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日红牡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迎日红牡丹:落叶灌木,株型中高,直立。枝较粗壮。
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顶生小叶宽卵形,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沿叶脉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
花单生枝顶,苞片5,长椭圆形,大小不等;萼片5,绿色,宽卵形,大小不等。
千层台阁型。花蕾圆尖形,常开裂;花红色。
花丝上部白色,花药长圆形,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
心皮5,密生柔毛。蓇葖长圆形,密生黄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菏泽赵楼九队1970年育出。园艺品种,栽培供观赏。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 迎日红 | 品种 | 迎日红 | 种 | 牡丹 |
目 | 毛茛目 | 科 | 毛茛科 | 别称 | 迎日红牡丹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属 | 芍药属 |
形态特征
迎日红牡丹是落叶灌木,株型中高,直立。
枝较粗壮,一年生枝长,节间短。中型长叶,质硬;总叶柄长约10cm,斜伸。
小叶长卵形,缺刻少,端渐尖,边缘上卷,叶面绿色,具紫色晕。
生长势强,成花率高,花朵经阳光照射,其色更艳。株形紧凑匀称,分枝少,萌蘖枝较多。
千层台阁型。花蕾圆尖形,常开裂。
花红色(52-C),盛开瓣端变淡粉色,润泽;花径17厘米×6厘米。
下方花外瓣4轮,圆整平展,质硬,排列整齐,基部具墨紫色斑,雄蕊部分瓣化,雌蕊瓣化成绿色彩瓣。
上方花花瓣少而大,雄蕊量少,雌蕊退化变小。
花梗长,挺直,花朵直上。早花品种。
生长习性
性喜温暖、凉爽、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
喜阳光,也耐半阴,耐寒,耐干旱,耐弱碱,忌积水,怕热,怕烈日直射。
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
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长不良,PH值6.5-7为宜。
充足的阳光对其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温度在25℃以上则会使植株呈休眠状态。开花适温为17-20℃。
栽培技术
牡丹的特性是"四宜四怕",即宜凉怕冻,宜暖怕热,宜光怕阴,宜干怕湿。
因此,种植牡丹要选宽敞通风、上午有阳光、土壤肥沃疏松的地方,不可种在积水地、阴湿地、瓦砾地。
筑台种植时,台的大小应根据植株多少及大小而定,高度应视该处原来的地势及地下水位高低而定。
一般高度为50-100厘米,以石块或砖块砌成台基,并铺些碎瓦片或碎砖。
施肥
十二月地冻,止可用猪粪壅之。春分后便不可浇肥,直至花放后略用干肥。六月尤忌浇,浇则损根,来春无花。
施肥经验是:基肥要足,定植时施入堆肥、饼肥。粪肥。
肥上要盖土。追肥要控制,春季花后可追肥一次,肥料必须腐熟.不可过浓。
夏季不追肥。施肥以冬肥最重要,施冬肥要结合培土。
新种牡丹不宜施浓肥,尤忌浇浓粪,否则肉质根会发霉烂死。养分来源以基肥为主。
花后虽处于生长季节,也仍不宜施液肥。种植一年以后,也要以冬施固体基肥为主。
植物文化
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
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
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
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
它可洞察中华民族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1]
參考來源
- ↑ 牡丹花盆栽 品种花卉 5年花卉牡丹,商务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