和森林公園,過探先創始籌劃之功不可沒。過探先待人誠懇,辦事熱心,威望甚高,他先後兼任國民政府禁煙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大學委員會委員,總理陵園設計委員、江蘇省農礦廳農林事業推廣委員會委員等多種職務。他的學生、著名林學家陳植教授說:「先師實為多才多藝,勇於負責,善於人同,知人善任的不可多得的領導人物,惜以操勞過度,故行年不惑,發已蒼蒼。」「天不假年,遽而長逝,誠我國農林界無法彌補之大不幸也。」他去世後,國民黨元老吳稚暉為他手書了墓志銘。

人物事跡

清朝末年,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洋務運動」破產,人們從歷史教訓中,逐步認識到單純靠「堅船利炮」、興辦軍事工業,不能復興自強。於是人們開始比較全面地看待西方的近代文明和科技教育。過探先在梁啓超的「商之本在工,工之本在農,非振興農務則始基不立」的思想影響下,出國專攻農學,學成回國之後,立志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農業教育事業。過探先自1915年回國,一直到1929年逝世,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發展我國近代農業教育事業之中。他在江蘇省立第一農業學校擔任校長5年,在職期間悉心整頓和改革,並能平易近人,善於團結師生,發揚民主,尊重人才,既無官僚習氣,又無宗派意識,紀律嚴明,公私分清,建立起良好的學風和校風。當年江蘇省第一農校的辦學成績,經教育部考核結果列為全國農校的模範,聲聞遐邇。

1921年國立東南大學農科成立,過探先被聘為教授,繼又兼任農藝系主任、農科副主任,1924年再兼任推廣系主任,實現了科研、教學、推廣三結合的理想,對國立東南大學的發展貢獻頗多。1925年過探先應金陵大學農林科之聘,任農林科主任,辭去國立東南大學教授等職。在他任職的4年間,金陵大學農科的教學、科研、推廣事業均有很大發展,為我國農業科技界培養出眾多著名的學者和專家,使金陵大學農科成為海內外久負盛名的高等農業院校。1927年國民党進軍南京時,過探先一度擔任金大校務委員會主席,維持學校的正常秩序。過探先在短短十幾年間為我國早期的高等農業教育,在引進近代農業科學技術,培養科技人才,促進農業發展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我國近代農業教育的奠基人和開拓者。

過探先在擔任江蘇省立第一農業學校校長期間,與新回國的林科主任陳嶸一致認為,林科師生為進行科研實習的需要,應有大面積的林場。他不辭辛苦,風塵僕僕,對南京周圍無林荒山進行調查了解,終於在江浦境內覓得較為理想之老山。但由於學校財力不足,想到由全省教育經費中抽出百分之一,作為聯合開辦林場之經費,既可把林場辦起來,又能增值教育經費,一舉兩得。此事得到江蘇省長公署教育科科長盧殿虎的贊同支持,即告定案,1916年終於誕生了「江蘇省教育團公有林」。建立管理機構,推定盧殿虎為總理,過探先、鍾福慶為協理,陳嶸為技務主任。第一林場,即今日之國營老山林場,當年先設三區,後因工作需要,又增設一區,共為四區,每區面積約5萬畝,設置技術員1人、林業工人10~20人,每逢造林季節除了僱傭短工外,林科師生一律停課上山,參加造林育苗工作,使學生能理論聯繫實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江蘇省教育團公有林的建立,開創了我國近代大規模植樹造林事業的先河。1919年,過探先應華商紗廠聯合會之聘,主持棉產改良工作。考慮到我國新興的紡織工業需要優質的原棉,而廣大人民更需要衣被,他懇切地辭去農校校長職務,雖然全校師生再三懇切挽留,也沒有改變他的意志。他對師生們說:「我們常說,要改良中國的農業,非實在去做是不能收效的,我現在決定去做了,你們何必留我呢?長久住在這物質優美的環境中,恐將使我一無作為了。」他毅然離開農校,到南京洪武門外,選地建立棉場,使自己處在艱苦創業的位置,從引進新棉種,精心觀察,謹慎選擇,改良栽培,經過3年艱苦的田間工作,才選出江陰白籽棉、孝感光子長絨棉、改良小花棉和後來以他的姓氏命名的「過子棉」。為發展我國新興的棉紡織業,解決人民衣被不再依靠洋布,做出了重大貢獻。他還以他自己的貢獻,有力地說服上海紡織工業界給國立東南大學和金陵大學農科提供科研經費,既推動了我國棉花品種改良事業,也促進了東大和金大農業科學研究工作的發展。

