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近宁近德(黎乐)

近宁近德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近宁近德》中国当代作家黎乐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近宁近德

房子在的地方,工作在的地方,父母在的地方,孩子在的地方,都是家。往返于此家与彼家,我发现一个中途站,每次从车窗俯视过去,眼睛都一亮,追随着那座城市,明明也是城市,却山林深深,海岸幽幽,石墙缀花,古宅飞檐,再深入一点,清晰可见石径通幽,古巷绕村中;城中,绿处纯净,物又清爽秀润。

经停留只有两三分钟,我都会下车,要去吹吹那里的风。微风拂过,清爽的空气中都有上善若水的味,我呼吸过,如同那首歌唱的:“听闻远方有你,我跋涉千里。”却从来没有真正到达过。这个站,离此家已远,离彼家又近了些,总不想虎头蛇尾顾此失了彼,说到底,终究是狠不下心来做一回自己。

做自己,就要寄希望于心的归依。心的归依,很多人期望于来生。来生一定会什么,来生一定要什么,来生一定会怎么作。《圣经》说:来吧来吧,孩子,信我你会上天堂的;若不信,你带着你的罪恶去下地狱吧。说这些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在否定宗教。其实,宗教也好,信仰也好,分开来说不分开来说,都是两回事。

天无情公平生长,人有义平添远近亲疏遵循自然规律,井水不犯河水。水硬要相犯的时候,只能说,人们可以把宗教当信仰,如果把信仰硬生生当宗教,行也是行得通的,但信仰绝非宗教。宗教是有组织有权利有目的的,信仰却不是一种组织也不是一种权利更不是一种目的。

说这些,有些扯得远。近点来说,说一说我的女友。

我的好友年长我十岁以上。喜欢她,第一是缘于她年长。她历经世事,像久病成良医的人,道理多又实用,最主要不会盲目跟风,从而让我受教良多。第二缘于更多说不出来的内在,贴合着我,生活乃至心灵的走向。

认识她时,自己尚年少。年少则狂,毫无理由地狂,也就是一个任性自私小爱小恨,和他人一样,撞上南墙不会回头的主。到底是捱了情伤,不懂得一段感情是要经营的,经营不了挽救也是手段,这在后来的许多年月里,再次印证,未必是爱,更不可能是爱得死去活来,而是人生一场,终至实实诚诚地生活过,没有对不起自己和别人。而当时想的仅仅是:看看自己到底是怎么作死的。

在当年,那么热火的IT行业,公司通宵达旦,一切速食的年月,张弛有度也是公司策略。火花和有限的生命一样,能抓住的,就抓住,其它方面对于时间来说,都是不够的。我得以和她分配式的在一起。按理,她的身份比较尴尬,我看不到的她在旁观,我看得到的我身在局中,所以,她见证了里里外外两面的人,也最能谈人性。我们却度过了一些个紧张忙碌而我并无特别不适的日子。那些比较温暖的字眼,在他们忙到我不忍打扰,事情也一样会是落定,那时候的情形,经常会浮现在我眼前。

那个时候才想到,啥都没有的时候,信仰很重要。那时候没有了信仰,就算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宗教,都有可能令自己走入。我们身上有那么多伤口,每一个伤口,恪守最初的誓言,变得殷红,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可以挥霍的时间,还有多少可以牵动的眷念。东想想西想想,不想不可能的时候,我就四处找地儿,得出发,不能憋死在现况里。

我没出发,她扔了一句话我:“禅修去了。勿扰。”后来许久一段,才有各种电子方式的通篇介绍

花影扶疏,有人在青石板水埠之上洗衣;那雕着的门楼与赤底金阔的梁栋,是某一段廊桥里的男女。情景之中,良人在盼,女子在望,小孩在笑,老人在悠闲地吸着旱烟。街道,墙角下,林荫道旁,石碑上,小巷中,笑脸里,水到渠成,这让人很容易想到修练与修行。滚滚红尘,一种佛禅的宁静意境。

那个地方,就是我几次次想要停下的地方。

福建,本来就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社会经济区域。因为山与水绵延,以至远古一些,瘴气的存在,任何传递都容易被阻隔。他们独个儿以群山之下而群居,一家一姓的在一片土地上开枝散叶,以至于明清气象甚而大唐与宋风,那些中原的传统建筑文化观念,如今在北方已十分淡薄,却在那里,一个部落一个村落的,留存至今。

是以,有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又有排屋、土楼、土堡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但不管形式风格怎么演变,依然保持着中轴线对称、院落组合、木构承重体系和坡屋顶等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共同特征。

她禅修的地,只有女子。

经过那些布局自由,在空间上体现更甚的沿海民间小舍,从东往西往山里走。一路上颠簸不断,从车窗外掠过的是一棵棵有历史厚重感的大树,山坡上、竹林间不时能碰见几条大黄狗,还有那久经风雨布满剥蚀的土墙。沿途民居建筑聚落,有青山,有人文,现代版本的诗句排列一样,配上一些当地打动人心的传说,参差如乡。这里是乡,“近乡情怯”的,“此心安处”的乡,也是我最羡慕的乡,她却去了。

[1]

作者简介

黎乐,1997年生,广西桂林阳朔人。

参考资料