創辦學術團體

過探先早在美國留學期間,就與任鴻雋、胡適、茅以升、鄒秉文等共同發起成立我國第一個學術團體——中國科學社,並編輯第一個近代學術刊物《科學》月刊。回國後,中國科學社由於當時會員很少,經費支絀,過探先就在三牌樓自己的住宅中劃出一間作為科學社的辦公室,經過他初期的慘澹經營,後來中國科學社發展成為全國最有影響的學術團體。 1917年1月過探先又與王舜臣、陳嶸、陸水范以及梁希、鄒秉文、許璇、孫恩麟等人共同發起組織成立我國第一個農業學術團體——中華農學會。中華農學會初創時期,過探先利用他的社會地位,不辭辛苦,在軍閥混戰社會動亂中,千方百計,設法維護和發展會員,開展學術活動,並為中華農學會創辦《中華農學會報》,親自為這個學術刊物寫稿,使會報成為我國近代最有影響的農業期刊之一。 過探先在創辦學術團體,促進學術交流,主辦學術期刊,繁榮我國近代的學術研究方面功不可沒。他短暫的一生中,僅僅工作了14個年頭,卻對我國近代農業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特別是開拓性地發展林業和植棉事業,更給後人留下極為有益的啟示。

人物簡歷

  • 1886年 出生於江蘇省無錫縣。
  • 1909年 由上海中等商業學校轉入南洋公學。
  • 1910-1915年 考取第二次庚款留美,首入威斯康星大學,後轉康奈爾大學,專攻農學,先後獲學士和碩士學位。
  • 1915-1919年 回國任江蘇省立第一農業學校校長。
  • 1919-1921年 應華商紗廠聯合會之聘,主持棉產改進工作。
  • 1921-1925年 任國立東南大學農科教授,兼農藝系主任、農科副主任、推廣系主任。
  • 1925-1929年 任金陵大學農林科主任,兼任江蘇省農民銀行總經理教育部大學委員會委員、農礦部設計委員、江蘇教育林委員、中山陵園計劃委員、國府禁煙會委員、江蘇農礦廳農林事業推廣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社理事、中華農學會幹事等職。
  • 1929年3月23日 因病逝世,享年43歲。

主要論著

  • 1 過探先.棉—百科學叢書第八種.
  • 2 過探先.棉種選擇論,《科學》一卷七期.
  • 3 過探先.中美棉異同論,《科學》一卷一期.
  • 4 過探先,周鳳鳴.愛字棉馴化育種報告,《科學》十卷三期.
  • 5 過探先,周鳳鳴.常陰沙棉育種報告,《科學》十卷四期.

6 過探先.愛字棉常陰沙棉生育狀況之比較,《農學》三卷五期.

  • 7 過探先,周鳳鳴.棉作雜種勢力之觀察,《中華農學會報》第六十四期.
  • 8 過探先.吾國棉種之前途,《科學》六卷一期.
  • 9 過探先.說種子,《科學》一卷三期.
  • 10 過探先.植物選種論,《科學》一卷七期.
  • 11 過探先.谷種改良論,《科學》一卷九期.
  • 12 過探先.美國之森林,《科學》一卷十一期.
  • 13 過探先.總理逝世三周年紀念參與首都民眾植樹感言,農林新報128期.
  • 14 過探先.論人造肥料,《農林新報》四十二期.
  • 15 過探先.余之培養植棉人才方法,《中華農學會報》二卷七期.
  • 16 過探先.辦理農村師範學校的商榷,《農學》一卷二期.
  • 17 過探先.金陵大學農林科之發展及貢獻,《金陵光》十六卷一期.
  • 18 過探先.農業訓育問題,《農林新報》,一一五期.
  • 19 過探先.農作物教授大綱之商榷,《農學》一卷三期.
  • 20 過探先.中國之農業問題,《農林新報》一五八至一六二期.
  • 21 過探先.綏遠農業問題管見,《農學》三卷一期.
  • 22 過探先.農業與戰爭,《科學》一卷四期.
  • 23 過探先.永久農業與共和,《科學》四卷八期.
  • 24 過探先.英國田制之變遷,《科學》五卷五期.
  • 25 過探先.吾國棉產問題,《科學》六卷四期.
  • 26 過探先.江蘇治螟記,《科學》四卷八期.
  • 27 過探先.動物之壽命,《科學》七卷十期.
  • 28 過探先.制茶法之研究,《科學》一卷三期.
  • 29 過探先.北方旱災實地觀察感言,《中華農學會報》二卷二至三期.
  • 30 過探先.通泰兩屬之鹽墾事業,《科學》七卷九期.
  • 31 過探先.鄉民的痛苦與呼籲,《農林新報》,一五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